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鍼之五 鍼 鈹
userphoto

2023.04.15 浙江

关注

        铍者,曾为军中利器,有开疆守土之功。医工所用,为之施刺,取五兵锋利,大泻脓邪,以复神机。正所谓:长铍一指敌丧胆,化作金针守康宁。

九针之论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灵枢·九针论》:“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说文解

        铍,乃战国时期盛行的长兵器之一,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殷商时期。铍在《说文解字》中的释意为:“大针也。一曰:剑如刀装者。从金,皮声”。从其的成书时间看,说明至晚在汉代,铍的形制就被引入医疗界,形成一种独特的针具,命名为铍针。另外,从“大针”这个称谓上看,铍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在《说文解字》里,还有一个“錟”字,解释为:“长矛也”,《方言》中记载:“錟谓之铍”,郭璞注曰:“今江东呼大矛曰铍”。这些注解,也从侧面形容了铍是一种类似大号长矛的兵器。

        所谓“剑如刀装者”,徐灏《段注笺》注释曰:“两刃如剑而形制如刀,故曰剑如刀装”。这里还需要详细说明一下:
        我国刀剑最主要的外形区别是单开刃和双开刃;刀的特征用法主要是劈砍,而剑的特点是深刺。在最初的兵器萌芽时,剑的锋刃结合,使得其既可以用刺,又能够划割,所以备受青睐。然而,在以冷兵器作战为主的古代,点刺的命中率显然没有挥劈来的高,并且对于配备装甲的兵士来说,用剑劈砍所造成的杀伤力明显不足。由于剑的双开刃制作,使得剑身的截面形成菱形,对比单开刃刀身的三角形截面,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相同材质和体积的金属打制的刀比剑要厚重,更加不易折断,这一点在砍杀时尤其重要。所以,为了提高劈砍碰撞时的结构稳定,初期的剑身都比较宽大,因而导致其截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带脊)。随着刀剑应用的分化,刀的劈砍优势逐渐凸显,故而军中士卒战场格杀多喜用刀;而高阶军官一般带剑,剑身也随之变得细长。在战国时代,佩剑已经形成贵族身份的象征,剑的文化气息逐渐浓厚,佩剑的长短可以显示身份的尊卑。当然,这样多少会脱离实战的需要,比如秦王嬴政被荆轲刺杀时,就是因为佩剑过长,慌乱之中竟然不能从容抽出,以至于奔走大殿,仓皇躲闪。


        在冷兵器的发展史上,刀剑可谓各领风骚!刀装长柄以后,可变为长刀,更利于马军挥舞砍杀,颇受军官的喜爱;而剑装上长柄以后,就是铍!经考证,铍在战国初期就已经流行,秦赵之地尤甚,另在西汉军中尚有“长铍都尉”之名。在外形方面,从战国的青铜铍到汉时的铁铍,铍首显著加长,增添了其劈砍的威力。但是,由于形制的限制,同样宽度的铍不及长刀厚重,而如果过度加宽铍身,则会导致劈砍时产生空气涡流而影响落点精度;另一方面,枪和矛在扎刺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而且在使用的时候比铍更加灵活。如此一来,身兼劈、刺两种优势的铍反而深受其累,进而迅速地淡出了兵器实战的历史舞台。

内经之

        虽然在兵器世界中隐退了,但是铍凭借着自身形制的优点,化大为小,进入到医学领域内,以其锋刃兼具的特点,锋可点刺,刃能划割,因而成为九针中的佼佼者,位列第五针。

        《内经》中关于铍针的论述集中于《灵枢经》,除开头所引两条外,尚见:

        《灵枢·官针》:“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灵枢·终始》:“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灵枢·四时气》:“徒(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
        《灵枢·刺节真邪》:“刺痈者,用铍针”。

        从《九针十二原》和《九针论》中的描述来看,九针之中,唯有铍针既有长度的记载,又用宽度的描述,是为特殊。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算下来长是宽的16倍,这里面是否暗合十六星之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皮针的长度,在九针中,是仅次于长针的,以四寸之铍,足以深取诸部了。

针之用

        铍针,在《内经》九针刺法里用于取大痈脓成,其尖端取法于剑锋,锐以破之;针身扁平,侧刃利以割划,使脓液尽排,可用于身体各部的痈肿成脓,大泻病邪。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铍针的构造类似外科的手术刀,如剑锋一般的头端,利于在脓肿部位刺破皮肤,两侧的开刃,便于划开组织间隔,使切开彻底,充分引流。

        由于古代的生活、卫生条件有限,皮下软组织感染的情况多有发生,想必在当时,铍针大有用武之地。时至今日,随着医疗卫生常识的普及,肢体部位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已经比过去少见多了,进而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改进,铍针的身影在临床上已经鲜于见到了。

        须要隆重推出的是,我国第一位中医骨伤科医学博士,我的博导,中国中医科学院骨研所董福慧主任医师,将现代骨伤科微创治疗理念与传统针具相结合,形成了以局部减张、整体调节为特色的针刺疗法。该技术的基础研究曾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资助,目前业已成熟地运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之苦。董老将贯穿这一微创理念,实现减张、松解,达到筋骨关节平衡的针具,命名为“铍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刀剑什么样的最锋利,看不懂你就输了!
日本武士刀是冷兵器之王吗?事实告诉你
《古代兵器基础知识》
刀中有拳之真意!知刀,方能练刀!耕耘者说刀
古代冷兵器的刀和剑,带插图版
霸道的魅力——刀的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