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丛 | 闻鸡起舞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闻鸡起舞——李丛国画作品展

时间:12月18日—12月28日

开幕时间:12月18日15:30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瀛洲路35号小洲艺术馆2楼

 

李丛,1985年生于广东澄海,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花鸟画系高级研修班,擅长国画花鸟,尤以写意公鸡和工笔草虫见长。 

擅长写作,已创作两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曾在《广东书画艺术》、《艺术中国》、《广州国画报》、《文化参考报》等专业杂志发表过美术作品和评论文章,并为国内多位书画家撰写过画册序言和艺术评论。

现为广东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艺术中国》杂志驻广州工作站站长、“汕尾时代网》特邀顾问、职业画家。

《信息时报》、《新快报》、《番禺日报》、《澳门莲花卫视》、《广州生活网》、《潮汕风情网》、《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广东电视台《古韵今谈》、《一方水土》、《闲隐》等媒体均对其作过介绍和报道。

 

主要展览:

“金鸡报喜——李丛国画作品展”(个展,2014年)

“吉庆满堂——李丛国画作品展”(个展,2015年)

“闻鸡起舞——李丛国画作品展”(个展,2016年)

“第四届小洲艺术节名家作品展”(联展,2012年)

“第五届小洲艺术节原创作品展”(联展,2013年)

“第六届小洲艺术节名家作品邀请展”(联展,2014年)

“全国中青年书画家提名邀请展”(联展,2014年)

“岭南新秀联名展”(联展,2014年)

“无限扩张——挡不住的原创之风作品展”(联展,2015年)


 

作品欣赏 

 


《笔下佳果可入腹》  69 cm  x  46cm

 


《潮汕粽子》  69 cm  x  46cm

 


《晨曦》  69 cm  x  46cm

 


《春光灿烂》  69 cm  x  46cm

 


《独立思考》  69 cm  x  69cm

 


《故园》  69 cm  x  69cm

 


 

把飞来白眼当动力

——贺李丛画展

  

钱海源

 

前不久,李丛登门拜访我,说他正筹划在鸡年即将到来之际举办一个以画鸡为题材的“闻鸡起舞”画展,诚恳地希望我能为他的画展写几句前言。面对李丛朴实、憨厚的笑脸,我一口就答应为他写前言的事。

一转眼,我从番禺雅居乐花园搬来小洲村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李丛是我客居小洲村后,所认识的众多怀着期盼在艺术上开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干出一番艺术成就的理想、从各地来到这里生活并从事艺术劳动的中青年美术家之一,也许由于我自己是从中国社会底层农村奋斗出来的原因,因此对同样从潮汕农村来到小洲村为追求艺术梦想而奋斗的李丛,有意无意地对他很是关注。

在绿树成林、空气美好的小洲村生活,我养成每天傍晚都与家人沿着村旁的珠江古码头,顺着高架桥底来到小洲艺术区散步的习惯,每逢路经艺术区李丛的画室,总见他或在展纸创作,或在临摹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的精品,或在临写历代书法名帖,或在全神贯注地为他的某位画家朋友撰写艺术评论。李丛作为一位青年画家,既能作画又能写文章,是我在小洲村数年中所不多见者。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认识李丛的情景:身体壮实的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为人朴实、厚道、友善、谦虚、低调,不善言谈但说话却很诚恳。他坦诚地告诉我,他是来自潮汕澄海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至今还保留有幼儿园时期的卡通画,以及小学、中学时期的素描、速写和水彩画,他说自己并不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只是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过而已。我对他说,你们澄海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著名画家许钦松,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和蔡文星,都是你们澄海人。而且唐大禧跟你一样也不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但这并没阻碍他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著名雕塑家。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外美术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为证:比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就曾三次报考美术学院都被拒之门外。中国的例子就更多了,齐白石和黄永玉都只上过小学,著名画家黄胄年轻时也无缘入读美术学院,现年93岁的雕塑大师潘鹤,也同样没有大学的学历。李丛觉得我上述所说这些优秀艺术家的例子都是他学习的榜样,能鼓舞他朝着自学成才之路奋发努力。

李丛做学问踏实、勤奋、刻苦,是一位心中有梦想,对人生与艺术有独立思考和清醒认识的青年画家。与某些只注重绘画技术而不爱读书、不重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青年美术家所不同的是,李丛除了认真研习中国画的笔墨等专业技法之外,还很重视挤时间认真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史哲修养。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在全国公开发行且颇具影响力的《艺术中国》杂志,聘请李丛担任驻广州工作站站长,该杂志社主编曹隽平说,李丛不但画得不错,而且看了他从邮箱中发来的一些文章,感觉他的整体文化素养也很好。曹总编的这番评价,显然是对李丛在中国画艺术和文化素养方面给予充分认可的体现。

李丛的艺术成才之路,生活得紧张而有序,路走得坚实而又有力度,他告诉我现在每天白天基本都在带学生上课,先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并且将给学生们所作的教学示范和讲解,当成是一种提高自身艺术水平的磨练。在教学之余,他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作画、练书法、写文章,他对艺术如此热爱和执着,我坚信他将会前途无量。

当然,李丛正处于初步发展之时,也难免会碰到一些令他苦恼与纠结的问题,诸如被某些势利眼视为草根瞧不起,甚至经常被冷嘲热讽。每逢他偶尔提到这个话题时,我就把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农村少年到城市读书之后,被个别城里人冷眼与歧视的经历与他分享,我一直将这种冷眼与歧视当作一种反作用力来看待,我们自己心中一定要有“看谁笑到最后”的信心,现在回头看看,当年白眼与嘲弄我的人,一个个都只能倒在我脚下仰望我!这些年来,网络上广为流传徐悲鸿与刘海粟之间积怨的传闻故事:徐悲鸿年轻时在当铺当学徒做伙计,而刘海粟则是大上海阔少爷,自然就看不起出身卑微的徐悲鸿。可世事难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来徐悲鸿不但在艺术成就上大过刘海粟,社会地位也远在刘海粟之上。齐白石进京之前,是个土里土气的湖南湘潭农村老木匠,他初到北京,更是被京城画家飞来不少白眼,但这并不妨碍曾是乡下木匠的齐白石,在日后成为名震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梵高生前的画总是卖不出去,过着极其穷困潦倒的生活,但当时那些瞧不起他的势利眼们,又有谁会料到在梵高死后,其作品会价值连城呢!

所以,我相信只要李丛能敞开心扉,把飞来的白眼当成动力,将各种冷嘲热讽当成前进的反作用力,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在艺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钱海源: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家)

 


 


《故园硕果味酣甜》  69 cm  x  69cm

 


《浩然正气》  69 cm  x  69cm

 


《吉祥图》  69 cm  x  46cm

 


《竞争图》  136 cm  x  69cm

 


《兰石图》  69 cm  x  69cm

 


《粒粒佳果胜明珠》  69 cm  x  46cm

 


 

众家评李丛

 

李丛为人朴实、坦诚;做学问扎实、勤奋、刻苦,是一位有思想、对人生与艺术有独立思考,同时又具备文史哲修养,特别是美术史理论素养的前途无量的青年画家。他天资聪慧,谦虚好学且为人低调,一直坚持读书、临帖、作画,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前辈大师的作品中吸取精髓,这比起那些自称“无师自通”去瞎摸瞎碰之辈要靠谱得多!更难得的是他还懂得尊师重道,相信他在艺术上一定前途辉煌!

——钱海源(雕塑家、画家、评论家)

 

李丛文武双全,为人憨厚,文采极高,学识极厚,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画坛潜力股!

——刘汉虎(大写意画家)

 

李丛的作品主题突出,有意境,有深度。

——吴子英(山水画家)

 


《谦谦君子》  69 cm  x  69cm

 


《情系故园不忘根》  69 cm  x  34cm

 


《谁说带娃是女性的专利》  69 cm  x  69cm

 


《硕果》  69 cm  x  46cm

 


《抬起头颅做事,夹着尾巴做人》  69 cm  x  46cm

 


《五德呈祥报佳音》  180cm  x  97cm

 

观看李丛的作品,虽尚未达到名家、大家的尽善尽美和炉火纯青,但可圈可点之处还是比比皆是。相信这位年轻人凭着一股信念和才气,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出人头地之时指日可待。

——罗克中(钢笔画家)

 

李丛的彩墨画,其实也是属于文人画的范畴,其运笔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节奏和韵律,体现了他在创作过程中自己独有的心态、气质与个性,并将这些与其所表现的自然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朱明(文艺评论家、雕塑家)

 

毫不夸张地说,最近几年来,我是亲眼看着李丛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很欣赏他的勤奋、务实,更欣赏他令人钦佩的恒心和毅力。当今社会,像他这样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坚持埋头苦干的年轻人已不多见。

——宋宝隆(广州颐美雅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总经理)

 


《幽》  69 cm  x  46cm

 


《又到黄花飘香时》  69 cm  x  69cm

 


《育子图》  69 cm  x  69cm

 


《政策开放生二胎》  69 cm  x  46cm

 

李丛的画有花鸟,有自然风景,也有人物肖像,用色大胆,构架合理。丹青难写是神韵,在形似的同时,他更是画出了表现对象的神韵。

——王春林(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评委)

 

李丛的画形神具备,惟妙惟肖。

——岳南(传记作家)

 

李丛是哲学型的画家。

——黄健民(《羊城晚报》资深记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笔者很难相信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鸡在十分钟之内从李丛笔下呼之而出。这短短的十分钟,却饱含了他从孩童时代开始接触艺术至今已整整27年的刻苦磨练。

——潘伟璘(《番禺日报》资深记者)

 

李丛仁弟文章有理有据,更有历史视野。

——刘毅峰(民间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

 

 


 

 

 

 

 

 

 

                                    zuopin xinshang 果可入腹》  69 cm  x  46cm《《笔下佳果可入腹》  69 cm  x  46cm笔下佳作品果可入腹》  69 cm  x  46cm  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雕塑刀下风云气,映照山水笔墨花 | 李可染夫人邹佩珠
李丛:艺坛趣闻录(十三)
相由心生——评丛建滋的人物画
雕塑家 国画大家一一赵成民
世界十大著名画家
青年雕塑家——李烜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