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雄聊太极拳 9】姿势自然的站桩才出较好功夫


   

陈雄老师聊太极


北京的“二大爷”老师对我说过:“练功习拳宜以自然为师”。对太极拳初学者而言,姿势自然就是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概念问题是,站桩的姿势自然与站桩轻松划不上等号。“轻松”是轻软、松散、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的意思。站桩要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身体上吃点苦受些累是必须的练功换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身体内在的气血流通比以前畅通了,筋骨强度亦比以前提高了,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但是如果停留在轻松舒适的状态,那功夫就会停滞不前。当然习拳的追求目标不同,是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与练功层次的,这另当别论了。

上肢的手掌、腕关节、肘关节、臂、肩、胸、腹、腰、脊背等部位相对较为好松。下肢的胯、腿、膝关节、踝关节、脚掌等部位相对较为难松,因为下肢要承载体重。所以说,虽然现阶段的下肢松不了或松不到位,但也要力求自然的姿势动作。太极拳的站桩应以练感觉为要,在没有找到正确的劲路之前,不宜贸然屈膝蹲低。何谓正确的站桩劲路?就是有些老练家所说的“劲走身后阴面”。杨氏太极拳门内传授的开立步松膝功,能较好体现出“劲走身后阴面”的练法特点。在练时膝过脚尖较多,然而膝盖吃劲相对较小,所以膝不疼;吃劲相对较大的是膝腘(俗称膝窝),部位属腿后阴面。有个明师说:“如能把松腰胯、圆裆、松脚练到位,就自然能劲走身后阴面了”,我认同这个经验之谈。

倘若站桩姿势如不自然,承载体重的下肢蹲低时,过多的拙力蛮劲使肌肉变硬、筋骨变僵,影响了松沉,也影响了松活。站桩姿势如自然,则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多的拙力蛮劲,肌肉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硬,筋骨没有不自然姿势那么僵。要肌肉完全一点不硬、筋骨完全一点不僵是不实际的。习功练拳是减去一分拙力而增加一分内功的,明白拳理之后,站桩姿势自然了,劲路走对了,接下去就是按练法与要领细化到位的调整了,就会出腿有力、脚有根和沉中弹、沉中轻的腰腿功夫。

比如站马步桩:1、按该桩两脚宽距之步伸直腿站立,脚跟吃劲七分、脚掌吃劲三分,立身中正,体松稳静,姿势宜尽量自然。有些初学者忽视这个马步前的简单姿势,稀里糊涂的开脚站立,我认为这个初始姿势相当于拳架的“预备势”,真预备才能开好局。2、以松腰、开胯圆裆来坐下形成马步桩,胯稍高于膝。值得注意的是圆膝练法,何谓“圆膝”?就是膝关节根据腰塌多少胯沉多少来使膝窝弯曲多少,这是传劲的需要。一般来说,膝窝弯曲成圆弧状。不宜弯曲过度的坐下,因为这样容易以大腿小腿的肌肉使出拙力来支撑身体的重量,下肢的肌肉和筋骨僵硬起来,甚至会膝痛,影响了松沉,也造成了劲路不畅。3、自查劲路是否对?倘若膝盖相对吃劲较大,那是走错劲路了;如果膝腘相对吃劲较大,那么说明走对劲路了。4、接着身前合胯身后开胯圆裆的带动扣膝(扣中有展劲)松踝,脚内侧吃劲于地。合胯扣膝不宜强求膝部内扣多少,腰松多少,两胯就放松合多少;两胯合多少,两膝就放松扣多少;两膝扣多少,脚内侧就在踝松支持下吃多少劲于地。5、再找一找桩后姿势自然的感觉,桩后姿势追求自然要比桩前姿势难练一点,尤其是站到大腿肌肉热胀酸痛时,“紧中求松”更是难啊。站桩训练,通常有两个关口要过,第一是肌肉酸痛难支、两股颤抖的筋骨关,第二是心浮气躁、意马难收的心理关。所以说在桩后姿势尽量不憋劲不努气,要劲顺气和。

又如站左半马步桩:1、两脚相距肩宽,立身中正,两腿伸直的站立。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松肩垂手,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 2、右腿为实的脚外撇45°,髋骨尖、膝尖、脚尖上下同向对应,这就是有些老练家所说的“三尖相对”技术要求。接着松腰松胯的坐下,有如右身单臀坐着6070厘米(视身高腿长不同)高的凳子,右脚跟吃劲大约七成、脚掌大约吃劲三成。3、自查劲路是否对?倘若膝盖相对吃劲较大,那是走错劲路了;如果膝腘相对吃劲较大,那么说明走对劲路了。4、左腿为虚在腰胯放松的状态下向前半步脚落下贴地,两脚的横向宽距是1525厘米(也是视身高腿长不同)。5、接着以身后松腰塌胯、身前开胯圆裆来细化步桩架势。6、找一找既松沉又自然的姿势感觉,是否出现扭着力别着劲的不自然感觉?松沉是一种以意念引导肌肉放松的坠落、筋骨松开的塌下、气沉丹田的松沉,都是不停运动的势态,并非外形肢体的往下硬压蛮蹲。

再如站左弓步桩:1、初始姿势是并脚站立步,接着右脚外撇45°、左脚向前一大步的直腿站立,两脚横向宽距是2035厘米(视身高腿长不同)。立身中正,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松肩垂手,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总体的大步站立姿势要自然安舒。2、以松腰、开胯圆裆带动两腿动作来形成身正势稳的弓步,胯略高于膝,胫骨尽量垂直于地。前腿为实的承载体重大约七成,后腿为虚的载体重大约七成,脚底下脚跟吃劲大于脚掌。3、找一找既有松沉之势又走对劲路的姿势自然之感觉。实际中单有姿势自然的追求还不行,还要得法才行,比如沉顶对拔松开、以松换劲(宜言传身教)的练法就会有助于姿势自然。 4、接着以身前松腰落胯、身后松腰塌胯、尾闾下坠来细化弓步桩架势。

       

陈雄

修改补充于2018年4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雄聊太极拳95】含胸拔背与沉肩坠肘的练法
【陈雄聊太极拳 18】含胸拔背与沉肩坠肘的练法(附图)
「陈雄聊太极拳」浅识松之沉、轻、柔、弹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瘦腿瘦腰 只需5分钟运动(图)
「陈雄聊太极拳」打拳中求得自身平衡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