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习太极拳,如何求“静”?

太极拳“静”的含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寓静、动静相兼的运动,无论是起式时无极式中的静中生动,还是行拳走架时的动中求静;不论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生息,还是推手较技时的动静互因、以静待动,都是以“虚静”贯穿始终的。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正如《拳经》所云:“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太极拳讲求的“静”是心平气和,是洗心涤虑,是冷静,是理智,是收敛,是安逸,是四平八稳,是人内里的静,绝非静止不动的静。

 


静是一种心态



庄子用“凝神”、气心斋”、“坐忘”、“恬淡”、“寂寞”等概念阐释“静”,蕴含了清静无为,恬淡祥和、无欲无求、物我两忘的理想人格。这里的“静”是一种无欲的心态。这种无欲所达到的,是一个超乎于物质世界的无所凭藉的纯粹精神的空明境界,也就是能照彻心灵并能带来“静”的道的世界。太极拳中的“静”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朴实、静美的思想,其中的“静”更是一种恬淡、宽容、致远的生活态度。

 

 

太极拳“静”的形式


 

静待其动



在练拳时,静待其动有两层意思:一是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无极式中的“静态”,即所谓先天之机的发动,预示着练拳的开始,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开始练拳最为妙。二是在行拳时,一势即完,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其实静到极点自然会动,这种动完全是由心意引导,式式相连,舒畅自然。

 


动中有静



太极拳在行拳走架时,非常强调动中有静,即肢体运转时,要注意一个“匀”字,均匀的匀。按照运动规律在运动的路线上设下无数个静点,然后再一个点一个点的连成一条线,再将动作按这条线上的点一个个的连接和过渡。这样就能使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体现出外似淑女,内里生生不息,虽动犹静的“静态”。

 


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其实是太极拳表现武术技击特征的一个另辟蹊径的实战策略。首先表现在行拳走架时,意念要做到面前无人如有人;当真正与人搭手或者较技时,要做到面前有人如无人;也就是在遇敌交手时,内固精神,外显安逸,举止从容,沉着机智,临危不乱,起手不空落,不发则已,一发则毫不迟疑,必当取胜,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太极拳如何求“静”


冥想


太极拳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也就是说练拳时要意识为先。想静下来,也必须靠意识引导。心静才能神宁,神宁才能没有杂念,周身内外才可以“合一”。可是如何才能心静?

我们可以选择一处舒适、安逸的地方。或者花语丝竹,舒心感触自然与生命的灵动;或者溪水玲珑,悉心体会流离在生活之外的细腻;或者曲径通幽,畅心解悟烦杂世事背后的祥和。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是指将全部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意思。对待“静”时,不能孤立“静”的含义,专心思考一个问题叫做静,专心观赏一部电影叫做静,专心吟唱一首诗歌也叫做静。练太极拳时,尤其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于拳架中的细微要领,一丁点一丁点的细心琢磨每一个动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琢磨”下去,长此以往,太极拳拳架就能端正了,做事情的时候就很快达到 “静”的程度了。

 


动中求静



所谓动中求静,是指在练拳时强调要保持一种相对的沉静。动中求静只是太极拳的一个要领,也是到达“静”的一个方法。即在练拳时,要力求思想集中,动作呼吸均匀柔和,平心静气地用意识引导动作,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静心想着虚实开合,专注于阴阳变化和内气的流转,再渐渐过度到对周身客观事物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套路动作一片神行,逐渐做到始于无形且归于无迹。这就是太极拳普遍意义上要求的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中“静”的思考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谈“心神虚静贯始终”冯志强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一:心神虚静贯始终
内功太极拳和肢体太极拳
混元太极拳十大要领之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