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剖 | 高清腹前壁肌肉解剖图


一、腹前壁的界限和标志

图中标号:

1.剑突  2.肋缘 3.9肋软骨末尖 4.腱划 5.脐 6.髂嵴 7.髂前上棘  8.半月线

9.(腹)白线 10.腹股沟韧带 11.耻骨结节 12.耻骨嵴 13.耻骨联合

上界:中央是剑突,肋缘从第7肋软骨胸肋关节处伸展到第12肋尖。

下界:依次由髂嵴(从髂结节向下至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由髂前上棘向前向下连于耻骨结节)、耻骨嵴(从耻骨结节外侧到中线上的耻骨联合)。耻骨结节在消瘦的个体可在皮下直接摸到。

后外侧界:是腋中线。

(以上为骨性标志)

软组织标志:

:脐是明显但位置不恒定的标志。成年人仰卧时,它位于第3和第4腰椎之间的椎间盘水平。腹主动脉的分叉位于脐下约2cm处。直立位时,儿童和肥胖者,或腹下垂的个体脐的位置较低。

腹直肌:瘦而肌肉发达的个体,对抗阻力头后仰或坐起使腹直肌紧张时,可看到腱划。这些腱划通常位于脐平面、剑突平面以及脐和剑突平面之间的平面上。

(腹)白线:白线通常仅在瘦而肌肉发达的个体身上可见。在脐以上白线宽而明显,但在脐以下白线几乎呈线状,不易看到。

半月线(上图标号8)是沿腹直肌鞘外侧缘的连线。肌肉发达的人,如由平躺的位置站起腹壁肌肉紧张时,可看到一条弯曲的浅沟。它从第9肋软骨尖到耻骨结节。

腹股沟区:有两个常被描述的表面标志:腹股沟中点和腹股沟韧带中点。

腹股沟中点:是耻骨联合与髂前上棘之间连线的中点。在它的下方可摸到股动脉的搏动。此处股动脉正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过。腹股沟深环位于此点的上方,是触摸腹股沟斜疝疝囊起点的有用标志。

腹股沟韧带中点:中点位于耻骨联合与髂前上棘之间,腹壁下血管(位于腹股沟管的后壁)的外侧缘。

二、肌肉(腹前外侧肌群)

腹直肌、锥状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构成了腹部的前外侧肌群。它们协同作用,执行一定范围的功能,维持一个或多个体腔正压的形成。这些肌肉在正常的坐位或直立时,对躯干的运动作用不大,躯干的运动主要靠椎旁和脊柱的肌肉。但在躯干抵抗阻力(前屈,侧曲,旋转等)移动时或个体平卧时,则需要腹前外侧肌的参与。

腹直肌、锥状肌

腹直肌是一长条状肌,占腹前壁全长。它在上腹部最宽,位于中线的两侧。左右腹直肌被腹白线在中线分开;腹直肌肌纤维被3条纤维性横带相隔,称为腱划,这些腱划多以“Z”字形横行或斜行越过腹直肌。它们很少占全肌厚度,往往仅达其一半。它们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结合。有时在脐下可见1~2条不完整的腱划。

腹直肌的内侧缘紧靠腹白线,外侧缘在腹前壁表面呈一弓状的沟,称为半月线(linea semilunaris)。

起点:耻骨联合、耻骨嵴

止点:肌纤维向上止于剑突,第5.6.7肋软骨(有时也可达到第4.3肋)

作用:可使躯干屈曲,参于腹壁形态的维持。

血供:腹壁上、下动脉

神经支配:下6对胸神经腹支

锥状肌:

位于腹直肌鞘内,是腹直肌下部前面的三角形肌。以腱性纤维起于耻骨前面及耻骨联合前面的韧带性纤维上。该肌向上则变小,至于白线的内侧,常在脐和耻骨联合的中点,但有时更高。

作用:可绷紧腹白线。

血供:腹壁下动脉

神经支配:第12胸神经腹侧支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是腹前外侧壁三块扁肌中最大和最清浅的一块,与前锯肌、背阔肌的下位起点有交错。

起点:第5至第12肋骨外缘

止点:腹白线、耻骨结节、髂嵴前部

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前屈、侧屈、旋转。

血供:腹壁上、下动脉

神经支配:下6对胸神经腹支

腹股沟韧带由卷曲的腹外斜肌腱膜下缘构成的一条粗壮的腱索,从髂前上棘延伸至耻骨结节。其沟状的腹部表面构成了腹股沟管的底。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大部分位于腹外斜肌深面,比腹外斜肌薄而小。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前2/3、腹股韧带外侧半

止点:第10至第12肋下缘、腹白线、耻骨联合腱。

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前屈、侧屈、旋转。

血供:腹壁上、下动脉,旋髂窝动脉

神经支配:下6对胸神经腹支,第1对腰神经腹支

腹内斜肌下缘以及腹横肌的部分肌纤维,沿精索向下移行,包绕精索和睾丸,称为提睾肌。

腹横肌:

腹横肌是腹外侧肌中最内层的肌肉,其肋面附着点与膈肌起点相交错。

起点:第7至10肋软骨内侧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1/3

止点:腹内斜肌腱膜及腹白线,耻骨嵴、经联合腱到耻骨梳

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血供:旋髂窝动脉,腹壁下动脉

神经支配:下6对胸神经腹支,第1对腰神经腹支。

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前层延伸至腹直肌全长,并与肌肉附着点的骨膜相融合。腹直肌鞘后层的上2/3是完整的,在下1/3近位于脐和耻骨的中间处鞘的后层缺如。在大多数个体这是一条确定的线,另外一些人此过渡并不总是明确的。腹直肌鞘后层的下缘称为弓状线。在弓状线以下,腹直肌与后面的腹横筋膜相贴。

腹直肌鞘由来自所有3块腹外侧肌的纤维交叉构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它们的内侧缘每块肌肉都形成了两层腱膜。所有三块肌肉的前层纤维斜向上行,而后层则斜向下行,与前层呈直角交叉。

腹前壁的血管:


突出特点:

1. 针刀医学泰斗——庞继光教授主编

2. 图文并茂,内容详实(90余病种),全书彩色印刷

3.全书共有500余幅原创解剖彩色图谱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从外科、骨科医生的角度来演绎与诠释新型微型手术刀。针刀闭合型松解、减压术,将二十余年针刀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汇成此书。以实用为宗旨,强调科学务实作风、突出准确定点与安全操作,提出了一整套规避风险、失误的科学且可行的办法。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科研指导临床,条理清晰,插图精美、文图应对,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本书中均可找到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壁基本解剖-2
腹壁肌肉:腹内外斜肌
重中之重-腹肌
24: 腹壁解剖学
做好超声引导下腹壁肌间隙阻滞,这些知识应掌握!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源性腹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