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传形意见闻录

唐维禄先生

 

      一、初识唐传形意

  2007年初,我读了《逝去的武林》,作者是北京李仲轩老人。这本书深深吸引着我,我读了不止一遍。平淡之中显真实,读后令人顿觉清爽。书中李仲轩老人对他的恩师唐维禄先生(1868-1944)尊崇备至,以至于用大的篇幅描写唐传形意。这也使我对唐传形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唐维禄先生传艺褚广发,褚广发又传给唐维禄先生嫡孙唐凤华(现由唐凤华先生执掌唐门),我从2007年3月开始寻找唐凤华先生。唐维禄先生曾定下了严格收徒规矩,唐先生的传人尤重武德,不张扬,没人拿前辈的名号到处招摇。我打听起来就费些周折,最后通过在天津汉沽工作的朋友,于2007年5月找到唐凤华先生的电话。此后多次与唐凤华先生联系,并登门拜访两次。

  通过读书以及跟唐凤华先生了解,首先弄清了唐传形意的渊源。

  唐传形意传自唐维禄先生。唐先生人称“赛白猿”,宁河县一名农民。1903年,35岁的唐维禄跟形意拳大师申万林习武学艺,种地出身的唐维禄肯吃苦。悟性好,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在宁河一带颇有名气。

  1912年,“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唐维禄经人介绍,拜会长兼教务主任李存义为师。此时,唐维禄已经40多岁了,经人“通融”后,李存义才勉强答应留下,边习武边做些挑水扫地的粗活。

  后来结业考核时,正经八百的习武的弟子都很难顺利过关。而这个旁听生却一路顺利过关,由此,李存义对这位大龄习武“农民”的看法彻底改变。离别时。李存义把自己的嫡传秘方五行丹传给了唐维禄,也算是对他的认可。唐凤华先生现在仍保存着当年其祖父的毕业证,是由李存义亲自签发的;五行丹秘方后传给李仲轩,最后李仲轩传于唐凤华先生外甥薄荣利。)

  唐维禄的形意拳有自己独到的特点,暗劲打法是其他门派所没有的,练法稳重。但使起来手快,腿快,身子活,遵循古法。更多保留了李存义的“原味”。当时即被称为唐传形意。

  唐传形意第二代传人褚广发,是宁河丰台人,唐维禄的掌门弟子,跟随唐维禄多年。深得唐先生的真传。为使褚广发技艺更精、更博,唐维禄又把褚广发送到他的师兄弟处去学武。在天津学习薛颠的五法,在北京学习尚云祥的单操手、脚打、抖大杆子,拦、拿、崩、抖、扣、扎(即赵子龙的十三枪)。在芦台学习傅剑秋传授程氏(廷华)四门龙形掌、刘凤春的八卦三十二掌、孙禄堂的八大掌。在天津跟李存义弟子张鸿庆学习龙形八卦掌、形意内功、胎息、逆式呼吸法。在宁河是有名的形意八卦拳师。

后来唐维禄的嫡孙、唐传形意三代传人唐凤华学自褚广发。唐凤华在汉沽,褚先生在宁河,十几岁的唐凤华,星期天要骑自行车80里地去学拳,对一个少年来说,就是一次往返160里地,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这样一学就是十几年,风雨不误。学完回家自己练习,往往到深夜,二五更的功夫,有时12点以后去坟地练拳、练胆、练眼神。早晨很早就起床,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凤华先生将褚先生平生武学全部学完,学透,学精。深得八卦掌和形意拳奥秘,功法不杂不乱。至纯至精。后在褚广发的引荐下,又跟傅剑秋(傅长荣)的弟子哈恩顺学艺三年,又学得程氏八卦掌及杨氏太极拳老架108式。此种太极拳是杨澄甫弟子牛春明与傅剑秋在江苏无锡换艺所得,如今已很难见到这一套太极拳了。唐凤华先生集太极、形意、八卦于一身,成为天津地区有名的拳师,现执掌唐门。他做事不张扬,生活简朴,为人和蔼,尤重武德。深受众弟子及武术爱好者的爱戴。


唐传形意三代传人唐凤华

  

顺便提一下,唐凤华的儿子唐胜军,唐传形意四代传人,5岁随父习武,二十多年不辍,尽得唐传形意真传。自己从程氏八卦掌中摘其精要,组合后自创游身八卦掌。步法灵活,身法轻盈,掌法又兼有形意劲,表演美观,技击凶悍。2007年10月天津中华武士会特邀唐胜军参加表演了游身八卦掌和赵子龙十三枪,深得称赞,表演完毕,众多武友纷纷与其交流。2008年又收到天津中华武士会的邀请,于5月1日在天津中山公园表演形意连拳、形意大枪。其以往多次参加比赛,获奖颇丰,为国家武术四段。


向学生们传授拳艺的唐胜军

 

         二、拜访唐凤华先生

  我第一次与唐凤华先生和唐胜军见面是2007年8月,我出差去天津,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事先与唐先生取得了联系,坐车去了汉沽。来到唐先生家中,恰好唐胜军也在。唐先生朴素的外表,和蔼的表情。都掩盖不住眼中的精神。经过简短的问候,我们就谈论起了形意拳。唐凤华先生给我讲了一些老一辈拳师如唐维禄、尚云祥、孙禄堂、傅剑秋、韩慕侠的武林轶事,习武经历及各家形意拳的特长,增长了我的见识。

  然后唐凤华先生又给我讲解了桩法和五行拳。让我从基础下手,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下去,以免只有花架子没功夫。

  唐凤华先生告诉我乾坤桩是诸桩的基础,此桩中正均衡,能使身体各处得到滋养和锻炼,可去除身体拙力,使整体一气贯通,达到全身混元一气,具有健身和技击的双重作用,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练。

  还告诉我,站桩时。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同,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秘。日久天长,可受益终生。

  接着唐先生又给我指点了三体式,摆正了动作。他没有给我讲很多道理,只是告诫我。对初学者来说,不要一开始就按“二十四法”“九要”等要求,初站者,腿还打颤呢。样样都求,什么也求不了。要经过手抖、腿颤、气浮,过了这一关。能站稳了,再求外型、内意的规范。随着桩功的深入,要在桩功中求丹田。追求形意的整体劲。三体式是最主要的技击桩,想把握形意精华,就得在桩功上下苦功。他让我站双重,两条腿平均分配体重,这样站的时间长,健身技击两不误。站立时间也要由短到长,不可急于求成,但要坚持。不但使人气血旺盛。精气神足,还能预防疾病。

  我印象最深的是说三体式可伸筋拔骨。正所谓筋长力大,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得远,打击力大。他让我摸了一下唐胜军的肩部。果然有一个窝,唐先生说这就是把肩上的筋拉开了。通过站三体式,骨头更有弹性,能经得起撞击。站桩会从内在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以前河北派形意拳有句话,就叫入门先站三年桩,强调的就是这个三体式。

  为了让我开开眼界,唐胜军演练了一下五行拳。我当时就愣了,我原来学的,包括后来看到的形意拳,都是使用本力,打完拳后上气不接下气,而眼前看到的却是暗劲打法,看似柔和,使起来爆发力惊人。唐凤华先生看出我眼中的疑惑,说这是暗劲,什么时候要劲就来劲,你有力我有力,听着对方的劲。我不信就试了试。跟唐胜军一搭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被唐胜军抖放出去。当时感觉心里像被电了一下,人已不在原处了。我真相信“放人一丈开外”这句话了!

  唐先生着重讲了劈钻二法,结合老一辈拳师的故事,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练法,以及从中医的角度给予解释。唐先生说劈拳属金,养肺。人要呼吸就要用到肺,所以练拳先练劈拳“养息”,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气息充沛,这是健康的根本,也是习武的基础。钻拳属水,活肾。肾是生命之源,肾水足,能滋润全身,生命力就旺盛。练好劈钻二法,肺气足肾水旺,才能向形意拳更深的层次进修。根据五行相生理论,金生水,钻拳要接着劈拳练。还要多练劈钻二法,一来对身体好,二来也是形意拳的基础之基础。

  我演练时,又从动作上做了指导。修正了不规范的动作。

  与唐先生父子接触虽短短几小时,真可谓受益匪浅。我以前虽然学过些形意拳,但只是一知半解,通过请教,唐先生父子帮我理清了脉络,对我后来研习形意拳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习练唐传形意感受

  

  回家后,我根据唐先生的指点,开始了演练。

  站乾坤桩时。只能站10分钟,而且膀子酸痛,两腿发软。我就坚持着,一周增加5分钟,就这样一路下来,能站到40分钟了。唐先生告诉我初站时,主要是身体不能放松,造成疲劳和膀子酸痛。后来自己就逐渐放松了,站桩时感觉很舒服,也不怎么疲劳,就爱站了。

  在站乾坤桩的过程中,我对站桩就有了感觉和体会,两只手及胳膊有发胀、发热的感觉,里面好像有东西在流动,正如李仲轩老人书中所说的“流血”。两只脚有时也发热,并能感觉到热气会从两脚沿腿向上走,一直到大腿根(两脚是热的,但两腿的感觉是暖暖的,不只是皮肤外表的温暖。而且是内部的、整条腿都非常舒服)。我从中受益很大,站桩不但能练功,而且能治慢性病。我的右膝盖有风湿,是以前骑摩托车时落下的。一到变天或是天冷时就疼痛,现在已基本康复。站桩一个半月的时候,有病的那个膝盖一站桩就疼,我急忙打电话请教了唐凤华先生。唐先生说站桩时,气在冲击病灶,坚持住就好了。果然一个月后,膝盖在站桩时就不疼了。并且站桩时产生的那股暖流经过膝盖时非常舒服。去年一个冬天也没疼。

  站三体桩时,从5分钟站起的,开始时手抖、肩膀酸痛、腿打颤,再加上夏天天热,汗流浃背。我就每天坚持着,逐渐增加站桩时间,三个月后,就站到30分钟。手脚也不抖了,呼吸也自然了。感觉精力旺盛,体质明显增强。丹田发鼓,但不似唐胜军那样坚硬如铁,也不会咕咕响。后背和肩膀有时又痛又痒,唐先生说这就是伸筋拔骨,一点点地把筋化开。

  当初站桩手脚有异样的感觉时,我及时向唐凤华打电话询问,唐先生告诉我胳膊发麻、发胀、感觉有东西在动,那是气血流动造成了。脚能发热说明站桩产生的气往下走了,这对身体有极大的好处。

  根据唐凤华先生的指导,练五行拳时,慢练,从暗劲下手,渐渐地五行拳也就顺了,尤其劈钻二法更是下工夫练了。有时在打劈拳时。感到手指肚上发麻、发胀,唐先生说这是好现象,说明气能到四梢了。不过这种感觉时有时无,正如唐先生经常跟我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可见功夫不是想有就有的,只有勤奋和刻苦才能上身。而且我打完五行拳时,总会感觉到前脚掌火烧火燎的,要不停行走。唐维禄先生是主动行走,我却是被动地走,反正也达到了“行”的目的。

  现在感觉精神状态特别好。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昏昏沉沉的。气力也足了,同事们都说我又年轻了,朝气十足。

  

  四、再次登门拜访

  

  2008年3月底,我专程去了一趟汉沽,感谢唐先生父子对我的帮助,使我又走上了习练形意之路。唐凤华先生对我的到访很高兴。称赞了我对形意拳的热爱和练习的决心。看了我打的五行拳,也很满意。他说“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站桩、五行拳都是形意拳的基础,想要深入学习,还要继续下工夫。又帮我摆了三体式,依据“二十四法”“九要”一一做了指导。

  恰逢当天有一位东北武友慕名来拜访唐凤华先生。为了一起交流,我先表演了五行拳(我也就会五行拳,别的不会),东北的武友表演了十二形和五行连环拳,唐先生一时兴起,表演了十二形、鸡形四把和鸳鸯钺,唐胜军又表演了游身八卦掌和赵子龙十三枪。

  让我与那位武友大开了眼界,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我们还谈起唐传形意的其它功夫,有形意拳的、八卦掌的、杨氏太极拳的、还有器械。东北的那位武友还提到了“五法”,他在2007年一期《精武》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解开尘封历史――薛颠象形拳法知见录》,其作者曹英峰的“五法”就学自唐传形意唐胜军。

  我们感慨唐传形意这么多功法时,唐先生说,功夫就是一通百通,学会了一个,其他的也就会了,关键是要把基础打好,肯吃苦。临行时,又给我们讲解和示范了八卦掌中的扶按式、托天式(大鹏展翅)、拉弓式三个单操,并告诉我们这是学八卦掌的基础,以往的八卦掌名家都是把功夫下到这的。

  我的形意拳之路才刚刚开始,首先感谢唐凤华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唐先生也希望众多的形意八卦爱好者能把老一辈的功夫传承下去。唐先生说他只作为一个领路人,把喜欢唐传形意八卦的朋友都领上传统武术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唐维禄唐传形意拳练法与用法
唐传形意见闻录——记录唐凤华先生
张方:武学的谎言被神话了的推手与站桩等等.八卦掌关外旧闻
张鸿庆秘传形意门里八卦掌以走为功以走为用以掌为法
薛颠象形术
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八)(九)(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