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帮扶送出价值7万的文具图书,学生收到后:非常感谢,我们不需要

文|脩聿

'非常感谢你们寄给我们的文具,但我们并不需要。'

'你们在信中说我们这里很穷是吧,我们这里不是山区!'

'你把我们这里写的很穷,其实也没错......我们现在只能穷得住楼房,和朋友吃龙虾。'

'你们信上说我们这里是用砖头当板凳,对,没错,这周我给你们寄两块,不用谢我,这都是应该的。'

如果只看上面这几句话,谁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两封'感谢信',是甘肃榆中学生收到天津宁河一学校学生寄来的帮扶物品——价值7万多元的具和图书后,在老师的要求下写出的。

对于此事,当地教育局已有回应,称两所学校的学生之间建有QQ群,私下交流中存在误会,个别孩子因此恶作剧,目前写信的学生已经找到,对其沟通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学校已对其批评教育。

初看到这两封带有嘲讽意味的感谢信时,不少网友感叹,收到别人捐助的东西,不领情没关系,毕竟人家捐助也不是为了你一两句感谢,可反过来骂人家,就显得太没有家教了。受捐助的人要都是这种嘴脸,还会有多少好心人愿意帮助他们呢?

还有网友表示,有人是家穷心不穷,收到东西知道感恩,可这些孩子的行为,就是精神上的贫穷,这会伴随他们一生。

但转念一想,这件事也不全是学生们的错误,整件事不过是因为两所学校的学生得到的信息不对等,才产生了这样的误会。

据了解,甘肃榆中收到帮扶物品的这所学校,其实并没有那么贫穷。天津的学生之所以会认为他们用砖头当板凳、连文具都买不起,只是因为甘肃这个地方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就是落后的、贫穷的,再加上平时从媒体中看到的那些对贫穷山区学生的报道,天津的孩子们一脑补,自然会将不相关的细节嫁接到甘肃学生们的身上。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的话语都是天真又直接,在双方的私下接触中,无意之间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还不自知,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甘肃的这些学生们并非来自贫困山区,网络资料显示,这所学校虽然在一个小县城,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全都有,学校也是漂亮的楼房,根本不可能出现用砖头当板凳的情况。

所以,当听到天津孩子们根本不合实际的'关心'之后,自然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嫌弃'、'施舍'。

成年人都会好好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们却被迫接受他人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最后出现这两封'感谢信'的结果,已经是好的了。

还记得2015年时,这样的乌龙也出现过,当时被误读的是四川成都的石室中学。

当时济南三中举办'把美丽济南寄出去'的校园活动,学生们用明信片写下祝福,寄给四川石室中学的孩子们。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两地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在自媒体的描述中,却给石室中学加了个前缀——'贫困山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一消息,包括石室中学在内的愤怒的成都各校学生们将济南三中的贴吧爆掉。地域之间的差距,让这件好事变成了双盲,献爱心的人并不知道受捐助的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不知道他们究竟缺不缺物资,缺的话缺的是什么,就一厢情愿地将东西送出去。收到爱心的人则认为,送这些东西是对他们的歧视,更是对自尊心的侮辱,所以才会爆发两个地域之间的骂战。

根源在于,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谁也不愿意被落在后面,谁也不愿意顶着穷人的名头,接受别人的施舍。本来人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因为有几个钱就随便看不起人。

早年间,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曾遭到不少人的吐槽。在这档节目中,他们把有钱人家的孩子送到一无所有的农村去'体验生活',把贫穷人家的孩子送到富裕的城里去开眼界、见世面。这样的节目设置曾遭到网友的怒怼,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到乡下去,不光不尊重当地人,嫌弃这嫌弃那,有的还会将别人家里的物品全都打坏砸烂。

可那些贫苦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生在农村本来自由自在,没有感受到太大的贫富差距,进城之后,要被迫接受城里的价值观,逐渐变得嫌弃自己的出身,最后甚至可能丢掉自己身上最美好的那些品质。

贫穷不是一个人的原罪,他们也不应该因此而受到鄙视、欺负,很多生活富足的人,却逐渐忘记了这一点。对他人不经意间的嫌弃和歧视,会让他们本就有的自卑,逐渐转化为恨意、敌意。

韩国电影《寄生虫》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本生活在地下室的基泽一家顺利入住朴社长的别墅后,因为朴社长嫌弃基泽身上气味的一个掩鼻的动作,基泽便毫不犹豫地将朴社长刺死。穷人和富人,本是平等的,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也都有自尊,如果不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就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有云,'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说的意思就是,即便是不吃就会死的食物,如果你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人吃,再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些人穷志短的人,的确会为了自己需要的事物愿意放弃自尊,比如为了钱去偷去抢,去放弃身上一些美好的品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坚持不吃嗟来之食的,因为一旦放弃了底线尝到甜头,那么今后还会再次尝试,底线只会越来越低了。

所以好心想要帮助别人的人,更要放低姿态,避免让接受帮助的人感到不适。日本作者太宰治曾说,'当你行善时要始终怀有歉意,因为没有比善意更容易伤人的东西。'语言、行为,有时候比利刃还要伤人,因为精神上的创伤很难痊愈,更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学会互相尊重,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贫穷不是可耻的,当然也谈不上光荣
捐书感谢信汇总5篇
因为懂得感谢
坏学生的感谢信
如果孩子拥有这样的教室,就不至于每次开学都患假期综合症
把“减负”落实好 让小学生的“大书包”变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