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968期:如何认识和把握太极拳的肘劲(上)


作者/谢远基 ⊙ 编辑/张宏婉


导读拳论曰:“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肘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技法,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极拳肘劲的本质和特点,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很有意义。



如何认识和把握太极拳的肘劲(上)

 

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肘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练太极和运用太极时,是否掌握好此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太极拳水平的高低。学习修炼太极拳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对肘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正如拳谚云:“远拳、近肘、贴身靠。”肘可作为一种进攻手法,当与对方身体靠近时,可用肘法进行攻击。《太极拳八法秘诀》云:“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挡,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太极拳体用全书》指出:“当对方左捋以右前臂切截我左肘时,我即将左肘折叠于对方的右前臂上,用肘尖向对方胸部顶去,此即为肘法的动作。”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云:“肘,胳膊弯曲处,其外侧骨节曰肘。各派拳术均有用肘处。他派用肘,多以曲臂,直抵敌人胸腹胁各部;唯太极拳之用 肘,推掤靠中求妙用也。”马岳梁先生指出:“肘是明劲。这是用弯曲的小臂外侧贴住对方肘部外侧,压对方虚点,谓之肘打。或顺对方来势,用肘部外侧贴住对方肘部外侧,向我身旁下按,谓之肘捋。吴式太极拳推手的肘法,应用时变化繁多,非常奥妙。肘法也可与掤、捋、挤、按、采、挒其他六种劲混合应用,例如搬拦捶、里粘肘等皆有肘劲的运用。”宗师云:“八法之肘,曲臂为用,手之内劳宫穴,与异侧肩井合而落于实脚处,形体似凝止于地,呈艮覆碗之象。随吾一静,上返清轻之劲,曲肘如峰,以另手中指尖抵曲池穴,双眼聚神,眼到肘到,身俱到,成肘劲之用。试手时,肘峰所到之处,人未感其劲,亦未受伤害,曰:未用意加害矣。其肘法变化,一膝肘、二膝肘、肘底枪、开花肘,顶、撞、掩、滚、献、缠、把、翻,似乌云翻滚,层出不穷。”其实,肘作为一种操作方法和行功状态,横跨于任何一门太极功法的修炼。从武术角度用现代的语言而言,肘是一种在调心、调息、调形后将内劲在腰胯主宰(丹田鼓荡)下通过手臂转旋集中在肘尖发劲的一种具体修炼操作方法。肘的发击方法较多,基本肘法有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挂肘、立肘、双开肘、双扣肘等。肘击位置一般在腹部以上的心窝、胸、肋、头部等。杨、陈、武当、吴、武、孙、赵堡、李派等各式太极拳中都包涵着各种不同的肘法。其中,杨式太极拳的肘法都隐藏在架子之中,比如撇身捶一式,可先用肘后用捶;倒撵猴式,后退时也有后击肘等等。陈式太极拳的肘法为最多,比如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等等。李式太极拳有七星肘、五行肘、五行连环肘等。肘劲有能攻善守、近身而发、距离短、防不胜防之优势。太极拳肘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体各部分和体内各系统在意识引领下对地球万有引力和其反作用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从和运用。它是太极拳各种劲力的借势进攻的重要形式,在整个太极拳修炼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技击形势上看,肘劲具有近技击性。

 

肘是 技击时在被对方捋、采自己时跟进发劲以肘尖运用顶、拐、砸、挑、压等方法而制对方的一种太极拳劲法。正如《八字法诀》云:“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肘法短快、凶猛,使对手防不胜防。正如赵堡太极秘传口诀中云:“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铁网也难顶。”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从太极拳产生的那一天起,张三丰、陈王廷、王宗岳、武禹襄、陈长兴、杨禄禅、李亦畬、孙禄堂、杨澄甫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太极大家,就对它的技击内含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寻觅、研究,从而推动太极拳不断地向前发展。宗师云:“以肘击人为肘劲。”又云:“肘法是截拦对方劲路而发的。”肘劲是太极拳实战技击中一种借势贴身技击的劲。太极拳肘击技法非常丰富,有顶肘、压肘、挑肘、挎肘、砸肘、滚肘、撞肘、格肘和夹肘等多种肘法。运用肘法在距离上力求近而有力,在发击前需要与对方近距离接触。发肘劲要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行经尾闾、两肋至肩井穴,用肘向外靠击,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形式上多以爆发劲、短劲等常见。神意则充沛饱满,精神贯注,含胸塌腰,双脚蹬地,扭腰旋背,在裆催身进的前提下发肘劲,击如摧枯拉朽,左右逢源。由于用肘不慎易于伤及内脏,且不像抓破皮肤那样容易察觉,因此,肘劲是技击性相当强的劲法,在日常的推手训练中对肘法的运用一定要控制力度,“肘屈勿轻使”,以免出现伤害事故。用肘防护时,宗师云:“肘不贴肋,肘不离肋”。“肘不贴肋”是使肋部有回旋的余地;“肘不离肋”是便于保护人体之两肋、两腰,同时也能防护对方缠绕取其头部。要保持肘与肋的距离,一般以腋下能放一拳头(馒头)为宜。如此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能发挥肘的有效作用。

 

、从劲特点上看,肘劲具有松沉中正性。

 

肘劲从发力到打击到对方,要注意保持自身的身体平衡,即要中正松沉到位。中正松沉是肘劲的基础。正如宗师云:“沉肩垂肘守正中,防护两肋不能空。屈肘趁机要猛攻,气头照准不留情。攻敌胸肋随着用,肋部四周显威风,转腰随体三尖对,出肘随腿妙无穷。”立身中正、脚下生根、与大地之气相接的松沉劲是肘劲之本,是其基础劲、底层劲。如果没有做到立身中正,身上没有松沉劲,没有充分利用好地球万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就没有肘劲的整体性。有了立身中正、松沉到位,腰(丹田)这个在全身九组关节中处于中心部位才能发挥出承上启下牵动肘劲的重要作用。正如《太极拳术十要》指出:“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肘劲时一定要做到下盘稳健、灵活,立身中正、松沉,内含掤劲,不用拙力,精神要贯注,做到形 神兼备,保持立身中正,含胸塌腰,屈膝松胯。通过后腿前蹬,后脚借大地的反弹力,迅速将劲力前冲,拧裆、转膝、曲臂、转胯、转腰,传于臂肘,前腿重心要平衡稳健,膝盖与脚尖上下成垂直线,也不可向左或向右偏,身体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在肘劲时要整体一家,同时用力。发肘劲之时的身躯除了腰骶部,全身躯都是放松的,是传递由下而上劲力的材料,在主动的向前移动时要做到四面八方都有支撑。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云:“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顺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此外,太极拳肘劲的松沉是相对的,即松沉是相对于以不影响气血运行和不影响肘的动作准确规范为标准的,要求做到似松非松、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上虚、下实、中间活”。从推手、散手或技击的角度看,只有做好相对松沉性,肘劲才能在借力打力、四两拨动千斤的太极技击中发挥出神奇巧妙之境。

 

三、从动上看,肘劲具有源于腰腿性。

 

肘劲之成,也是依赖于修炼者腰腿虚实转化的灵活。从运动形式的角度上看,太极拳肘劲具有很强的腰部(丹田)主宰下身体移动的的重要特点。正如王宗岳宗师在《十三势歌》指出:“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宗师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云:“气若车轮,腰如车轴。”肘劲对此体现得也是淋漓尽致的。肘劲以腰为主力,曲臂只是形式,不用腰腿劲和身体之重力则无法得劲的,肘劲要注意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尾闾收住,上下相随,身动前俯,专注一方,用腰劲带动全身,迅速借势移动,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内外,精,气神合而为一,核心技术都在于腰脊进退起落旋转主宰下,腿脚快速移动,即肘劲源腰腿。正如沈家祯先生云:“腰之动为平行动之根,脊之动为竖行动之根。如求一动而全身均动必须联合腰脊以动之。因为太极拳所有动作均须以45度左右,联合腰脊以动之,因此动作于手足身方面,均易运行顺逆抽丝,而全身关节如踝、膝、胯、腰、脊、肩、肘、腕、拳之九曲珠亦联带为之伸缩而动,所以由脊背不可由胸腹是之谓节节贯串。如不由腰脊发动,则都系一部分动作,其他部分不过随之而行,非太极拳之所谓动而也。”无论是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上挑肘等等,腰(丹田)皆需在内气鼓荡中进行引导促成肘。肘劲是身体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爆发出来的整体劲。杨班侯、陈发科等宗师认为,发肘劲时其奥妙之处,皆是腰部(丹田)主宰下身体快速移动之合劲,所谓肘劲源腰腿、表于臂肘是也。

 


四、从战形式上看,肘劲具有合劲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太极拳肘劲具有合劲性的重要特点。正如《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云:“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十八在诀”所谓之“肘在曲使,靠在肩胸。”只是讲肘之形式,是指曲使手臂运用全身合力而表现为肘之,非不讲整体劲力也。本质上,肘劲不仅是用手臂局部的力量,肘的劲力必须来自于腰腿的整体劲;肘劲如果是手臂局部的,其威力有限,这不是真正的太极劲。比如杨式“倒撵猴”包含的击人之肘,只有做到“力由脊发,植于脚跟,达于端”,才能体现出“周身一家”之合劲。首先,肘劲的合劲性是相对于肘力而言的。肘力为蛮力,肘劲蓄于丹田经络。劲无形而力有形,劲沉而力浮,劲聚而力散,劲由筋而达于四肢可发可放,力由骨阻于肩背而不能发。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较容易分散的,难于传递的。太极肘劲则是人体内部精、神、意、气、力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整体性的,容易集中的、灵活的,周身贯通的。杨班侯在《八劲解》中云:“六劲融通后,用途始无穷。”就是说,肘击要有“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六种劲别的融通,用起来得心应手,变化无穷。其二,肘劲是修炼者通过调心、调息、调形后利用地球万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将内劲整体集中在肘。太极拳用肘必须近身,才能充分发挥手臂、肩胸、腰腿合力。对此,太极名家陈鑫也曾说:“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不是很多股,肘劲更是如此,具有明显 的合劲性。其三,肘不仅仅是外形动作,还是意识精神主导上的饱满。练习太极拳,不管是哪一式,都要在精神意识入静放松。也只有精神上入静放松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内三合和外三合的高度统一,体会出内在饱满的整体性肘劲。 

(待续)


[本文来自《武当》2017年7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丁酉鸡年七月初五96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认识和把握太极拳的肘劲
第944期:关于太极拳挤劲之研究
第926期:太极拳靠劲之研究
懂劲
做好相对松沉性,肘劲才能在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技击中发挥神奇效果
太极拳经典论著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