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练习 | 这十个问题,决定了女人的一生


女性心理专业平台

预约心理咨询 学习心理课程

请添加微信15611121252


文 | 心之助签约作者 代桂云

小编 | 心之助 Susie


你到过这样的情景吗?假设你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地铁里,突然有人狠狠地踩了你一脚,你觉得是个长眼睛的人没仇没怨都不会踩那么狠,你愤怒地转过身,刚准备跟他大吵一架,结果一看,对方竟然是个盲人,你刚刚火冒三丈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了。


为什么从愤怒到平静你转变得那么快?是什么改变了你的情绪呢?


因为你的观念变了,情绪也就随之改变。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细节有很多,我们往往以为,是事件本身导致我们产生了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认知ABC理论


这次的心悦会每日练习,我给大家讲到,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认知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产生的情绪及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态度、评价和认知水平。


通常,我们会认为事件的结果只和事件本身有关系,即A引起了C。其实不然,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原因




我们以埃利斯的认知模型来分析一下M女士遇到的问题。


诱发事件A发生后,即两位时尚美女瞟了她一眼然后掩嘴而笑,她对A的解释是“她们发笑一定是觉得我的穿着太土了”,正是这一解释B,才引发了她的C,即紧张情绪、生理反应(浑身发热、面红耳赤),以及后续行为(围上围巾,遮挡住半边脸并匆匆离去)。


可以设想,如果M女士对同一情境作出另外的解释——她们可能在聊一件有趣的事情——她一定会继续享受与闺蜜的休闲时光。


这种例子有很多,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L和Y两个人都没通过。L觉得无所谓,而Y则伤心欲绝。为什么?


因为L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Y却认为: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我真是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


我们将这种习惯性对事件进行负性解读的过程,称作“认知陷阱”。一个人一旦陷入“认知陷阱”,就会产生负性情绪和适应不良的行为。




10种“认知陷阱”


心悦会本周每日练习的心理学知识点中,我们归纳了10种“认知陷阱”:

1、绝对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如果我没干成,我就是个笨蛋!”

2、过度概括。“我总是很倒霉!”

3、以点概面。“没考上大学,我一辈子都完蛋了!”

4、妄自菲薄。坚持认为自身的优点不值一提。

5、读心术。内心认为别人对自己有很多负面评价。

6、负面预测。认为自己未来一定会有坏运气。

7、夸大危险。被迫害的恐惧,不知不觉会夸大危险,自己吓自己。

8、“应该”评判。总是用应该不应该或必须不必等字眼来评判,没有做到就开始焦虑。

9、贴标签。犯了一个错误,就定义自己为失败的人。

10、过度责备(自己或他人)。“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跨越陷阱


“认知陷阱”是如此隐蔽,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意识到,就已经掉进陷阱里了。在每日练习中,老师带领学员们先识别自己的“认知陷阱”,学员们排查陷阱的练习成效颇丰!


火蛾:我有三个不当认知,负面预测夸大危险和应该评判。比如小孩不叫人,我会觉得小孩子要懂礼貌,要尊重别人,就会有很多的“应该”。如果这些做不到,会觉得孩子的教育好失败,而且对孩子未来也不好,也感觉到自己很挫败


小洋葱: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或事夸大危险,而且是夸大成超级大的危险,如果做了或者面对了,会有死得很惨的恐惧感


彤:婚姻发生状况后,我总是过度自责,这对我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对自己整个人都产生了质疑、自我否定


识别自己的“认知陷阱”是跨越陷阱的第一步,正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看见前面有一个坑,会选择跳过去或绕过去一样。




互动练习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还进行了情绪管理和沟通练习,学习用一种更积极、正向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看看学员悠悠扬扬的练习吧!

悠悠扬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爱自己的人,真得很悲惨。所有生活乐趣都没了,很害怕,很孤独,感觉世界很黑暗,甚至生活没有了任何意义,会陷入一种非常难受的情绪里。


代桂云:“如果没有人爱我,我的人生就很悲惨”,这是你的一个想法吗?

悠悠扬扬:这个想法曾经无意识地占据了我的生活很长时间,就是很渴望有一个无条件爱我的人,非常需要。


代桂云:我看到你用曾经两个字,现在已经从这种信念中走出来了吗?


悠悠扬扬:是的老师,现在这种想法被察觉出来了,也有一些改变。但有些时候,还是会陷入到这种失落的情绪里。


代桂云:得不到别人的爱,就一定会有悲惨的人生吗?


悠悠扬扬:没有别人的爱和陪伴,也可以开心快乐。我自己也可以真正的快乐开心,是一个更合理的想法,是吗?


代桂云:是啊,看看这两种想法带给你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悠悠扬扬:后者让我觉得我可以重新上路了,前者让我好无助呀。原来,改变自己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情绪。


从“如果没有人爱我,我的人生就很悲惨”这种负性认知,到“没有别人的爱,没有别人的陪伴,也可以开心快乐”这种正性认知,悠悠扬扬跨越了非此即彼、以点概面、负面预测等多个“认知陷阱”。


她能做到,相信你也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行为 | 识别和打破负性思维模式
会理清头脑的姑娘,才能过上优雅从容的生活
既然成长经验支持负性核心信念,我们又如何让它支持正性核心信念呢?(4月11日)
走出抑郁症的法宝之思维策略
小心“思维陷阱”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贝克(Beck):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