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三期:风钟演绎--杨式太极内功修练奥妙


作者/魏树人编辑/张宏婉


导读魏树人老师编著的《太极拳术理论与剖析--三十七式内功述真》,国内简体字版更名为《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内功述真》。本书在套路的“神、意、气”方面论述的是高级功法。书中详细绘制大量照片,并示以详述,每个环节、每个式子中内功学练之方法,揭示了太极拳术高境界神意气内功的奥秘。



风钟演绎--杨式太极内功修练

从“风钟”中能得到解决太极拳术的内功劲法,是杨家的发现还是杨家受过名人的指点?实无据可查。在拳谱屮并未见 到类似“风钟”的论述,从清末至今也未 发现有关“风钟”的论述,这仍是一个谜。

自从由“风钟”求出解决太极拳术之奥秘,杨家近半个世纪并没有对外泄露只言片语,到杨健侯老年时才肯对徒孙汪永泉秘授“风钟”的奥秘。而汪师永泉自得到“风钟”奥秘,仍秘而未宣的又钻研半个多世纪,于1980年才将他的心得逐层次地秘授给少数学子,所以近一个世纪来,世人并未听到过能从“风钟”中得到太极拳术内功劲法的奥秘。

经过几代人长时期的验证,要得到太极拳的真意,必须以“风钟”代替人体,譬如“风钟”的上顶、中腰、下口应视为三道气圈,人的肩、腰、胯要以这三道气圈才能解决形体之妄动。例如“风钟”虽然悬挂在房檐下,但钟体不受风力而摆动,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风钟”内系着一个形状特殊的钟锤,钟锤能借各方向吹来的微风,使“钟锤”往返不停地摇摆碰撞钟体内壁,发出淸脆悦耳的声音,以驱赶小鸟,保护建筑物的彩绘。杨家意识到太极拳的内功与“风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肯定“风钟” 能解决长期得不到太极拳真意的追求,又能建立理论的依据,指出练太极拳时身形必须要向“风钟”一样“以静待动”,“风钟”能发出声波是钟体内的钟锤在钟内微微晃动所致,这就是太极拳拳谱中要求的“妙处全凭能借力,得来毫不费工夫”的论述。

汪师指明练拳时要意想以肩圈控制两只胳膊,就没有两肩两肘的存在,才能松、通、空,自然呈现“两膊相系”;意想以胯圈控制两腿两脚,这样在提、蹬、进、退时会自然呈现轻松自如;意想以腰圈上能辖制肩圈,下能辖制胯圈,方能达到“上下相随,以腰为纛(dào,大旗)”。练拳要时时刻刻意想“风钟”的三道圈。如果在练拳时初步有了“风钟”三道圈的概念,就会发觉双手下按时,是意想肩圈前边沉下引领双手下按。如果是双手掤起,就要意想胯圈前边上浮引领双手上掤,这就是拳谱中强调的要“以意领形”。进一步用功就会发现肩圈约一米左右。比如肩圈前边下沉则肩圈后边必然上浮,自然使按掤两种不能分割开的内劲同时衍生,而身形手势不可能同时做出两种的内劲。胯圈的前扬后降就是掤与按的变换。又如肩圈与胯圈前边相互叠垒,那就是受腰圈后边平行后撤导致肩圈与胯圈的叠垒,而腰圈的后撤生发出捋内劲,由于腰圈后面的后撤,同时腰圈前边自然平行而出,又生发出挤内劲。拳谱中所释“腰为统帅”的理论依据,腰圈范围略小于肩、胯圈,只有80厘米左右。所以腰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只能平行前后伸展和左右的旋动,腰向前伸展即是意之挤内劲,向后伸展即是意之捋内劲。拳谱中所谓“开合相寓”、“对拉拔长”,就是以风钟为人体的肩、腰、胯三道圈同时能演示出掤、捋、挤、按四种的混合内劲之奥妙。

例如“风钟”内的钟锤在人体中是悬挂在肩、垂至胯下的一条中心意识线,意想胯下钟锤受风力影响而旋动,碰撞钟壁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而出,学者就会联想到肩、腰、胯的三道圈受一定范围的限制而使内气不能通出,形成圈边绷圆。要逐步使三道圈升华为肩、腰、胯的三道气圈,才能使内气松散而出。自然感觉出三道气圈是无限制的无边无沿的声波在空气屮传播。

由于内功不断的升华,感觉肩气圈中的内气沉散,沿钟锤线直贯而下的浩然正气,使三道气圈由中间分开变成六个半拉圈,使“三连架”变为“六断架”,在演练拳架套路中“白鹤亮翅”一式就是以六个半拉圈来演练,使肩部左侧的半拉圈向左侧挒,胯部的半拉圈向左侧下採,腰部的半拉圈则向后回捋;同时肩部右侧半拉圈向右身前掤,胯部右侧半拉圈向右身前下按,腰部的半拉圈则向右身前挤,使左右的六个半拉圈同时演示出六种混合内劲。在形体上是无法同时做出六种劲法的,也不能使它们混合在一起。

在揉手时,六个半拉圈可以同时发出六种不同的内劲,也可以向前催发出掤、按、挤三种混合内劲,或用採、挒、捋三种混合内劲引进对方,这在揉手时称之为技击“六断架”。

无论练拳或是揉手的掤、按、挤都要意想是“风钟”的钟锤向前荡击钟口内壁,发出的挤内劲催促掤、按内劲,而瞬间钟锤必然向后回荡产生捋内劲,引领挒採,这都是“风钟”钟锤前后碰击钟内壁产生的挤与捋相互孕生的奥妙。

由于内功逐层次的升华,自然理解以“风钟”比喻人体的关键之处,是指“风钟”底部下口与钟锤所产生的作用,这即是大极拳内功奥妙所在之处。故杨家传授拳术,要求身形要像“风钟”一样处于静态,而在钟下口内的钟锤,则借着风力摆动碰击钟下口,产生震荡波在空气中传播,即拳术中所指以意气催领姿势。由于钟锤的下沉使肘坠腰圈,人体的肩部像“风钟”的顶部是静止的。肘与腰直接相互带动,形成身体的上下相随而避免上半身妄动,解决了大半截拳之病,才能得到全身的整劲。在揉手时做到“妙手一招一阴阳”所产生的一种内功威力,将对方催发而出,方能体验到杨家以“风钟”喻人身的理论是正确的一种创举。


[本文摘自《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内功述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内功述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式太极述真│魏树人“ 风钟演绎 ”
练出太极拳根劲内功自显
杨式太极拳内功理法(二)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劲法说明
【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使用法首次公开杨家老...
太极拳进步的三个转折点,一定要把握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