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唐诗宋词,观赏早春美景

早春二月,是说农历二月,从立春到春分,冬春交替的季节。这个季节,春寒料峭初春来,杨柳依依靜静待。阳春三月,是春分后至清明之仲春,温暖的春天。酒肆布衣(唐)《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已到晚春,是惜春的日子,正所谓“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

早春、阳春、晚春,季节快速变化,景色丰富多彩。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景象。

早春,气候变得温润,冰雪慢慢融化,迎来细雨绵绵。正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早春,腊梅还挂在冰崖之上,还没有到碧玉妆饰春色,披拂如丝柳枝的节奏,但是春风拂面,细雨潇潇,春草浅浅,杨柳发芽,杏花初开,山花纷纷,黄莺向暖,燕子衔泥,蜂蝶花蕊……无不显示:春天到了!

  谁最先知晓春天的到来?当然是大自然本身。苏轼(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告诉我们,生活于大自然的动物,生长于大自然的植物,最能感受到季节的更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杨知至(唐)的一首“由来梁雁与冥鸿,不合翩翩向碧空。……二月春光正摇荡,无因得醉杏园中。”(《覆落后呈同年》)诗句,写的正是早春景致的一瞥。李商隐(唐)的《蜂》亦是如此: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杜甫(唐)在《绝句二首》(其一)中完     整地描绘了这个早春的景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在宋代诗人李元膺眼里,早春更富有特色。他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他由此作词《洞仙歌·雪云散尽》,描绘出早春的盎然和生命力。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梅红柳绿是最能代表早春的色彩。早春季节,乍暖还寒,呈现出二元景色:一面是白雪红梅,正如王安石(宋)一句“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恰到好处地点出这般色彩。另一面是春风拂面,浅草柳绿,杨柳抽出一条条翠绿的枝条,吐出一簇簇嫩绿的新芽。

        李白(唐)(《早春寄王汉阳》)画龙点睛点出了早春的二元景色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在早春时节迎来一场雪时,诗人白玉蟾(宋)在夜雾月色下,看到向阳处开了几朵梅花,浓淡深浅有别,散发幽幽的清香。随作《早春》,吟诵与品味着梅花的香气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状与颜色: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居易(唐)更是细细描述了早春的步步景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梅相得益彰的另一番景象,是春风翠柳。二月春风遍柳条(王涯(唐)),虽然还没有莺飞草长的繁华景象,却已是大地蠢蠢欲动,春意盎然了!

        描写这一景象最突出者,当数贺知章的(唐)《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诗人的笔下,柳树犹如古代质朴美丽的乡村少女,穿一身嫩绿的丝织裙带,婀娜多姿,端庄飘逸,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而这一春景全拜春风所赐。“二月春风似剪刀”成千古绝句,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温庭筠(唐)这样描述:“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更漏子·柳丝长》)。撇开后半首女子夜难眠的情状,这里对柳的描述可谓丝丝入扣。   

         贾至(唐)的《西亭春望》以充满春归的心情,饱含了柳丝嫩绿,将春之将至的景色一望无遗: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网络图片

       杨巨源(唐)以其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在游赏时,表达了对所见早春春色的赞美。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春》)

        诗人突出诗题中的“早春” 的清新景色。早春时节,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柳叶新萌,色彩嫩黄,一个“半未匀” 非常逼真勾画出早春之柳的风姿,直达早春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时的翠柳并不单调,而是飘逸在芳春的艳丽景色中,正所谓“上林苑繁花似锦”。

   “小雨”和“草色”,是早春的另一独特景色。广为流传的韩愈(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幅生气勃勃的早春景象。“小雨”和“草色”,是早春的独特景色之一。落在天街上的初春小雨,润酥着刚刚发芽的春草,透过雨丝遥望,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近看却是稀朗的纤细青芽,犹如一幅水墨画。这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这是早春特有的色彩,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在诗人看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繁花似锦、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数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滋润万物,春天就活了起来,具有了生命力。诗人看到的这场春雨,云厚雨足,希望它下个够,下个通宵,让万物伴随着这和风细雨,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诗人仿佛看到次日清早,春色的花朵带雨开放,一片杂花生树,一朵朵红艳艳,汇成花的海洋。

受陆游(宋)《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情景的启发,宋代诗人志南作词《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无边的春色。

        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突出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早春季节,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绝对想不到!诗人笔下的春天到底有多美
春雨诗词20首:春雨和风细细来,柳色如今深未深
一春听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此人名不见经传,写出一首二十八字小诗,却让他名垂千古!
有关雨的诗句(完整版)
200句描写春风、春雨、春花的古诗句,春天的美尽收眼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