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555期:太极拳与膝关节损伤

第555期:太极拳与膝关节损伤

作者/段冰、段克发 ⊙编辑/张宏婉


导读太极拳运动是健身锻炼的有效形式和手段,它是以膝关节弯曲半蹲式的姿势运动为主,现就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膝关节受力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在练拳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特别是对膝关节的保护。



太极拳与膝关节损伤


1.太极拳的运动技术特点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涵盖着哲学、美学、兵法学、中医学等博大文化内容。习练武术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是当代体育中难得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一个比较普及的武术项目,是健身锻炼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深受广大健身和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是心静体松、缓慢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轻松柔和、前后贯穿。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阴阳和虚实,动作上表现为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刚与柔和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独特运动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做到意到心身随、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调整呼吸,使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而就在运动速度缓慢的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有很多练习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损伤和疼痛现象,表现为膝关节炎,滑膜炎,关节囊损伤,半月板损伤及韧带损伤。这种现象使太极拳练习者感到困惑不解,他们认为太极拳运动既不剧烈,运动强度又不大,而不应出现膝关节损伤。这正是由于对太极拳练习中运动损伤不了解所产生的误区。

 

2.膝关节的结构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动或只能微动的连接(如颅骨、脊柱),另一种是可动的连接,这样连接的地方叫关节(如肘关节,膝关节)。膝关节是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髌骨共同组成的,腓骨不参加关节的组成。被膝关节囊包围,关节囊宽阔而松弛,周围都有韧带加强。其中位于关节囊前端的膑韧带尤为强大。关节囊内衬滑膜层比较薄,分泌少量滑液以减少摩擦,尤其易受损伤,损伤后可出血或分泌增多造成关节囊积液。关节囊内有两块纤维软骨结构分别称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上凹下平,外缘较厚,与关节囊相连,内缘薄而游离。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型,前窄后宽,下面平整,内侧缘薄且可移动,半月板损伤多在内缘处。外侧半月板较小而厚呈O型,半月板加深了胫骨髁的深度,使股骨与胫骨两髁在结构上更适应,膝关节稳定性加强,并在运动时起缓冲作用。股骨与胫骨两髁均有软骨面,在股骨与胫骨之间,无血管结构,靠滑液等组织的渗透供应营养,这也是易受损伤部位。膝关节内在股骨与胫骨之间有前后交叉韧带,互相交叉呈“X”形。根据它们在胫骨上的位置分别称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后移。膝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可做轻度旋转运动。此时正是膝关节损伤出现机率最多的时机。胫骨与腓骨间有骨间膜起固定作用,胫腓骨间不可做拉伸运动。

 

3.膝关节状态

 

太极拳动作技术的突出特征是长时间在一定高度上完成动作,也就是从起式的姿势来确定高度,起式多高就应在起式的高度上完成全套动作,不可忽高忽低,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这样膝关节就处在下蹲屈曲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体的支撑作用发生了改变。

 

3.1 水平面:练太极拳时起式后重心可在水平面上下降20cm或者更多,并且持续到全套拳结束。上体中正、气沉丹田,那么重心下降只有靠下肢屈膝来完成。直立时重心靠骨支撑为主。下蹲后骨起杠杆作用。重心支撑主要靠肌肉、关节、骨共同完成。

 

3.2 冠状面:上体中正,下肢屈膝使股骨与胫骨与足呈“<”型,为保持重心稳定,骨表现杠杆力的传导作用,肌肉总体作用是张力增大,处于等张收缩状态,膝关节由于屈曲受力方向改变承受巨大压力而转变为向心性合力。负荷明显加重,如图1,A为直立时重力作用点,B为下沉后重力作用点。假定足与胫骨间夹角为55o,股骨与重心线间夹角为30o,膝关节处受3个力作用:①大腿肌紧张方向如箭头,张力大于直立时肌张力;②小腿肌紧张方向如箭头所示,力度强于直力时所承受的力;③膝关节承受向心合力如箭头所示,为使姿势优美,动作到位,此时内含力使膝关节与下肢负荷变重。因此在打太极拳时全身受力最重要的部位是膝关节。膝关节结构薄弱处是最易受损伤的。

 

3.3 矢状面:基本正中,在重心转移时对两下肢的受力决定于两下肢与中正体位的距离。

 

膝关节损伤的原因

 

4.1 髌骨和膑韧带劳损

 

膝关节长时间处在下蹲屈曲状态,人体的支撑作用发生了改变,虽然股四头肌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膝关节是支撑身体重量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部位,承负着重力和维持平衡的牵张拉力。关节的结构与直立时的变化是股骨发生外旋,髌骨也向外侧移动,有明显的脱位趋势。此时只有依靠外侧髁和外侧嵴的阻挡与股内侧肌的牵制,使髌骨保持在稳定位置上,但是髌骨关节面与股骨滑车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关节面间所承受的挤压力较大。由于膝关节屈曲时关节韧带松弛,髌骨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中加大了膑韧带的牵拉压力。因此长时间的屈膝半蹲,再加上各种运动动作变化,膝关节易产生疲劳。如果身体在运动中重心保持不好(如东倒西歪,前倾后仰),为了控制和维持身体平衡,必然会对处于负重负荷较大、屈曲状态下的膝关节增加负担量,膝关节在长时间超重负荷的紧张状态下。易造成因超载引起的韧带、关节磨损,久而久之会形成髌骨和膑韧带劳损。

 

4.2 交叉韧带损伤

 

太极拳多数下肢动作和步法变化是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经过旋转而移动的。太极拳讲究虚实分明,所以体重的支撑主要靠为实的单腿。在单腿负重状态下膝关节的旋转,会对处于屈膝不稳定的膝部带来更大的支撑扭转压力。如搂膝拗步、倒卷肱动作,就是转体,脚掌扭擦地面,膝内旋,小腿外展,迫使髌骨外移造成髌骨外侧关节面压力加大,外侧半月板受到磨压。超负荷重量的碾压易使半月板损伤。当单腿支撑、身体重心前后蹬转移动时,身体平衡保持不好,肌肉紧张、动作僵硬、上下体不能协调,过大的扭转拉力易使交叉韧带和胫侧副韧带损伤。

 

4.3 关节韧带过度牵拉损伤

 

太极拳注重腰裆劲的运用和练习,陈氏太极拳技术要求尤显突出,讲究旋腕转膀、旋踝转膝、旋腰转脊的立体螺旋缠丝运动形式。腰裆的旋转运行所产生的力度变化,都和膝关节有关。在屈膝位时,膝关节是各个方向动力的支撑点。腰裆的转换用力,外形的对拉拔长,需要膝关节的内外旋转配合。屈膝下蹲大腿肌群紧张,气沉丹田,腹部肌群紧张。收腹立腰,使腰、髋、臂成为一体,髋部活动受限,无疑加重膝关节负担,再加上身体内部用力变化施加在关节上的牵拉压力。如过分强调腰裆力,而忽视膝关节正确位置的活动限度和保护,易使关节韧带过度牵拉而损伤。

 

4.4 股骨和胫骨后侧关节面劳损

 

由于长时间屈膝半蹲,股骨与胫骨关节面后侧长时间超负荷挤压、扭转,关节负着面变小(特别是股骨髁间窝、外侧髁、内侧髁后侧、股骨髁间隆起、内侧髁、外侧髁后侧)易使半月板劳损,股骨和胫骨后侧关节面劳损。

 

4.5 胫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紧张,可以阻止膝关节任何外展和胫骨的旋转。当膝关节屈曲时,屈曲为150—160o时,胫骨略可外展和内旋。两侧副韧带松弛,关节囊内侧相对较弱其中保护力最弱,膝与足过度外展和内收(特别是腰髋扭转,脚掌与地面扭擦受阻时)可导致胫侧副韧带损伤。又因与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有时可使之合并损伤。

   

总之,膝关节结构较弱处受力过重或受力方向改变均可引起副损伤,比如滑模、软骨接触面、内侧半月板内侧部、关节囊内侧壁、韧带等。

 

预防与建议

 

5.1 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如慢跑,慢跑是最好的热身项目。它活动简单,特别是膝关节的活动是按膝关节最基本的活动范围所进行的,这是膝关节没做其它活动时是最好的活动方式。做些蹲起、手按膝盖左右旋转动作的练习,使膝关节发热,达到肌肉、韧带拉长的效果。

 

5.2 选择好场地

很多太极拳练习者,大都在公园、广场上练习,地面都是硬化的,摩擦力大,这些因素恰恰给屈曲膝踝的辗转增加了困难和反向压力。应在平整土质的场地练习为宜。

 

5.3 选择好运动鞋和服装

 

运动鞋应以平底浅防滑纹低靿鞋为宜。防滑纹理深的鞋如足球鞋、与地面摩擦力增大,加大了膝关节的扭转力;高靿鞋限制了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反而加大了膝关节韧带的牵拉力。服装要宽松适体,便于运动。

 

5.4 下蹲动作两脚不宜过宽

 

下蹲动作和24式拳十字手一式,下蹲时两脚不宜过宽,如封似闭接十字手动作,随右转下蹲分掌时,微收左脚,随重心向左移动抱掌时再收右脚,恰好两脚略宽于肩或与肩同宽,如不随动作收脚,两手合抱时两脚过宽易导致膝关节内侧胫侧副韧带损伤。另仆步下蹲动作重心要落在一条腿上然后穿掌移动,下蹲时重心偏中,屈腿膝关节胫侧副韧带易拉伤。

 

5.5 弓步动作膝部不宜过度超前

 

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弓马仆虚歇丁6种主要步型中,弓步经常出现,约占65%左右。弓步是否规范,对膝关节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影响。弓步应小腿垂直微前倾或膝前部垂直于脚背中部为宜。膝超过脚尖,会加重膝关节和小腿的负荷,导致上体僵硬,下肢支撑力和平衡性差,膝关节肌腱、韧带、半月板易损伤。

 

5.6 体能不足,不宜低位练拳

 

腿部力量下降,不宜低位练拳。练拳时重心高度(即屈膝下蹲的高度)需基本保持一致,此时再低姿势练拳,肌肉韧带功能减退,加重膝关节负荷,易造成膝关节损伤。疲劳练拳等于给膝关节雪上加霜。

 

5.7 重视基本功和腿部柔韧性练习

 

第一,练习太极拳应把专门性基本功练习以及典型动作和组合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对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明确的针对性;第二,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和腿部的柔韧性练习,是太极拳的重要素质要求,是预防膝关节损伤的重要环节;第三,脚踝和膝的转动要协调,一定要先从脚踝蹬转用力开始,减轻膝关节的扭转压力。

 

太极拳运动,是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具有防身健身、修身养性的功能。但是练习不规范,却又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段克发.太极拳运动技术特点浅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9.3

2 何敬东.太极拳训练中膝关节的疼痛的原因与预防[J] 中华武术 2003.10

3 山东医学院人体形态学编写组.《人体形态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第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练习谨防膝关节损伤十一要[转载] - 太极武术 - 纳速武术论坛 - 武术之家 | ...
练太极拳注意膝关节损伤
练习太极拳会损伤膝关节吗?
太极拳运动与膝关节
膝关节“使用说明书”我们要好好读读
运动前热身,该不该做膝关节环绕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