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马圈湾汉简:章草之极则

西汉 敦煌马圈湾木签、封检



二十世纪初,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等为代表的大批外籍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当然,他到来的目的与白求恩有别,后者是奉献,前者是攫取。除了掠走敦煌藏经洞大量藏品之外,他们也从事考古发掘活动,成果之一就是汉简的发掘,揭开了之后汉简大量发现的序幕。1979年敦煌马圈湾汉简的出土,无疑是令各界瞩目的发现之一。


关于汉简,除了宋代金石学家简略提及汉简之外,这批汉简从产生到被发掘的1800余年的时间内,几乎没被关注,没有进入书法史,也几乎没有在书法史上产生过影响。因此,它们在书法史中,属于“缺席者”。而自从被发掘之后,除了考古、历史、文字学界,书法界也颇有关注。但是,这批汉简在书法史上的特殊性,以及对于当代书坛创作的可能性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隶书是汉代的官方书体,也可谓是汉代的主流书体,自汉代以来的很长时间以内,人们对于汉代书法,即汉代隶书的认识,主要为“汉碑”。清代以来的访碑活动和二十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让人们的视野开拓到更多材质的书法作品。即使是同一种书体,因为材质的不同,其书法风格也会呈现不同的状貌,我们就很容易区别碑石、陶器、砖瓦、与铜器上隶书的区别,其原因,就在于对于不同材质或“写”或“刻”、或“凿”的不同处理。


《熹平石经》可谓汉代官方书体的代表,它呈现了隶书中标准的摆动笔法,结构、空间匀称,章法规整严肃。但它应该是“写”、“刻”结合的产物,即先书丹,然后刻石,与此相似的还有《乙瑛碑》、《曹全碑》等,所以较能体现较为细腻的毛笔书写特征。铜器则大多数是直接凿刻,体现的是金石凿刻痕迹;而陶器、有些也是直接刻画而成。


对于当代人而言,对于汉代以隶书为代表的主流笔法,如何体察而得?无论从碑刻原石还是拓片来认识汉代隶书的笔法,都有一个想象性还原的过程,即通过现有的痕迹,还原出刻画、以及书写的效果,启功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姜夔所谓“如见其挥运之时”正是此意。


有没有与《熹平石经》一样,反映标准汉隶的墨迹呢?考古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为西汉之物,有如下特点:其书体是篆隶过渡时期之物,笔法上较为恣纵,特别是右下角的摆动笔法,经常给予夸张处理。与此类似的,即是大量西北边陲考古发掘的汉简。这些汉简中,有笔法、空间和章法相对规整的隶书,即便“规整”,但都与《熹平石经》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这既与在木简这种材质上的直接书写有关,也与所写内容和书写者身份有关。因此,同一种书体,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多种“变体”。

《敦煌马圈湾汉简》可谓是汉代隶书中最为恣纵的“变体”,隶书的草写使其出现了大段的章草。章草始于汉代,但汉代的章草作品,在书法史上的很长时间内却很难得见,尤其是章草墨迹。宋代以来的如《淳化阁帖》等各种刻帖,多收录从魏晋以来的书家名迹,而就所收录的章草而论,多是三国皇象《急就章》、西晋索靖《出师颂》等字字独立、结构规整的章草。而如《敦煌马圈湾汉简》这样点画狼藉、结体夸张、章法跳跃的章草墨迹,在书法史上几乎没有被引起注意。


三国皇象《急就章》的主要特点有:摆动笔法、点画连接简省、结构空间匀称。这是件以单字为核心,以完成单字笔法、结构为旨归的作品,力求规整端严。起每个方向的起笔、收笔乃至结构安排方式,都严格遵守既有的程式。《敦煌马圈湾汉简》与此不同,并不以单字的笔画、结构空间的规整为旨归,相反,它似乎要尽力破坏点画的标准性。点画的用力方式,也不是《急就章》那样相对匀称、速度较慢,而是速度变化较大,以致出现时粗时细的不规则块面。如果从笔毫与受力材质的接触面来看,《急就章》笔毫的接触面用到了笔毫的中部,且较为平衡统一;而《敦煌马圈湾汉简》的用笔,在笔尖和笔毫中部来回跳跃。这些特征说明:《敦煌马圈湾汉简》的书写者不仅使用了摆动笔法,还有较为强烈的上下提按;书写者的书写速度较快。结构上,后者力图变形伸展,尽量撑满木简所限定的横向空间,而前者尽量完成单字的匀称空间。就笔毫和手腕的运动半径而言,后者无疑更为开阔。


同为章草的皇象《急就章》与《敦煌马圈湾汉简》风格如此不同,当然也与两者书写功能和目的不同有关。前者是作为蒙学范本,目的在于规范好认;后者作为日常文书档案,倒更具有急就性质。


从章草史上来看,以皇象发端的《急就章》系列章草,在书法史上占据这重要位置,出现在宋代以后的各种刻帖之中。元明复古书风大盛,名家如赵孟頫、宋克所遵循的,正是这种较为规整的章草,并身体力行之。除了个别如杨维桢的灵光乍现,直到清代,都很少有笔法如此跳跃、章法如此恣纵的章草。沈曾植将北碑的方尖之笔纳入章草,并加大了结构的左右摆幅,尚没能突破这种恣纵的界限;王蘧常将北派书法中浑厚之方笔圆笔融入章草之中,放大了笔法的迟涩凝重和浑厚,是从另一层面丰富了章草的美学意涵。而《敦煌马圈湾汉简》这种同时在笔法、结构空间和章法上的恣纵和跳跃,其蕴含着的跳荡而古雅的审美品质,尚期待着更多的书坛有识之士去发掘。



西汉 敦煌马圈湾木签、封检

西汉 敦煌马圈湾简牍

汉 敦煌马圈湾木简




邱才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生于江西临川,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中国绘画史与古代书画鉴定专业博士学位,并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2006至2008年期间,应大英博物馆之邀,对其馆藏中国书画进行整理、著录和鉴定工作。2011至2012年,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期间考察美国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中国书画。

1995年起,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多次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并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以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书法史论文获“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论文”一等奖,获中国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理论奖。有书画史论文论著多种发表出版。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南虎、松江、虾力、驼子论章草(一)
【章草典范】敦煌马圈湾汉简
章草的真相——隶变与草化
论史游章草《急就章》之真实性
流沙掩不住的汉简书法之美
《敦煌马圈湾汉简》漫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