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别人被指责,我的情绪被瞬间勾起:我的情绪开关被谁控制着?
作者:木兰


大家好,我是木兰。

入伏第一天,带儿子去中医院贴三伏贴。

天热的很,太阳刚刚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人如在蒸笼里一般,路上如果能够穿过某个树荫,暂时躲躲,便觉得好幸福~~

到了医院,找医生开好单据,交费的窗口排起长队。等了很久,才轮到我前面的一位女士。

收费员核算单据,提示付费后,这位女士开始扫码付款。因为系统原因,付款没有成功,收费员说了几句什么,我没有听清,许是一些提示。这位女士一面重复的扫码,一面小声嘟囔:“咦!这是怎么回事呀!”

几次重复扫码发出“滴”声后,窗口里飘出来大声、略带不耐烦的话音:“不是跟你说了嘛,等系统把钱退回后你再扫码!”
 
女士立马生硬地回:”我没听见,我是来交钱的,你用不着这个态度!”

收费员不再说话,毕竟吵起来,影响最大的是她。
 
看到和听到这些不是很温和的语气加上不合适的说话方式。我突然想,如果是针对我的话,我可能会瞬间被点燃斗志,回怼过去。即便没有针对我,我也有想要替别人去怼的冲动。


晚上在书桌前记录白天发生的这事儿。写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其实那个收费员的不耐烦可能是由各种原因导致。

也许她认为前面已经提醒过了,而对方没有注意听,所以不耐烦;也可能是从前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她的情绪恰好在这一刻被勾起。也可能仅仅是声音大了点,而被我解读成了“不耐烦,指责”。

当然,如果那位女士在付款失败后,及时清晰的询问,也会让结果更舒畅一些。
 
相比推测分析各种可能性,我一下子想起,为何自己当下瞬间的情绪反应是那样的?为什么那样的情景会瞬间勾起我的情绪,还恨不得替别人去怼?

我看到那一刻的自己,理性被情绪碾压,像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模式。

我根据《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自我提问:
 
这件事发生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我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如果是我的话,怎样更顺利的完成这件事儿”上,而放在了“要狠狠怼她”上面?

为什么即便人家并非针对我,但我却被瞬间激发了斗志?

为什么她那种略有不耐烦的语气,我把它解读成指责?
……

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看到,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用的思考行为模式嘛

生活里我用它应对老公,时常令他抓狂。更早一点,我用它应对妈妈,这种模式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成长,成了我和妈妈纠缠的方式。

这个思维模式是如此熟悉,熟悉到成了一种本能,如果不是写下来,我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我突然明白了,在那个当下,我把收费员投射成了妈妈,而把那位女士投射成了我自己。
 


我是在充斥着指责的环境中长大。

指责就像家常便饭,大事儿小事儿都会是妈妈的佐料。没有规律可循,时不时的就来上一场。

就像春夏季节的冰雹,尽管我知道它们一定会砸下来而且威力还挺大,但因为那时我的年龄小,并不知道这种情况最好找个遮蔽所避一避。所以自己就会随时处于应战状态。

说来有趣,同样的环境,我和我姐姐却发展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

小时候,我姐姐的方式是隐忍,不说话。而我的方式就激烈的多,我会强烈地表达不满,发泄情绪。

当然,这自然会引来妈妈奈何不了我时的另一顿指责:比如“像你爸一样脾气暴躁,这么大了还不听话”……

其实我一直觉得爸爸对我们挺温和的,包容性很大。
 
这一堆各色事件和行为,便成了左邻右舍家长们拉家常议孩子时说也说不完的话题。而我姐姐出现在这些话题中时,基本上是一个孝顺、听话、乖、勤快的正面形象。我呢则正好相反。
 
我一度认为是她的忍耐让妈妈没什么情绪。而我的桀骜不驯,引发了妈妈太多的反弹和抱怨。
 
长期处于指责下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成长经历对长大后的我的影响有多大。


语姐姐在《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中说过: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怀着想要心理平衡一点的扭捏,我刻意去找了找这件事可能的益处,还别说,真的被我找到了,当然也可能有点牵强,但是并不妨碍我以此来自我排解。
 
好处是,为了应对妈妈上纲上线的指责,我衍生出来的本领就是:不怕冲突,而且在冲突或其他一些紧急情况下,思维会异常清晰。

因为在面对妈妈的时候,我需要听清她指责我的具体内容,并迅速找到漏洞然后反击她,这一切都需要瞬间在脑子里完成,配上激烈的情绪,从气势上占领高地,让她迅速闭嘴,以此保护自己。

妈妈在指责我的时候,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在被我回怼的时,却是敏感的。愤怒、不甘、伤心、失落,不明就里……各种情绪拧在一起。有时候,这些情绪也会变成眼泪。

当然她绝不会把自己抽离出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和孩子沟通不畅。


后来,我自己做了妈妈,儿子日渐长大,现在已经快9岁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时不时想要做自己的主,不再如小时候那般顺从。

虽然主旋律我还是尊重他,但我和儿子的某些想法也会不同,甚至发生冲突。
 
我开始渐渐理解妈妈:

某些时候,想让孩子听话却无法说服孩子,耐心渐失,焦躁聚拢;

想让孩子养成某个好习惯,多次温馨提醒后没有成效;

自己忙的昏天暗地,他却在一旁喋喋不休的提问很多“十万个为什么”;

累的时候,希望他可以消停一点,他却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
 
这样的时刻,情绪如脑溢血般,瞬间上头,理性被堵塞,“指责”总是如炮弹般脱口而出。事后却是懊恼不已。
 
而妈妈似乎更甚,她需要同时照顾管理我们2个孩子,又要劳作。

在妈妈那样的年代,知识匮乏,又面对生存的压力,自是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孩子心理的,也没有渠道去自我反省。

他们在折磨着我们的同时,也被我们折磨着。没有赢家。

以爱为底色的亲密关系,要么是两败俱伤,要么是双赢或者多赢。
 

我比妈妈幸运的是,我所处的时代,有很多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的课程文章书籍等等。有丰富的“学习”土壤和机会。
 
当我觉得某些情绪让我难受不堪又不明所以时;

当我觉得在育儿上,似乎越来越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时;

当我觉得我的行为和我想做好妈妈的初衷背道而驰时;

当我看到某个时刻我对着家人,如妈妈般指责他们,甚至五官的拧结都如出一辙时;

当我想要斩断原生家庭的影响,走到阳光明媚里去时……
 
周围有很多很好的课程、文章、书籍帮助了我,给予我启迪。比如语姐姐的公众号,《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等等。
 
在这些知识的熏陶下,变化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它们在我贫瘠的土壤中,教我重新翻土,为我种上种子。

乌云被打开一点空隙,阳光透过来,那一抹光亮姗姗来迟却如此美好,忍不住想要去追寻,而在心之所往的追逐中,亮光越来越多。
 
阳光,雨露、自我决心,和向好的愿望,让种子开始发芽,长大。
 
当心里住进越来越多的阳光,散发出新鲜泥土的气息时,就连看世界的眼中也开始有了光亮,照到别人身上,照到生活中,眼中的世界也变得美好起来。

就像有一句话说:你的内在是什么样子,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现在,虽然我有时还是会指责孩子、老公,但是频率越来越少。通过把事件写下来,去复盘,去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看事情,处理的也会更中正些。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欣慰的是,儿子会给予我反馈。

比如他会说:

“妈妈,你昨天那样说,我会觉得怎样怎样”

“妈妈,这么小的事情,你觉得需要这个样子吗”

“妈妈,你刚才批评我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只有害怕,其他的什么都想不了”

“妈妈,你对我的包容就是试试水而已,而你每次跟我道歉我都原谅了你,我对你包容更多”
……

这些话,让我汗颜,也令我反思自省。
 
是的,孩子总是这么好说话,孩子总是给予我们更多的包容和无私的爱。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来自别人的指责,比如老公。

他是指责体质,而我对指责又是如此敏感,从前是针尖对麦芒,最终,会是以我占了上风而结束,因为我有为应对妈妈而练就的强词夺理的本领嘛。

其实哪有什么输赢,尽管争吵结束了,心情还是会陷在里面一段时间,各种不平衡,不甘心,不理解,内耗着。
 

通过《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我也在不断探索自我情绪背后的需求。

当我看到自己在用我熟悉的应对妈妈的方式应对老公时,我感受到我的“长矛”可以慢慢放下了。

其实不必把矛头对准那个指责我的人,随时做自卫状,那个弱小无助的小孩现在长大了,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保护自己。以前我只会这一个应对方式,以后可以学习更多的招数来化解。
 
在婚姻中,我们目标一致,又有”爱“打底,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去驾驶好婚姻这艘船。
 
“指责”也是带有情绪的词,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我需要做的是去分辨这个需求是谁的,他在表达什么样的需求,然后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可以是迎合一下对方,拉近关系;也可以是守住边界,在自己的节奏里;亦或是有尺度的回怼,让自己爽一下。
 
有时候,仿佛觉得自己在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中,但是我清楚的知道:我前进的方向一定是对的,那里通向着一个更好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回头一看,其实已经前进了好多啦。
 
有一句话说:成熟的人先读懂自己,不成熟的人总希望别人能够读懂自己。

希望,此后的岁月能够慢慢读懂自己,从成熟走向芬芳。

语姐姐说:

《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第30期,终于要开营了。将于8月9号开营。

《透过问题活明白训练营》,它糅合了心理学、思维力、觉察力,以及8种基础思维工具,帮助我们“透过解决问题优化自己的底层思维”,在生活的修炼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增加我们对自己人生的可控性!
如果你也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954篇|实践八级父母训练营课程
6月24日思维训练营活动(最全真题解析)
9个年轻人最值得养成的好习惯...
【三味淑屋景淑:反思日记第235篇】凡事都有方法
背50个作文模板还写不好作文?其实孩子离满分只差这一点!
当我开始放下期待,自己承担百分百的责任——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