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家——王传福

我们对于那些疯狂的家伙们应该充满敬畏,甚至应该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这句话放在徽商王传福的身上无疑是那么的合适,芜湖这片长江边上的城市,总是生出一些不一样的人物。
他是个疯子,也是个传奇
他曾经将自己的比亚迪电池卖到世界第一,但国内没有多少人认识他。
他买了秦川汽车厂,开始做自己的独立汽车工业,而他的投资人扬言要整垮比亚迪,他却靠做汽车成为中国首富。
随着国内市场的整合,汽车行业一度衰落,有人认为浮华之后的落败,他却成功的将海外变成自己的战场。
他让三洋、索尼等国际巨头感到恐惧;巴菲特曾投给他18亿,并称他为“真正的明星”。
查理·芒格这样评价他:“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
主席访英也要带上他,只因为在欧洲、美洲,他拿下了60亿的订单。
这就是比亚迪的创始人兼CEO——王传福。
一个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扬言要做世界第一新能源的徽商。
“技术派”脑袋发热要下海,疯了?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一家十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
在王传福年仅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因长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塌了。
没有了生活来源,家境每况愈下,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也寄养给了别人,哥哥无奈,只好退学赚钱养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传福一心学的技术,能够帮衬哥哥姐姐,他选择的是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和电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在成立比亚迪之前的王传福是一个“技术派”,也不懂得经商,甚至没有专业学过经济管理的课程。
王传福是个技术派,其论文曾被英国杂志转载;他26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还是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1995年,王传福在行业杂志《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看到一则消息说,日本方面鉴于镍镉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以后将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
王传福觉得这是个机会,肯定会引发全球镍镉电池生产基地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29岁的王传福辞去了公职,向搞证券的表哥借250万元在深圳建立了比亚迪公司。
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那个时候国有企业大量工人下岗,但是对技术者来说无疑是铁饭碗。
经济危机的红利,让他三年内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他从1995年生产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开始,到成为了电池行业的领导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当然,这期间还要“感谢”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电池价格暴跌带来的商机。
因为这使得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飞利浦、松下等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
随后,比亚迪介入技术难度较高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生产。
当时,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
目前,比亚迪在镍镉电池领域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领域排名第二,锂电池领域排名第三。
想一想,全球平均每3部移动电话,其中就有一部的电池是来自比亚迪的工厂;再想一想,比亚迪打败了多少实力雄厚的对手。
公司股票一夜蒸发30亿,他却成为中国首富
王传福从电池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而真正给他带去荣誉和光环的却是汽车。在进入汽车行业时,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汽车爱好者。
比亚迪汽车总设计师廉玉波透露,有一次他问王传福:“你懂汽车吗?”王传福回答:“我喜欢车,我看了上百本关于汽车方面的书。”
但电池行业的发展空间毕竟有限,雄心万丈的王传福2003年初决定介入汽车产业。
但受到许多投资者的反对,大量抛售比亚迪的股票。比亚迪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内蒸发了30多亿港元。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车业。
尽管许多人对王传福造车表示怀疑,但比亚迪推出的首款车型——比亚迪F3却拥有不俗的市场表现,第一年销售10万辆,为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打响了第一枪。
随后,比亚迪又相继推出了F3R、F6等车型,在汽车市场基本站稳了脚跟。
造车让他成为世界首富,甚至请来了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做形象代言人。
巴菲特甚至投资了18个亿给他,他一年让股神赚了13个亿。
转战新能源,用中国字实现中国梦
2010年后,比亚迪汽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终在国内经销网络中断。
但是对王传福来说,这又是一次机遇。
他的比亚迪汽车再一次进行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并稳稳地占据了海外市场。
2013年,比亚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兰卡斯特建立了纯电动大巴工厂和电池工厂。
2015年8月份,比亚迪又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公交公司Regional Transportation District签署了一份价值约1.7亿人民币的合同.还在2015年进入了巴西的出租车市场。
那一年,王传福在海外拿到了差不多60亿的订单。
面对这些天价订单,王传福高兴,却不骄傲。真正让他骄傲的,是比亚迪的标识创新。
王传福很自豪的说:“我的车的按钮全是中文字。为什么要用英文,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体现在哪里?
这就是中国梦,中国文化,如果我们连个简单的中国字都不能去实现,谈何中国梦?
很多人会说汽车按钮要用洋文,这样才显得高端会好卖很多。然而当销量和理念相冲突时,比亚迪选择的是坚持。
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有一天一定是复兴的,伟大的中国。”
他力排众议把比亚迪汽车里面的内部标识基本都改为中文,这也是汽车领域的创新。
用外文进行标识,这是中国汽车领域的惯例,但这也是中国的悲哀。正因为他有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技术的自信且有独领风骚、敢为人先的勇气,才会打破常规。
有些人对于这样的做法加以调侃和不认同,觉得这样很“土气”,其实这都是骨子里不够自信的体现。
其实归本溯源的想一想,车上按键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加方便驾驶,对于中国人来说中文肯定比英文更加方便。
如果只是按照外国人的标准走、路子走,中国永远也不会有拥有很多自主知识产权比亚迪汽车的,永远也不会有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的。
所以王传福,无愧为中国的骄傲!
而由他一手创立的比亚迪,在天崩开局的2020年,在国家防疫任务异常艰巨的时期,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站了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了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消毒液(凝胶)也出现了全国多地短缺的局面。
1月31日凌晨,正在海外出差的王传福在总经理群中发了一条信息:要求比亚迪在两周内实现口罩生产。哪个事业部能做出口罩机生产线,就给他颁发总裁奖。
从这一刻开始,整个比亚迪动了起来。
生产口罩最重要的瓶颈是口罩机的设备,正常一个口罩机的生产周期是40天,然而疫情期间短时间买不到设备怎么办?公司当机立断:自己造。
此时,比亚迪强大的硬件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以及设备开发制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王传福亲自挂帅,带领12位副总裁和总经理,争分夺秒,加班研制。用3天时间画了400多张口罩机图纸,7天后,成功将图纸转化为现实。
一位参与研发的工程师说,他们每天从下午4点到凌晨3点都在工厂度过,通过不断调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制出第一台口罩生产机;而一条口罩机的生产线有包括齿轮、链条、滚轴、滚轮等大约1300个零部件,其中90%都是比亚迪的自制件。
7天,从零到有,靠的就是比亚迪的技术底蕴!
2月8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援产口罩、消毒凝胶。到3月10日左右,其口罩产线和消毒凝胶产线日产能分别实现了500万只和30万瓶。
这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之一,比亚迪又获得一个新的身份——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
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到电池大王,再到一手创办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之一,甚至于,这个公司还成为了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
还有什么比这更传奇的么?
与其说他们是传奇者,不如说他们就是疯子,他们就是我们眼中的不正常,抛却众人追求的稳定,去追求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所以,他们才如此出类拔萃。
你可以反对他们,质疑他们,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这就是王传福,真正的徽商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比亚迪王传福的创业经历,我顿悟了普通人和牛人的最大区别!
让巴菲特破例,给华为造手机,“全能王”比亚迪到底有多牛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比亚迪战略行为描述报告
他29岁创业,获表哥250万资助,43岁成中国首富,身家千亿
挤地铁的中国首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