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一代艺术大师的朋友圈:真实的齐白石是什么样的?

记者 | 何安安

从布衣木匠到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一生堪称艺术传奇。但当齐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细致时,人们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真实的齐白石究竟是什么样的?正如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所说:“我们是否因为离得太近,太关心考据中的细节或‘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越发看不清这位艺术巨匠”?

近期,“知己有恩——《齐白石师友六记》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佳作书局(798店)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奇洁,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涛以及自由撰稿人民国后生,一同聚焦齐白石的朋友圈,讲述了与齐白石艺术历程息息相关的六位关键人物的交友往事,以期还原他者视角中的真实齐白石。

“知己有恩——《齐白石师友六记》新书分享会”现场。

齐白石自己最得意的是山水画

一直以来,由齐白石口述、张次溪记录的《白石老人自述》被视为是研究齐白石生平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那么,真实的齐白石果真如此吗?齐白石一生交友甚广,或因艺术结缘,或由社会联谊,或属亲友过从,环绕周围的师友对白石艺术形象的形塑产生巨大影响。《齐白石师友六记》一书,不同于惯常从齐白石作品出发的解读角度,选择了与齐白石艺术历程息息相关的六位关键人物:胡沁园、王闿运、陈师曾、释瑞光、梅兰芳、徐悲鸿作为切入点,从他者视角聚焦齐白石,从史料中解读和推演出齐白石鲜为人知的侧面,以呈现一个更加鲜活、明确的齐白石形象。

《齐白石师友六记》,北京画院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版。

这六人中,胡沁园和王闿运是齐白石的老师,陈师曾和徐悲鸿是对齐白石影响很深的朋友,梅兰芳和释瑞光是齐白石的学生。华天雪将齐白石跟徐悲鸿的交往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识,齐白石有一句话叫“草庐三请不容辞”,说的是徐悲鸿当年请齐白石到国立艺专当教授,多次请他,态度非常诚恳,齐白石才答应他。第二部分,叫忘年之交,说的是他们生活上的交往。第三部分,关于徐悲鸿对齐白石作品的收藏与推介。基于对齐白石作品的认可和热爱,徐悲鸿一生不断买卖齐白石的作品,至今还留在徐悲鸿纪念馆的有一百件。第四部分,讲的是他们是艺术上的知己。

齐白石《残荷》。徐悲鸿纪念馆藏。

释瑞光是谁呢?在齐白石的弟子之中,很多人并不知道释瑞光。活动现场,吕晓说,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少与他有关的作品,既有齐白石给释瑞光画的,也有释瑞光给齐白石画的,同时,齐白石在自己的诗稿和日记中也经常提到他。那么,大家对释瑞光有什么印象吗?实际上,释瑞光就是《西城三怪》里那个侧面而立的僧人。

释瑞光有什么故事吗?1932年,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里说,正月五日,弟子瑞光和尚死了,他到瑞光做主持的寺庙里哭奠了一场。因为弟子死了,非常悲伤,就画了一幅《息肩图》,觉得自己太辛苦了,要歇一歇。释瑞光长什么样子呢?吕晓曾在《艺林旬刊》上看到一则报道,其中有一张经幢的照片,经幢下面刻有一个小小的人坐着,“当时就有一个念头——这个人会不会是瑞光?”吕晓说,后来看说明文字,发现果然说的是“席地而坐者瑞光也”。这让吕晓感到很新奇。

瑞光《借山问道图》,1924年。北京画院藏。

几年前,吕晓在拍卖会上遇到释瑞光的遗物,其中有他的照片,经过对比,和报刊中发现的照片很像,这激发了吕晓继续追寻的动力。在民国时期,有许多报刊上都发表有释瑞光的作品,其中还有释瑞光去世五天后,于非闇写过的一篇文章。就这样,随着资料收集的深入,释瑞光的样貌、生活状态、艺术,以及他与齐白石的交往都逐渐明晰。

吕晓从“幸有瑞光尊敬意”谈起,释瑞光跟齐白石交往,在1917年,当时齐白石第二次到北平,他的绘画学八大山人,生意很差,卖不出去,经常只是帮人刻印,甚至于给人画一些画笺,生活很困顿。但释瑞光却拜他为师,跟随他学习山水画。通常在我们的印象中,齐白石是一位大写意的花鸟画家,但齐白石自己最得意的却是山水画。因此,吕晓认为,释瑞光跟随齐白石学习山水画,对齐白石而言,是很大的心理慰藉。

吕晓用“翁似高僧僧似翁”来形容齐白石与释瑞光二人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释瑞光的很多画作学习了齐白石,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而比如释瑞光自创的“仿宋刻丝山水”,齐白石也有临摹。此外,释瑞光所画的《大涤子作画图》《钟馗图》,齐白石也曾将之改造之后进行创作。

左图:瑞光《临白石画佛》,1925年。北京画院藏。右图:齐白石《拈花微笑》,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为什么叫‘翁似高僧僧似翁’?就是说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教学相长的这种师生情谊,在这里体现出来。”而在吕晓看来,这也正是齐白石之所以成为大师的重要学习方法。

王闿运是齐白石人生的助推器

作为一位“乡下老农”,齐白石是如何成为人民艺术家的呢?奇洁认为,除了齐白石自身非常努力外,还有一些细节是值得去探究的。奇洁指出,在这个塑造的过程中,王闿运对齐白石的人生实际上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王闿运,世称湘绮先生,他是晚清到北洋时期非常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家学富厚,在教育上有很大的造诣,一生可能有学生两三千之多。在这么多学生之中,齐白石是如何进入“王门三匠”之列的呢?

王闿运《南昌馆七夕连句》,1914年。北京画院藏。

在这里,奇洁进行了解释,所谓“王门三匠”,就是齐白石齐木匠、张正旸张铁匠、曾昭吉曾铜匠。这样三个人,为什么可以成为了王闿运这样一个经学大家的学生呢?奇洁说,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晚清到北洋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现象,1905年,中国科举制彻底崩塌,平凡子弟想要入仕必须通过拜师,且要拜名师,而王闿运正是晚清到北洋时期非常重要的名师之一。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自陈怕别人误认定他与其他想攀附王门的势利小人相仿佛,迟迟不愿回复,直到王闿运发话:“一个同县的木匠,也是非常好学的,却始终不肯做我的门生”,才不好继续固执,正式拜师,但总觉学识浅薄,不愿将王门弟子的名号到处张扬。师徒二人虽谋面不多,但齐白石一生着意收藏老师的手书墨宝,在一生五出五归中也时常见到王门关系网的身影。

为什么王闿运会成为齐白石的老师,齐白石获益的又是什么呢?奇洁表示,这种获益的价值,并非艺术上的价值,而是身份背景上的价值,“有一块铭牌牢牢地贴在了齐白石的身上,那就是‘湘绮弟子’”。奇洁说,这个铭牌让齐白石在“北漂”之时,得以确立自己在北京的身份。奇洁非常认可齐白石的勤奋和天赋,但她同时指出,齐白石最终的成功,也脱不开经营。

王闿运致齐白石信札。北京画院藏。

在《齐白石师友六记》中,一共谈到了齐白石的六位师友。奇洁认为,除了王闿运,其余的五位在艺术上都和齐白石产生过交集和互动关系,而唯有王闿运在艺术本体上和齐白石的交集最少,但带给齐白石的朋友圈、京城的活动圈,以及人脉是最大的,让齐白石在后来能够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有一个立足之地,王闿运是他人生最大的助推器。

“幸有梅郎识姓名”背后是什么故事?

“暧昧”一词,是张涛对齐白石和陈师曾二人关系所作的描述。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张涛看来,陈师曾跟其他几位与齐白石的关系都不一样,其他几位里面有纯粹的老师,也有纯粹的弟子,但只有陈师曾与齐白石,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陈师曾对于齐白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1903年、1917年、1919年,齐白石三上北京,临近花甲成为一个老“北漂”,但一直到1922年,他才算将将(勉强)把日子过开。那么,齐白石是如何在北京立足的呢?张涛说,正是因为陈师曾把他的画带到日本去,才获得大卖。

齐白石《庚申杂记并杂作》第9页,1920年。北京画院藏。

在很多对齐白石的追溯文章之中,人们想当然地将陈师曾说成是齐白石的贵人,在齐白石自己的诗文和绘画题跋之中,也将二人塑造成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般的友谊,“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张涛说,包括现在很多的艺术史的写作里,都是这种叙事,好像都是一种很和睦的景象。那么,果真如此吗?在阅读了很多材料、图像和文献后,张涛体味出其中的微妙关系,“发现不是这个样子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齐白石会这样去表述?张涛说,齐白石表示陈师曾很提携他,帮助他,但是他在分析他们的交往关系时,发现齐白石也有很多不开心和幽怨。比如齐白石特别看重自己在1910年画的一套《借山图》,原开数他自己说记不清,一说42开,一说52开,或者54开,是他十年之间五出五归的壮游所绘,但后来被陈师曾借去,“借观少十余图”,现在只剩了22开藏在北京画院。张涛认为,这背后很有意思,可以探究到齐白石和陈师曾交往之间人心的张力所在。

齐白石与陈师曾各自的身份背景不一样,交往圈不一样,在齐白石和那个时代,在那样一个状况之中,齐白石为什么后天去塑造成一个和和美美的景象?在这里,张涛又举了一个例证,“陈师曾去世后,有人把陈师曾的画作呈给齐白石看,齐白石在上面幽幽地题了一段诗,意思是姚华和陈师曾这两人都不在了,我们以为一转折就应该表达一种悲伤的、哀伤的情绪,像叶恭绰他们对于陈师曾的追溯,但是齐白石不,齐白石说了句什么话呢?叫‘我辈莫愁须饮酒,死生常事且开颜’。”张涛说,齐白石跟陈师曾比起,或者跟其他人比起来,最重要的是他活得明白,活得通透。两人的友情究竟如何呢?张涛借用了一位作者的话,“友情哪有那么容易”作为回答。

近年来,民国后生一直在做梅兰芳研究,齐白石正是他研究梅兰芳交友圈里的一位人物。在民国后生看来,大家现在把齐白石描写得太完美了,但是真实的齐白石不是那样子的。民国后生说,梅兰芳和齐白石都具有人物的典型性,两个人被后来的学者称为“齐梅之交”,最著名的话是“幸有梅郎识姓名”。这句诗背后是什么故事呢?

齐白石《墨梅》,1919年。梅兰芳纪念馆藏。

齐白石和梅兰芳初次认识于1920年,这一年某一天,有一个叫姚玉芙的京剧名伶邀请齐白石参加婚礼。在婚宴之上,并没有太多人认识齐白石,这令他有点尴尬。当时已经大红大紫的梅兰芳,看到齐白石说:“哎哟,齐先生,您来了!”许多人问这是谁,梅兰芳就提高嗓音招呼说:“这是我的老师齐白石先生。”对于这个故事,民国后生说,其实当时二人根本不熟,梅兰芳也没有拜过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梅兰芳很会做人。在这种情况下,齐白石和梅兰芳相识,关系日渐密切。到1925年,梅兰芳拜齐白石为师,但也没有太多的记载说他俩之间有师生之实。

记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王青

校对丨刘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己有恩 | 《齐白石师友六记》新书分享会 | 佳作书局
从木匠、“北漂”到艺坛泰斗,没有这些知己就没有齐白石
知己有恩:齐白石师友情缘 11月13日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故乡无此好天恩:“北京怪人”齐白石的交游故事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吴洪亮谈齐白石的再定位之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