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发展简史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纵观中医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和中医理论体系逐渐发展与完善的时期。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出现。它们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A.《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亦称为炎帝,尝百草多次中毒,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



  B.《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被称为“医之始祖”, 分《灵枢》、《素问》。其中《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太医岐伯作答(岐黄论道),以阐述医学理论,因此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



         C.《难经》:为战国时期扁鹊所著。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他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扁鹊见蔡桓公” .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是与华佗同一时期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杂病论》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在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上自晋、唐、宋、金、元,下迄明清的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在各自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魏晋隋唐时期:充实和发展临床专科专著。

      《诸病源候论》为隋朝巢元芳所著,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脉经》为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为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千金要方》为唐代孙思邈所著,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外台秘要》为唐代王焘所著,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

      《肘后备急方》为晋代葛洪所著,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研究出青蒿素就是得到他的启发。



         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四位著名的医学家。

         刘完素和张从正提倡祛邪为主。

         刘完素,以火热立论,用药多用寒凉,被称为“寒凉派”。其火热理论,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学说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称为“攻下派”。



        李东垣和朱丹溪提倡扶正为主。

        李东垣,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善用滋阴降火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


         明清时期出现了两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由李东垣的“补土派”发展而来,重视脾肾,善于温补,代表医家有薛立斋、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和李中梓等。



         温病学派:由刘完素的“火热论”发展而来,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形成了温病学说,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生白和王孟英等。



         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是中医治疗传染病的重要指导理论,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2003年SARS流行。

         SARS是一种瘟疫,中医治疗瘟疫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比如,东汉末年,伤寒流行,张仲景家族死于伤寒者十之六七,张仲景正是因此奋发,写成中医临床名著《伤寒杂病论》;明清时期,温病学说诞生,成为中医治疗传染病的重要指导理论。



         广东省的中医生(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为主导)根据辨证治疗的原则,探索出中医治疗的方案(完全放弃西医的大量抗生素与激素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WHO统计--全球死亡率为11%,中国大陆为7%,其中广东为3.8%,这一数字在全球是最低的。而且西医大量激素治疗产生了不少严重的后遗症(如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药治疗没有后遗症发生。


        2003年“非典”以来,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医药文化
中医也有七大门派
历代中医书目(历代中医著作)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发展中的七大流派
邓铁涛中医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