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一病 | 失眠

李春红[1]李永强[2]

([1]济南市中医院脑病科;

[2]天津滨海)

第一部分  理论阐述

一、概念

失眠症是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失眠症的患病率很高,欧美等国家患病率在20%~30%,在中国香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失眠的发病率在5.9%左右。

二、临床表现

1.睡眠过程的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

2.日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下降、注意功能下降、计划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在停止工作时容易出现日间嗜睡现象。长时间失眠还可出现诸如胸闷、心悸、头痛、腰痛等症状。

常规认知

1.睡眠生理:人类正常睡眠分两个时相,即快速眼动相(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动相(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开始首先进入NREM,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入REM,在整个睡眠周期中,NREM和REM睡眠交替进行,一般每夜4~6个交替周期,其中NREM占75%~80%,REM睡眠占20%~25%。根据睡眠深度和脑电图慢波程度,NREM可分为4期由浅入深依次为:1期(入睡期)、2期(浅睡期)、3期(中度睡眠期)、4期(深度睡眠期),也称为慢波睡眠。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是诊断睡眠障碍的较客观证据。

2.发病机理:人体睡眠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上核。控制睡眠的解剖结构有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中缝核、孤束核、蓝斑、松果体、丘脑网状核、下丘脑及额叶眶面皮质等。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这些解剖结构的破坏和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均能导致失眠。

3.疾病病因及分类:

(1)根据失眠发生病因可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大脑睡眠功能的紊乱,失眠发生。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2)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将失眠分为分为短暂性失眠(1周内)、急性失眠(1周至1月)、亚急性失眠(1~6个月)和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一般短暂性失眠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短暂性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及时差等原因,这些原因的失眠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完全恢复。长期失眠多由于心理因素、长期从事夜班、生活不规律及长期饮酒等因素导致。

4.疾病诊断:目前国际上对失眠症诊断有三个标准,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ICSD-2)、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is and Statistical Manual,4th edition,DSM-IV)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疾病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th edition,ICD-10)。根据国际标准,国内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th edition,CCMD-3)。各个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有以下共同点:

(1)患者主诉有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没有入睡)、易醒、频繁觉醒(每夜超过2次)、多梦、早醒或醒后再次入睡超过30分钟,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有上述情况1项以上,同时伴有多梦、醒后有头昏、乏力等不适症状。

(2)社会功能受损:白天有头昏、乏力、精力不足、疲劳、昏昏欲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3)上述情况每周至少3次,持续至少1个月。

(4)排除各种神经、精神和躯体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5)PSG作为失眠的快速指标,睡眠潜伏期超过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每夜少于6小时;夜间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

5.多导睡眠图检查:主要记录以下指标:眼动电图(EO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心电图(ECG)、口鼻气流、胸腹运动、体位、氧饱和度等。EEG可由不同频率的脑波组成,包括慢波(0~1Hz)、δ(1~4Hz)、θ(4~7Hz)、α(7~11Hz)、σ(11~14Hz)、β1(14~20Hz)、β2(20~35Hz)及γ(35~60Hz)。此外纺锤波及K-复合波提示2期睡眠或慢波的开始。NREM的特征是全身代谢减慢、对外界的反应减少,EEG出现慢波、纺锤波及K-复合波,EMG显示肌肉活动减少;REM的特征是自主神经不稳定,肌张力进一步降低,各种感觉功能明显减退,EEG表现与NREM1期相似出现快节律波夹杂有锯齿状波和θ波,EOG出现各方向的快速眼动,EMG中肌肉活动减少或消失,此期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

6.治疗:睡眠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首先让患者了解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尽量不要饮酒,午后和晚间不要饮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多做一些体育活动。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进行睡眠行为的控制;有睡意时方上床睡觉;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书、看电视等;白天尽量不要午睡等。其他还有一些物理疗法如磁疗、超声波疗法、音乐疗法、推拿、按摩和针灸等疗法。

(2)药物治疗:包括第一代巴比妥类、第二代苯二氮䓬类及第三代非苯二氮䓬类。巴比妥类目前很少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仍有使用的是司可巴比妥。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一般短期使用不会出现药物依赖。此类药根据半衰期长短分为3类:Ⅰ短效类(半衰期<6小时):常用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去羟西泮、溴替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入睡;Ⅱ中效类(半衰期6~24小时):常用的有替马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平等,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Ⅲ长效类(半衰期24小时以上):常用的有地西泮、氯硝西泮、硝基西泮、氟硝西泮、氟西泮等,主要用于早醒。长效类起效慢,有抑制呼吸和次日头昏、无力等不良反应。

新型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包括佐匹克隆(zopiclone)、唑吡坦(zolpidem)和扎来普隆(zaleplon)等。

其他药物如褪黑激素、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中药等对失眠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第二部分  浮针医学阐述

一、浮针病理

我们原先以为失眠是神经系统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浮针在治疗很多因患肌引起的病症的同时,对失眠也确实有效,在颈项部、上背部、胃部治疗,发现效果很不错。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人类在睡眠时肌肉是最大程度地处于休息状态,如果存在患肌,这些处于病理性紧张状态的肌肉恰好被体重压迫的话,会造成躯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如疼痛、麻木、酸胀、胸闷等,从而需要不断的调整睡姿,避免不必要的睡眠打扰。

二、常见患肌

主要包括枕肌、颞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竖脊肌、冈下肌、腹直肌等。经过临床观察,浮针对轻中度的失眠,效果不错,若失眠症状较重,同时伴有抑郁等精神症状,建议浮针治疗同时配合相关药物治疗,如果症状逐渐好转,可以建议患者药物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三、注意事项

(1)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就寝和起床的良好习惯 ,尽量不熬夜。

(2)养成良好的睡前饮食习惯,避免饱腹,尽量不吃东西,特别是不能喝咖啡、酒精、浓茶等,不吸烟。

(3)睡前远离咖啡和尼古丁。

(4)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睡前应避免过于剧烈的体力活动,例如打球、跑步等。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

(5)5.卧室环境应安静、阴凉、避光,床垫舒适,枕头高低适中。

(6)提倡睡前洗温水澡、泡脚或听舒缓音乐等放松方式。

(7)睡前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看电视。

第三部分  浮针病例分享

病例一(天津 李永强)

患者资料:崔某,女,56岁,2019-2-20 初诊。

主诉: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心情不佳出现夜间入睡困难,每天凌晨两点钟醒后,难以入睡,未服用任何药物,因膝关节疼痛来我处寻求浮针治疗,顺便治疗失眠。

患肌检查:双侧头夹肌(++)、双侧上斜方肌(+++)。

诊断:失眠

浮针治疗:运用一次性浮针处理上述患肌,行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医嘱:嘱患者回家注意休息,放松心情,明天观察疗效。

2019-2-21 二诊:患者诉昨天晚上一觉到凌晨4点多,感觉睡眠好多了,针对患肌继续治疗。

2019-2-22 三诊:患者诉昨天晚上一觉到天亮,心情非常好,未触摸到患肌,故没有治疗。

2019-3-1 电话随访:患者诉自从浮针治疗后,已无明显失眠。

2019-3-4 微信随访:患者女儿说已无失眠症状。

视频连接:https://v.qq.com/x/page/a0850imc8us.html?pcsharecode=ZDqBcXU9

病例二(天津 史中志)

患者资料:李某,男,63岁,2018-8-20 初诊。

主诉:入睡困难10余年。

现病史:患者诉10年前出现夜间入睡困难,长期口服朱砂安神丸,睡眠稍改善,但睡眠特别轻。半年前出现头晕头疼,耳鸣,在其他诊所口服中药、针灸治疗数日失眠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因失眠影响心情。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斜角肌(+++)、右侧斜方肌(++)、双侧头夹肌(++)。

诊断:失眠

浮针治疗:运用一次性浮针按照浮针五部曲,先在肱桡肌行远程轰炸,对斜方肌、斜角肌行再灌注活动;再从第六胸椎处针尖向上进针,针对头夹肌和斜方肌进行再灌注活动,下半场针对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进行局部处理,触摸患肌基本消失。医嘱:晚上不要喝浓茶或者咖啡,不准玩手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2018-8-21 二诊:患者诉睡眠质量较前改善,心情舒畅。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斜角肌(++)、双侧头夹肌(+)、双侧斜方肌(+)。主要处理胸锁和斜角肌,浮针病人较多当时比较着急未处理头夹肌和斜方肌。医嘱同上。

2018-8-22 三诊:患者自述效果不佳不如第一次有效果,心情也比较差,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斜角肌(+)、双侧头夹肌(++)、双侧斜方肌(++)。处理完胸锁乳突肌肉和斜角肌后,着重处理头夹肌和斜方肌直到患肌基本消失,医嘱同上。次日患者反馈效果极佳

2018-8-23 四诊:未触摸到患肌故未做治疗。

2018-9-13 微信回访:效果非常好,睡眠没有反复。

病例三(山东威海 于波)

患者资料:吕某,女,36岁,2017-3-11 初诊

主诉:入睡困难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心情不佳出现入睡困难。上床后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入睡,每晚睡3-4小时,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时常伴肩背酸痛不适,弯腰时腰骶部疼痛不适。

患肌检查:双侧斜方肌(+++)、双侧竖脊肌(+++)、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斜角肌(++)。

诊断:1.失眠;2.肩背综合征

浮针治疗:浮针针对上述患肌治疗。即时疗效:肩背轻松,无不适。医嘱:不要躺卧看电视。

2017-3-13 二诊:患者述入睡正常,上床后十几分钟即可入眠,睡眠时间在5-6小时,肩背酸沉较重,弯腰时腰骶部时有仍然不适。患肌检查:双侧斜方肌(++)、双侧头夹肌(++)、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竖脊肌(++)。治疗同前。

2017-3-17 三诊:患者述睡眠无异常。肩背不适,低头后疼痛加重。患肌检查:双侧斜方肌(++)、双侧头夹肌(++)、双侧胸锁乳突肌(+++)。针对上述患肌治疗,治疗结束无不适。医嘱:患者工作性质为低头族,建议不要一个姿势过久。不要打麻将。临床痊愈(电话随访)。

病例四(湖北荆门李强)

患者资料:文某,女,38岁,2018-3-15 初诊。

主诉:失眠半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在外打工期间因情绪欠佳出现轻微失眠,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劳动强度的加大出现失眠加重,最严重时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左右,苦不堪言,曾经尝试过各种治疗,失眠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半个月来更为严重导致不能工作,精神萎靡,神情疲乏,头疼头晕,尤其以抬头仰头更为严重,只能依靠促进睡眠的中成药才能勉强入睡,遂辞职在家,今其妹妹在我处看到浮针治疗宣传牌告知来诊。

辅助检查:颈椎X片:C2/C3,3/C4,C4/C5突出,生理曲度变直。

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冈上肌(++)、双侧冈下肌(++)、双侧小圆肌(++)、双侧肩胛下肌(++)、双侧背阔肌(+++)、菱形肌(+++)、双侧前锯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胸小肌(+++)、双侧肱二头肌(+++)、双侧肱桡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查体:上交叉综合征体态(一种形体失态异常,通常表现为圆肩、驼背、含胸、头前引的姿态)、左高右低。

诊断:1.顽固性失眠;2.颈椎病。

浮针治疗:常规消毒皮肤,使用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次性浮针FNS5.0针对上述患肌做相应的处理。即时疗效:头痛头晕消失,抬头仰头较前改善。医嘱: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加强营养,本病会明显反弹。每晚在10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不能看电视或者手机,停掉促进睡眠的中成药。

2018-3-16 二诊:头部症状好转,睡眠未见明显改善。体态改变不明显(左高右低)。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冈上肌(++)、双侧冈下肌(+)、双侧小圆肌(+)、双侧肩胛下肌(+)、双侧背阔肌(++)、双侧菱形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胸小肌(+++)、双侧肱二头肌(++)、双侧肱桡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治疗同前。

2018-3-17 三诊:变化不明显,仍然依靠中成药。体态改变不明显(左高右低)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冈上肌(+)、双侧冈下肌(+)、双侧小圆肌(+)、双侧肩胛下肌(+)、双侧背阔肌(++)、双侧菱形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胸小肌(+++)、双侧肱二头肌(++)、双侧肱桡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治疗同前。即使疗效:感觉整个人轻松许多,眼睛也明亮了。

2018-3-22 四诊:18,19日两天感觉睡眠改善不明显,依然口服中成药,但是药量较前减轻。直到20日才有所改善,从22点睡到次日6点手机闹钟才醒。体态有所改变,双肩基本在同一水平。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冈上肌(+)、双侧冈下肌(+)、双侧菱形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胸小肌(++)、双侧肱桡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针对上述患肌逐一局部处理。

2018-4-2日 五诊:睡眠逐渐恢复正常,已经停用中成药,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体态已经纠正。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菱形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胸小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治疗同前。嘱15日后来复查。

2018-4-17 六诊:情况更为乐观,饮食睡眠都得到很好改善,体重也增加了,很开心。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头夹肌(+)、双侧颈夹(+)、双侧斜角肌(+)、双侧斜方肌(+)、双侧胸大肌(+)、双侧腹直肌(+)、双侧竖脊肌(+)。治疗同上。嘱平时注意情绪和姿态的调整,不适来诊。

2018-5-14 七诊:无任何不适,今天复诊及带亲戚来治疗腰痛。未触摸到明显患肌,故未做治疗。医嘱: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加强营养,本病会明显反弹。

2018年8月 电话回访诉:没有特殊不适,睡眠尚好。最后结果:临床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综述: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
不寐的中西医诊疗特色比较
【临床研究】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
如何睡得一夜好眠?
如何获得一夜好眠?
睡眠无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