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穴性(下)

 

今天继续讲穴性的内容,临床中穴性运用的较少,但如果将每个穴性弄明白,针灸治疗更能体现中医的特色。我们先讲一讲祛风的穴位,带有风字的穴位有风池、风府、翳风、风门、风市,还有不太常用的手太阳小肠经的秉风。既然都带风字,肯定和风有关,这些穴位临床当中如何运用?

首先看风池、风府、翳风这几个穴位都位于颈项部,但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位,是临床应用较多的穴位,即可以疏外风,也可以熄内风,内风外风都可以治。疏外风时风寒、风热都可以治。风池是以疏外风为主,还是熄内风为主呢?两者功效相当,另外还有清头明目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感冒时可以用,中风时可以用,眩晕时可以用,头痛时也可以用。疏外风时针刺不宜太深,因为外风属外邪侵袭,外邪侵袭时针刺深度宜浅;熄内风时针刺深度要深些。再根据其寒热虚实施以不同的手法。针刺时注意事项:风池穴因其解剖部位深部为延髓,所以针刺深度一定要掌握好,即使胖人也不要超过1.2寸,有人说可以扎到1.5寸,如果技术过硬的话完全可以。针刺方向及角度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平常的针刺角度应该是向鼻尖方向。如果患者是头痛、眩晕时,如枕神经痛或患者有戴帽感,可能是由湿浊、湿热、肝胆火热上炎所致,此时针刺方向针尖要刺向对侧眼球,但切记针刺不宜过深,使针感向上传导,患者的头痛或眩晕可以即刻消失。但同样情况有的医师治疗有效,有的医师治疗无效,究其原因是针刺角度和深度的问题,或是针感的问题,或是手法的问题。所以针灸时不能扎上去就完了,现在好多大夫扎针和插秧一样,针一扎就完事了,任何手法都不用,我针灸相对较慢,因为我每个穴位都要使用手法,当用手法时疗效就明显。

第二个说风府穴,其穴位于督脉,为枕骨下第一个穴位,该穴也是即可以疏外风,又可以熄内风。到底以哪个为主呢?足太阳膀胱经是从风府穴入脑,所以是以疏外风为主,那么在疏外风里,以风热为主还是以风寒为主呢?是以风寒为主,为什么以风寒为主?因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寒邪下受,首犯太阳。”所以寒邪侵袭时首先侵犯足太阳膀胱经,因为寒为阴邪,首先侵犯身体下部。足太阳膀胱经又通过风府入络脑,故风府以疏散风寒为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意思就是说当服桂枝汤力量不够时,针刺风池、风府加强其疏风散寒的力量,然后再服用桂枝汤,这也佐证了风府穴治疗外风疾病。有人问可以治疗内风吗,可以治,但以疏外风为主,内风的好多疾病都可以用,如癫、狂、中风都可以用。

第三说翳风穴,其位于耳后,该穴是以疏外风为主,还是以熄内风为主呢?临床中用翳风穴治疗作用,一个是耳部疾病,一个是面瘫或头痛。其穴性还是以疏外风为主,面瘫患者大部分是外邪侵袭。翳风可以熄内风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以疏外风为主。另外,翳风还有通窍的作用,翳风现在用的少,因为其针感太强,其针感以酸胀、酸楚不适为主。但在临床中,记住此穴治疗面瘫是效果不错的。另外,还可以治疗头痛,如果是外邪导致的头痛,用风池效果欠佳时可以使用翳风穴。我在1991年时,治疗一因受风引起的偏头痛患者,因其惧怕针灸,也不想吃中药,就给该患者指压翳风穴,大概一分多钟的时间,头痛缓解,并且后来未复发。所以,翳风穴以疏外风为主,兼有通窍之效。

还有一个和颈部接近的穴位是风门穴,风门与陶道、大椎位置接近。陶道的意思是什么呢?做陶艺的有一个模子转动,取其转动之意,转动生风,因此风门在陶道附近,具有与风相关的作用。还有一个解释是风门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离肺俞近,属于膀胱经的穴位。风门只疏外风不熄内风,外风以治疗风寒之邪为主,风热一般不用。不管是感冒,还是风寒湿外邪入侵都可以用,但风热之邪一般不用。

下面讲风市穴,其位于大腿外侧,该穴也是以疏外风为主,熄内风的作用非常差。所以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痹病,风寒湿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疼痛的。有熄内风的作用吗?有,主要指局部取穴通络为主,比如偏瘫、痿症患者也用,但此时并不是疏风的作用。

最后一个穴是秉风,该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用的相对较少,也是以疏外风为主,疏风散寒通络为主要作用,外邪侵袭人体后出现的类似感冒症状时用的较少,几乎不用,以治疗局部疾病,以疏风散寒通络为主。

今天一共讲了6个穴位,以后大家再应用这6个穴位时就会用的更明白些,每个穴都有其特点,了解其穴性以后,再去治疗疾病就会容易些。可能有人会问治疗风邪的穴位除了疏风或熄风之外,有没有其他作用?答案是:有。现在是从穴性上来讲,除了穴性之外,还有经络的问题,穴位在经络上,大家经常看到我用风池治疗跟痛症,效果很好。那么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是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止于风池。所以治疗疾病时,不单纯按照十二正经的理论,还要应用奇经八脉理论。大家知道阳跷脉没有自己的穴位,都是和其他经的交会穴,但是其走行必须了解。风池治疗跟痛症对于足跟外的有效,对于足跟内侧的无效。这是经络走行的问题,刚才说的穴位是从穴性上来讲,就像临床开药一样,都是疏风解表药,但是药物之间也是有区别的,针灸也是一样的,我们一直强调针刺手法相当于中药的剂量。而现在针灸手法研究的少,量化的东西少;部分针灸医生认为扎上针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不明白穴性,一个疾病今天扎有效,明天扎未必有效。当教授别人时,问为什么这么扎的,自己也不清楚,而且治疗效果不具重复性。如果把穴性弄明白了,就好办多了。

我们一再强调,针之理即药之理,一个药物既能疏外风又能熄内风的,都有什么药物呢?在辛凉解表药物中有很多,比如蝉蜕、僵蚕。辛温解表药中有没有呢,在熄内风时经常用防风,在治疗破伤风时几乎都要用,防风是比较平的药物,虽然归在辛温解表药中,但性较平,和凉药共用就偏凉,和热药相配就偏温,所以防风是比较好的药。针和药是相通的,麻黄、桂枝有熄内风作用吗?是没有的。穴位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把穴性弄明白了,针灸治疗取穴时才能有的放矢。

这是今天讲的带有风字穴位的穴性。再讲一下临床中不明白的或者说不好弄的感冒,针灸教科书上讲的是分为风寒、风热,其所写的治法和临床及理论是否相符呢?风寒感冒,大家知道寒邪下受,首犯太阳,治疗时除了应用疏风解表穴位,还要加用膀胱经穴位。单纯的风寒感冒,针灸一般几次能好呢?基本一汗则愈,要针足太阳经的穴位,京骨与束骨之间有一个典型的压痛点,双侧同时针刺,该穴稍微有些痛,但不严重,有人说是疼痛刺激的出汗,不是的。针刺束骨后汗一出,症状马上就没有了,甚至用不了三分钟。我们已经用该法治过很多例了,包括在这进修的学生风寒感冒后,亲身体验针刺即愈。再看风热感冒,风热属于温邪,温邪上犯,首先犯肺,如果还用膀胱经的穴位属于火上浇油,应该用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咽喉痛时,一般用少商和商阳放血,但是重泻尺泽比这两个穴位放血效果要好。可以对比一下两种方法哪个更有效,经常有咽喉痛的患者,甚至已经有脓点,重泻尺泽,虽然脓点还在,但咽喉已经不痛了。其原因就是属于温邪,温邪上犯,首先犯肺,尺泽在肺经属于合穴,五行属水,是本经的子穴,实则泻其子,这样就明白了。

问:您在治疗中风时采用卧刺法的经验?

答:卧刺是我在其他针法中领悟出来的,偏瘫的病人我们都知道直刺就会导致肌张力增高。我现在从事临床工作33年,在前27-28年中几乎都是采取直刺针法,为避免肌张力高,针刺较浅。在外面和同行及老专家学习时交流如何治疗时,他们的观点一个是浅刺,一个是加用阴经穴位,我都用了,但是效果并不好。在我复习腕踝针疗法时,想到腕踝针是沿皮刺,只到皮下,不到肌肉层。因为只要到了肌肉层肌张力就会升高。一开始我扎的偏深一点到肌层,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太好。后来悟到腕踝针不要求针感,有针感是错的,就在真皮下,皮肤和肌肉之间。用此方法,好多肌张力降下来了。现在我的病人中有一个患者,某种外界因素损害了运动神经元,一直在别处针灸,肌张力一直很高,降不下来,到我这现在针灸第八次,在扎第四次时肌张力已经降下来了,用的是该疗法。由于我还在摸索当中,尚不成熟,所以没和大家讲。大家放心,只要是成熟的东西,我都会和大家讲述的。

问:今天讲的带风字的穴位,那么不带风字的穴位有无治风病的作用呢?

答:有,今天只讲到带风字的穴位,所以其他治风的穴位就没有讲,接下来的讲课中会分类介绍,如疏风、解表、清热、理血(包括补血、活血)等,在接下来的讲课中会逐一讲述。

(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及咳嗽、鼻炎等其针灸治疗
针灸治感冒处方与穴位
感冒的针灸治疗
第二十一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24条条文·针药并用。
伤寒21:张胜兵独门针灸心法口诀,快来收藏!
伤寒21:治疗癌症的中药太多?违背张仲景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