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症的谣言与真相

本来这个系列是讲述受骗经历的,一波三折就做起科普了,别着急,受骗经历素材还是有的,憋着大招呢。

这次科普不做不可。

原因是见过了太多误解和偏见,这些误解可能让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甚至可能害死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身边已经有朋友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不自知,等到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再去就医时已经比较严重,生活的一切节奏都打乱了,正常的社交活动不可能再进行,出现这种情况的朋友不止个位数,为了保护隐私就不多说了。

抑郁症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致死率的疾病,由于这两天风声紧,暂时没有办法贴出来维基百科上的具体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而百度上的信息……你懂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疾病的确非常危险,并且近些年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造成的伤亡也很严重。

为了尽可能把这一期科普做得更准确,我有幸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一位浙江大学在读医学博士,曾经做过相关研究的学姐的帮助,这里直接把我们交流的截图放出来。

有一点值得注意,并不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压力比以前大,社交活动更复杂,就导致了抑郁症患者人群的增加,而是因为近些年精神医学的进步和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了,才呈现出整体的增长趋势。抑郁症以前不是没有过,只是现在确诊的人多了,以前的人并不知道抑郁症这种病。

现在我们周边的舆论环境里有一个非常滑稽但很流行的误解,他们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进而把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搞混了,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了没有病的人忧心忡忡,有病的人耽误就医或者不愿就医,直至在极度痛苦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作为疾病,和抑郁情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生理上的表现。抑郁情绪一般至多两周是可以自愈的,就算发生很大的变故,人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是有自救机制的,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生活,而且极端低落的情绪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而精神医学意义上的抑郁症是人神经系统的异常,和日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的药物是完全可以解决九成以上的病例的,所以不必紧张。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抑郁症,或者说用不用去三甲医院精神科就医,一般来说有几个指标:

1

持续的情绪极度低落、不愿出门见人;

2

嗜睡或失眠(睡眠突然紊乱);

3

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了兴趣(注意是一切事物,包括曾经感兴趣的东西,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指标);

4

间歇性的情绪极端低落和亢奋;食欲明显下降,体重突然暴增或者暴瘦(明显反常的那种);

5

身体上有疼痛但其他科室一直找不到原因;

6

心理极度焦虑,想伤害自己甚至结束生命。

如果以上指标有任何一项持续两周以上,就必须要到三甲医院或者更高规格的精神科就医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这时候再找心理医生已经没用了,负责任的心理医生也会建议直接去精神科就诊,容不得半点耽误,拖下去只会加重病情,害人害己。

那么,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真的确诊了,怎么做?

作为患者,首先要跟自己妥协,承认自己病人的身份,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遵医嘱吃药!!不要以为症状轻了就私自减量或停药,否则前功尽弃,甚至加重病情!初次服药至少七天后才会起效,千万不要放弃!!

不想参加的活动就推掉,工作学习不能继续就拿着证明去请假,身体永远是第一位,一定要守住不伤害自己的红线,要习惯长期和不良情绪共处,因为康复的周期至少要半年或一年,抑郁症典型的表现就是“晨重晚轻”,感觉不好的时候就躺下去,或者找朋友陪着,晚上一般是正常的,这时候试着做点能专注做下去的事情,做什么都可以。另外,一定要出门走走,想走多远多久都没问题,出门透气是很重要的。只要遵医嘱吃药,守住不伤害自己的红线,抑郁症是一定可以治愈的,请相信现代医学。

作为患者的朋友,你说再多的cheer up和fighting都是没用的,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不是朋友心态不积极了,没人愿意折磨自己,让自己长期处在极端危险的情绪下。一定要不说“一定要振作起来啊”、“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想那么多干嘛,这可不是你啊”,能对抑郁症朋友说出这种话,你这种朋友也是非蠢即坏。你要做的就是陪伴,没别的。最好掌握点医学常识,不要用“是药三分毒”这种话劝一个生病的朋友停药,除非想害死人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健:从“患者社区”进化到“癌症患者全病程康复管理平台”,延长患者数倍生命周期
韩国艺人崔雪莉的去世,警告我们小心“微笑”抑郁症
手机玩太久可导致抑郁症 专家:多进行户外活动
警惕!隐性抑郁症的5大表现,看看你有没有!
抑郁症是怎么来的?#抑郁症 #医学科普 #知识分享 #热门
胡大一:要充分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医生教育和全面科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