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艺术品市场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早在今年2月,三大顶级画廊(佩斯画廊、高古轩画廊和阿奎维拉画廊)击败了一线拍卖行,拿到了出售著名收藏家和金融家唐纳德·马龙的预估4.5亿美元藏品的私洽权力。这件事情又引发国内艺术品行业许多人士对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秩序及界线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在国内早有争议,争议最激烈的时候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画廊界人士普遍认为拍卖行“越界”了,直接找艺术家征集作品;而拍卖人士认为理所应当,不存在越界不越界的问题。那么,在艺术品市场中,到底存不存在所谓不同级次市场的界线问题?如果存在,界线又在哪里?

▲ 左至右分别为:佩斯画廊主Arne Glimcher、阿奎维拉画廊主Bill Acquavella、高古轩画廊主Larry Gagosian、佩斯画廊主Marc Glimcher

图片:©Axel Depuex

什么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从艺术家处直接取得艺术品,通过代理或合作机制发掘艺术家,以展览的形式直接介绍给藏家,进行销售。属于一级市场的有艺术经纪人、画廊、艺术博览会。一级市场除了展览作品,介绍藏家,进行销售之外,他们还担当着艺术家的发掘,发展,包装等辅助工作,当他们与艺术家签订合作之后,他们就会一路帮助艺术家走向巅峰。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背后,离不开的就是一家画廊或者经纪人的扶持。一级市场是连接艺术家和买家的重要媒介。

2018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展厅一角

  除了扶植艺术家之外,一级市场还承担市场定价等重要功能,而一个好的画廊甚至能在一段时期内主导整个艺术市场的价格。比如高古轩画廊,15年前,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的漩涡抽象画只能卖到8000美元。随后高古轩将她受入自己的代理艺术家内,并鼓励来自Tate和MoMA的策展人购买她的作品。而到现在,这位艺术家的新作已经能够卖到8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了。

塞西莉布朗 cecily brown | 在凌乱中建构秩序

  在当代艺术市场,没有标准来决定什么样的艺术家是有价值的,因此画廊对艺术家的扶持发展,可以影响一个时代艺术市场的审美潮流,也给了顶尖的画廊巨大的能力去影响甚至是固定市场价值。

二级市场通俗来讲就和商品市场中的“二手市场”意思相近。买家从一级市场购买商品之后,想要再脱手卖掉,就会透过二级市场进行二次流通,即进入了二级市场。但你们别认为,艺术品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到达了二手市场,它的价值就会下降,艺术品一直都是历久弥香的典型。它进入二级市场之后,有些因为历史久远比如古董,有些因为极少面世比如稀品,有些因为其创造者身价上涨,价格可能翻倍。

市场界线的模糊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一个最本质的变化就是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自2012年起,国务院重点清理市场级次和市场资质限制问题,其带来的变化就是不同级次的市场界线变得模糊和融合。

在文化市场上,除了内容管理及文物保护外,市场也基本放开了,艺术品市场在国内也仅仅是40年的历史,我们对市场级次的划分也都来源于市场体制,不是行政性划分,属于自发的市场行为特征划分。

König画廊德国空间

  但消费者并不关注所谓的市场级次界线。艺术品一直在寻找销售模式,艺术品消费是典型的偏好消费,消费者根据偏好选择艺术品,对偏好型消费者而言,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都是供给方,至于在什么渠道买到感兴趣的艺术品并不在意。艺术品真伪与性价比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画廊与艺术品拍卖在国内兴起的时间不过短短的30年,在此之前,画店购买和找艺术家私下购买一直是艺术品消费者的主要方式,私下交易至今还是国内艺术品消费的主要方式。

  那么,到底是谁在关心这个问题呢?最关心这个问题的是画廊经营者。画廊是艺术家的发掘者和宣传推广者,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成长起来,拍卖行直接获取后期利益,又省去很多前期水磨的功夫,但这样的行为确实有悖商业伦理,这就是界线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THE KAWS ALBUM》拍卖现场

真正的界线还是与消费者有关

  事实上,界线是存在的。举一个例子,在之前艺术品班课程中,季涛老师也曾言:拍卖行无法保证拍品的绝对真伪,也无法负责,但声望高的拍卖行还是会尽量保证拍品的真实性。”这样做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拍卖行不想失去客户的信任。于是,这些顶级拍卖行选择保留底线或界线,尽最大努力消除买家的疑虑,这说明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7月艺术品班季涛老师授课

  所以,经营者真正应重视的底线或界线,其实是消费者的信任,如果因为某些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或不再信任,那就是不可逾越的界线。这也就是我们讨论艺术品市场中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界线问题的本质,而非在业态里纠缠不清,讲到底,消费者信任才是衡量经营者的界线依据。

中国艺术品市场该如何走好下一个十年

  如果说拍卖行是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那么画廊则应该是艺术品市场的主阵地,即一级市场。

  事实上,本应该作为主战场的画廊,在中国却处境尴尬。在中国二级市场拍卖行先于一级市场画廊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实则是为中国艺术品行业增加了不确定性。与中国其他行业有着相似的经历,中国的艺术品行业,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相较西方艺术市场几百年的历史,从一级市场的成熟到产生二级市场,中国大陆直到90年代初期,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艺术品市场。当时拍卖行兼顾起了一级市场培育的功能,由于没有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拍卖行只能直接向艺术家征集作品。至此,也奠定了如今中国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纠缠的局面。

上海M50创意园

  不过业内普遍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是持乐观态度。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艺术品需求的增长。按照美国10年期投资回报率统计,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是4.5%, 股票是13%,艺术品则是24.5% 的投资回报率。从这点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包括塔尖的百万富豪,会把自己相当部分的资产配置投向艺术品。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百万富豪们将17% 的资产用于珠宝、奢侈品、艺术品等领域,其中18.2% 的资金投向艺术品。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续扩大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国中产阶层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按照中国社科院统计,在总的就业人口中,中国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 的速度增长,意味着每年净增700多万人,而据调查显示,90%的中国中产阶层有收藏购置艺术品的意愿。

  这两部分人群绝对数量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艺术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于艺术品的唯一性、稀缺性带来的高回报以及无形价值,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正由以往的个人爱好扩大为机构行为。机构收藏既有增加企业文化的考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行为。目前,机构收藏在中国艺术品消费中的权重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符合国际艺术品收藏规律。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2012年以来,企业收藏资金大约每年在450亿元左右。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艺术品拍卖买家70%以上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己经成为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中坚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艺术品该听谁的?
如何给“艺术品”估价?
书画交易乱:画家变身画商 中国画廊业硬伤多 当代国画
我们为什么购买艺术品?
艺术市场整体下滑明显
应对艺术品市场变化 拍卖行应该怎样挑大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