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韬武略】再读《五轮书》之“猿猴之身”

从2004年开始研习苗刀,在老先生的传授和启悟下每日勤习刀法,体味刀势做作,又时常研读《单刀法选》,每有涉读,总有获益,而赴津门老先生又参照古谱,阐幽发微,醍醐灌顶,所以每次津门归来总会在刀法上有些微的“调整”。

也是在老先生的教导下,曾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研习剑道,在上海的时候和日本的朋友多有交流,从剑道的训练到刀法中受到不少启示,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在现在演示的苗刀刀法中多少还是有些剑道和劈刺甚至刺杀的痕迹,而一年多来由于在猿功上所下功夫颇深,也就有了一些猿功的影子,对于猿功和苗刀的传承是否在历史上有过关联,不得而知,亦未曾见有记载。

戚继光的《辛酉刀法》中所绘刀势则是以猿为形,据说是得自倭寇,为何不像后来的程冲斗在书中所绘战将持刀而以猿持刀挥舞,是否有一种暗示在古传刀法上武艺家们都崇尚“通臂长猿”,而这种理念也随着武艺的交流到了东瀛而让日本的刀法也遵循了效法猿猴的迅捷,当然仅仅是我的一点猜测,并未经过史学和武艺上十分严谨的考证。

第一次耳闻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也是在老先生那里,他讲授刀法时不但参照《单刀法选》,也时常引用《五轮书》中的阐述,对于日本刀法也是有过精深的研究。近日,美国的学生维尼来学苗刀,多次提到了宫本武藏,也提到了他的著作,让我有了兴趣,再次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许久未曾再读的书,从这位武道家的思想中体悟刀法的精妙。

在《五轮书》中,宫本提到了“猿猴之身”,而且绘制了几个刀势,皆是猿猴身形,类似于程氏刀法中的“朝天刀势”、“低看刀势”和“外看刀势”,惟妙惟肖,极为传神,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程氏在刀法传承上“得倭之真传”不是妄言,至少在源流上和汉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双手刀是一脉同源的,而数百年之后,这种武艺的珍品又回传到中国。

为何要将“猿猴之身”运用到刀法之中,依照宫本的注解,显然是为了“迅速移动整个身体,插入敌人的防线”,而且“从一臂之远处进入是很容易的”。这似乎印证了后世的苗刀和“独流通臂拳”的融合传承是一种“天作之合”,而独流通臂拳亦是遵循了“两臂贯通,腰臂发力”的要义。苗刀在刀法上要求“以步催身,以身运刀”则是建立在独流通臂拳“拖拉步”和“激搅连环步”的基础训练之上。

令人惊奇的是猿功的“冲滑”、“探臂”和“扣打”、“闪打”则是十分吻合宫本的“迅速移动整个身体”的注释,其目的就是通过“迈步”的长和远带动身体的“滑行”与“冲撞”而使得刀法多了迅猛、凛冽。

在“迈步”和“踏步”的训练上,猿功有一套独到的训练方法,是和其特有的的“身形”有关联,故而在迅速的前行中更有身体的起伏和拧转,从而让刀法的表达更为自如,刃背的转换常常是伴随着身体腰胯的拧转来完成。把这些元素融入到刀法之中,以“猿猴之身”来诠释“横行疾斗”的双手刀法则是古人的一种智慧,让我们惊叹中国武艺的精妙,从而沉醉其中,难以割舍。

 本期编辑:若耶

温馨提示:《大武术》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我要练拳!去找大武术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明达《说剑丛稿》 较完整版
【荐读】剑道
新刊 | 王永胜:袈裟斩、蝴蝶阵与鸳鸯阵
《五轮书》:日本最经典管理和兵法类书籍
苗刀 單刀法選
苗刀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