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康复指导

       突然的意外事故,使外部力量作用于骨骼,使骨质的正常结构发生破坏,称为外伤性骨折。骨折后,使骨骼的支撑、固定、保护软组织的作用丧失或部分丧失,进而影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本章不包括因某些疾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华东

       一、骨折的临床表现

       外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暴力)。又可分为直接、传达、牵拉和积累四种外伤作用力。枪弹伤、弹片伤、挤压伤、撞击伤等原因为直接外伤;当人跌倒时伸手触地引起的手腕、上肢各部位的骨折及摔倒所致的股骨胫骨折,就是一种传达外伤性骨折;急剧而不协调的肌肉收缩或韧带的突然紧张所引起的髌骨、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肱骨大结节、第五跖骨基底及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等,属牵拉外伤性骨折;长途行走,连续跑步,偶尔可引起第二跖骨颈或腓骨下端骨折,操纵机器连续震动过久引起的尺骨下端骨折,不习惯的持续过度负重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是由于多次或长期积累性外伤所造成(亦称疲劳性骨折)。

       根据外伤史、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及X线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二、骨折的家庭康复

       骨折后必须要在医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整复、固定和治疗。在医院进行处理或基本康复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大部分时间要在家庭中疗养、康复、巩固疗效,直至彻底痊愈。

      (一)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

       1.接送病人

       动作要轻,注意患肢始终保持功能位(据医生嘱咐)。由于患肢失去控制能力,要防止因肢体重力而造成骨折断端再移位。例如,上肢骨折采取悬吊式掌心向内固定,腰椎骨折平躺在硬板床上等。

       2. 抬高患肢

       骨折后,由于局部肿胀和固定的限制,可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家中疗养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使患肢保持相对高位,以利于血液回流。

       3.调整布带

       固定初期(4天内),由于复位的继发性损伤及固定的压力,血液回流受阻,肿胀可能有加重趋势,可每天将缠绕的布带放松一点。4天后肿胀逐渐消退,固定夹板或石膏内压力日渐下降,布带会变松,应每日紧缩一点。两周后肿胀消退到相对稳定程度,布带松紧调整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4.适度活动

       掌握尽早活动的原则。骨折的初期,要注意断端两侧关节的适度活动。治疗中期,视骨折愈合的进度,可逐渐加大周围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幅度及强度,以减少关节的强直和防止肌肉萎缩的机会,但要强调活动以不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为准则。治疗后期,断端愈合较牢固,可加大活动量,有意负重,刺激骨折愈合进度,加速损伤处骨与软组织的修复过程,为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创造条件。

       5.定期复查

       有特殊情况,如意外再伤、疼痛加剧、表皮溃烂、肢端循环不良等,要及时到医院复查。一般情况下,2周后复查一次,用X线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是否有变化,45天以后可复查骨痂已开始形成的情况。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确定复查日期。如行夹板、石膏外固定或钢板、髓内针内固定,要遵照医嘱复查或确定解除固定的时间。

      (二)功能康复锻炼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骨折部位及患肢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所以,从骨折的整复治疗开始到彻底痊愈的全部过程,就应该注意患肢的功能锻炼,这是骨折后在医院或在家庭中康复的重点。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

       1、功能锻炼的步骤

     (1)第一阶段(外伤性炎症恢复期),骨折后12周。

       其特点是: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活动受限。

       练功的目的: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强直。

       练功的形式:肌肉收缩锻炼。

       练功的方式:上肢以握拳、吊臂、提肩为主,下肢以踝关节的背伸、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为主,其他部位也是以局部或邻近肌肉收缩锻炼为原则。必要时,他人协助被动活动关节或按摩。

     (2)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伤后34周。

       其特点是:局部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肿胀也明显(或基本)消退,活动限制减轻,骨痂开始形成。

       练功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练功的形式:肌肉收缩力度增加,配合自主性的关节伸屈活动。

       练功的方式:初始单一关节活动,再后逐渐多关节参与协调锻炼,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

     (3)第三阶段(骨痂成熟期),伤后56周。

       其特点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已恢复正常,肌肉已坚强有力,已有足够骨痂形成,断端已趋稳定。

       练功的目的:增加肌肉力量,加强骨折处稳定性,巩固关节防粘连效果。

       练功的形式:适当增加肌肉收缩和关节屈伸的阻力。

       练功的方式:逐渐给患处负重锻炼,有意加大关节屈伸幅度。

     (4)第四阶段(临床愈合期),伤后710周。

       其特点是:局部无压痛,肿胀完全消退,局部活动基本不受限,X线显示骨痂相当清晰,骨折线已变模糊,骨折处更加稳固,外固定已可解除,临床已达愈合,但功能尚未达到正常。过于负重和长时间活动尚不能胜任。

       练功的目的:增加患肢与全身的协调性,促使伤肢尽早达到正常功能。

       练功的形式:除特殊部位和复杂性骨折外,一般可放宽活动的范围、强度和时间,根据个人的耐受性进行功能锻炼。

       练功的方式: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轻微家务劳动,在无障碍场合内可独立锻炼。下肢骨折的病人上下坡、外出上街时,仍需扶拐或用外夹板保护,直至骨折坚固愈合为止。

       2、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 练功活动以恢复患处肢体的原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各种活动要以增加手的握力为重点,下肢以增强其负重、步行能力为重点。

     (2) 练功活动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骨折部位稳固程度的增加,活动范围应由小渐大,活动次数由少至多,活动强度由弱到强。但自我不能感到太疲劳,骨折处不能发生疼痛明显加重。

     (3) 练功是为了加速愈合,所以各种练功动作和方式均不能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4) 骨折康复期间,患者应询问主管医生,了解自己骨折的病情、康复的目标、固定的要求、练功动作的作用、病程的发展、各阶段特点及大概愈合的日期,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5) 在医院康复或在家庭中疗养,医患之间都要常通信息,密切配合。尤其是病人要树立持久战思想,即不必心情太急,又不能消极不练,要主动取得医务人员的科学指导。

     (6) 对某些严重复杂的骨折,或伴有颅脑伤、其他脏器伤等病人,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要注意家中陪护人员给予被动锻炼,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女性多见)、大便秘结、结石症等。有条件者家中配以多功能自动护理床及床上练功器具,达到自动、定时起坐、翻身、大小便自动清理、会阴区自动烘干和在床上能练功的目的。

       三、辅助物理治疗

       骨折的情况千差万别,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也不尽相同,康复过程也有长有短,预后结果也因人而异,要想取得最满意的康复效果,是医患双方都追求的结局。骨折初期医生正确的整复、对位、固定及指导显然是关键的一环,但在以后的康复疗养过程中辅助物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年龄偏大、身体虚弱、严重复杂的骨折病人,辅以物理疗法可有效地协助治疗、促进康复、减少致残率和致残程度。

       其作用机理是: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消炎退肿,增加新陈代谢,缩短疗程,减轻或避免并发症,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至最佳状态。

       辅助物理治疗可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分别选择具体方法。

     (一)骨折早期

       1.冷敷法

       适合伤后24小时内,如无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破损,尽早用冷敷法处理,如冰、冷水袋等方法局部持续冷敷,同时适当加压包扎,可有效刺激断裂的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减少局部渗出,缩小损伤范围,有利日后康复。

       2.温热法

       48小时以后,可考虑配合选用温热疗法(必须是水肿停止发展)。最常用的是温热盐水、温热中药洗剂局部湿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家庭中可自配红外线设备,有人主张将骨折部位的石膏开窗,经窗红外线照射,疗效颇佳,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寒冷的冬季犹为适合,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可长期应用。

       3.高频电疗

       其优点是可在石膏和夹板外进行,有止痛、消肿、促进骨痂形成作用,早期可选用。

       4.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常用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有促进钙磷于骨折端沉着和骨痂形成的作用。一般于伤部位置,用210%氯化钙(阳极导入)或用25%磷酸钠(阴极导入),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疼痛、肿胀消失后24周的骨痂形成期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

       5.按摩

       骨折恢复期的早期按摩,只能由肢体远端,作向心性安抚或揉捏,越过骨折处至肢体近端,且只用于小夹板固定时,而石膏固定无法进行。骨折恢复的后期,骨痂已经成熟,外固定解除后,按摩力度加大。如有关节僵硬,可适度被动地增加关节屈伸幅度。

      6.超声波治疗

       用固定法或接触移动法,剂量宜小(0.8w/cm2以下),每人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1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23疗程。超声波有刺激骨痂形成的作用。

     (二)骨折后期(恢复期)

       此期一般是指骨痂已基本形成以后的时期。骨折端相对稳固,局部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但不能胜任远行、跑跳及其他额外负重等较剧烈活动,即患肢功能尚未达到最佳状态和完全康复。

       此时外固定已解除或将要解除,内固定仍需保留。所以软组织仍需防粘连,关节活动仍受限,血循环仍受到一定障碍,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时,局部的不适、疼痛仍存在。

       骨折恢复期时间的长短各不尽相同,单纯性骨折,年龄小,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恢复时间较短;复杂骨折,有严重并发症,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好,一般需时间较长,甚至出现骨不连(假关节)现象。此时配合物理方法协助康复显得犹为重要。

       物理疗法的项目基本参照骨折早期的温热疗法,直流电疗法及离子导入疗法、高频电疗、超声波治疗、按摩等都可选用,并根据情况继续延长疗程。这些疗法对缓解部分残留症状,促进尽快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体疗(即功能锻炼)是骨折后期主要的康复手段,对防止肌萎缩、组织粘连、促进关节活动、增强全身体质、改善心理失调均起着有益的作用。其具体方式、方法因损伤不同而异,应区别对待。也可参照功能锻炼的方式及步骤中第二阶段以后的原则和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中的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如何看待?又如何做?
骨折
【骨科小技巧】骨折愈合过程!
康复医学基础|骨折
四川赫尔森康复医院_康复知识:骨折患者的康复要点
【康复指南】骨伤康复手册骨与关节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