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号起于夏朝,谥号和庙号源于商代,年号始于汉武帝

对于帝王的称呼有很多种,如日号、谥号、庙号、年号等。这些称呼有何区别,都是怎么来的,值得我们捋一捋。

1

日名最早出现于夏朝。拥有日名的帝王有三个,分别为胤甲、孔甲和履癸。
胤甲名叫廑,是夏朝第十三任君主。胤甲在位八年,死后,他的堂兄孔甲继承王位。
《史记·夏本纪》曰:“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履癸即夏朝最后一个天子夏桀。夏桀骄奢自恣,残害忠良,最终导致夏朝的灭亡。
在夏代,用日名称呼夏王,只是夏朝末年的偶然现象。
到了商代,用日名称呼商王则成为一种常态,如太甲、孔甲、盘庚、小乙、武乙、中丁、帝辛等。
日名之天干,初义是作为时间词,表示时间的推移变化。
到了夏代和商代,夏人和商人把天干用来指称天子的名号,说明天干的含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已经由自然的意义开始转向抽象的人文的意义了。
甲从木戴孚甲之象,意味着事物尚在初起之时,力量衰微。以甲为号的恐怕暗含贬义。
乙喻示草木萌生发芽,是草木生命的开始,具有兴起之象。故商人以“大乙”为汤号。
戊是生物旺盛之象。商王太戊在位时,以伊陟为相,勤政修德,“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庚是草木成熟之象,段玉裁认为庚和更同义。盘庚迁殷,延续商祚二百多年,故以“庚”誉之。
辛暗喻生物由盛转衰之象。商王帝辛奢侈享乐,荒淫暴虐,结果导致王朝灭亡。
如前所述,甲、庚、乙、丁、辛等都是日名,那么太、孔、武、小、盘、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它们要么表示官爵如帝,要么表示地名如盘,要么表示谥号如武,要么表示排行如大、中、小。
换言之,盘庚、小乙、武乙等称谓是一种复合称谓,由两部分组成:某某+日名。
在商代,最初用来修饰日名的是大(太)、小、中等排行,后来出现了雍(己)、盘(庚)、南(庚)等地名,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成为商王之前被分封到雍地、盘地、南地。
当父死子继的制度确立后,用来修饰日名的名词就换成了具有褒扬含义的词语,如武(丁)、孝(己)、文(丁)、康(丁)。就此而言,如果说武、孝、文、康属于谥号的话,那么谥号就诞生于商代而非周初。
在商朝末年,出现了用“帝”修饰日名的现象,如帝乙、帝辛。这可能意味着,这最后两位商王不再尊敬上帝。

2
关于谥号,很多人说,最早的谥号出现于周初,第一个使用谥号的是周文王,为其生前之尊称。
然而,很难想象,没有太多底蕴的周人,一下子就创造出了谥号。
其实,基于甲骨文的记载,第一个使用谥号的应该是武丁。相关卜辞有:
辛巳卜,贞王宾武丁奭妣辛O,亡尤?
辛亥卜,贞王宾武丁奭妣辛O,亡尤?

武丁之后,拥有谥号的商王或太子有孝己、康丁、武乙、文丁。
然而,不知何故,最后两位商王不再用谥号。
到了先周和周朝,第一个使用谥号的是周文王,是臣子们对他的“生前称呼”。
周文王和西周的前七王的谥号,都是“生称”。从第八王开始,谥号变为“死后称呼”,即“死谥”。
中国的第一个“死谥”,不是西周第八王周孝王,而是西周初年的某个贵族。因为“死谥”是西周贵族发明的,后来才被周王室给接受。
谥号最初只有美谥和平谥,后来才有了恶谥。第一个恶谥获得者是周厉王,他监视国人,使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秦始皇时,不希望“子议父、臣议君”,故而废除谥法。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庙号为“太祖”。后世称其为“汉高祖”其实是不对的。这一称呼源自司马迁,班固写《汉书》时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高祖”换为“高帝”。
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刘恒谥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天宝十三年,李隆基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到了清代,努尔哈赤的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懿语如此堆积,亦为奇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最后一个获得谥号的人是王国维,其自沉后,被清废帝溥仪事后赐谥“忠悫”(què,诚实,谨慎;厚道,朴实;恭谨)。

3

庙号是祭祀时对祖先的称谓,起源于商代。
在商代,所有的帝王都有日名,但只有极个别有杰出贡献的帝王才有庙号,如大乙(商汤)庙号高祖、大甲庙号太宗、大戊庙号中宗、武丁庙号高宗。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在周代,周王有谥号,没有庙号。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将庙号和谥号一同废止,故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延用了两千年之久。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
西汉拥有庙号的皇帝有: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黄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元宗孝平皇帝刘衎。
东汉刘秀时,刘奭、刘骜、刘衎因功绩不多而除庙号。
东汉有庙号的也只有三人: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另外东汉和、安、顺、桓四帝也曾有庙号,但这些庙号在汉献帝时以无功德为由被取消。
自三国起庙号开始泛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始祖为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的追封;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
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
世宗是守成令主,但也指世系偏移;
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
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
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成功,有心无力;
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
宁宗过于懦弱;高宗由盛转衰;
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
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
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
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则用于悲情的亡国之君。

4

年号最初用来纪年,后来用以称呼帝王。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年号,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因此,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唐高宗有14个、武则天有18个年号。
明朝以后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洪武皇帝、永乐皇帝等。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用中国帝王年号。又如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秦朝以来,皇帝宝座换了一家又一家,你知道皇帝称谓怎么来的吗?
人事物理四分法 | 一次搞懂庙号、谥号和年号
熟记纵横九百字 略知上下五千年
古代皇帝都有哪些讲究
为何汉代皇帝叫文帝武帝、唐宋太祖太宗、明清洪武康熙等不同称呼
皇帝的称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