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及其发展概况

 

[中国中医药报编者按]: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职业,拓展了中医临床服务领域——日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职业。大典对中医整脊科职业定义是: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以调曲复位为主要技术,对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进入了大众视野的这门中医整脊学科从创立到发展的历程。

本文介绍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过程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的历史社会背景、国际背景和学术背景,以及学会成立后对学科的促进工作情况。

一、历史和社会背景

1、历史背景: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柱劳损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我国著名中医骨科专家、全国中医骨伤名师韦以宗教授,在其研究《中国骨科技术史》(1983年出版)基础上,本世纪初,开展对中医整脊技术史研究,整理、发掘、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祖国医学对脊柱伤病的认识及诊疗经验,发掘历代正骨、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及练功经验,特别发现自公元七世纪,我国医学对颈椎采取旋转正骨、颈椎布兜牵引、悬吊牵引及各种颈腰正骨手法,理清了历代诊疗脊柱伤病的历史源流。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发扬,且挽回我国脊柱手法的历史地位,产生国际影响,此研究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上世纪70年代,空军总院冯天有医师在学习北京老中医罗有名旋转正骨法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推广中医正骨疗法,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织损伤”在国内外影响甚广。

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ter和Barr合写的“累及椎管的椎间盘破裂”一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将19名腰背痛病人归因于髓核疝并经手术证实和命名“椎间盘破裂”以后,被人誉为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时代(dynastyof the disc)”,半个多世纪以来,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成为“金科玉律”般的病因病理学说。随之而起的手术切除疗法风靡全球。在国外已有专家认识到椎间盘手术缺点,据2001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报导,其成功率分别是45%和54%,其中有35%需再次手术。

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椎间盘手术后,由于椎间盘摘除或者消融,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另一方面,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结构力学紊乱,如腰椎侧弯,椎曲变直未能纠正,继发多个椎间盘突出、退变;手术创伤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柱滑移;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继发创伤性骨、纤维结构增生;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后,后方软组织突入椎管并与硬膜粘连;脊柱融合术后引起的椎板增厚;手术不慎,椎管内遗留碎骨块。这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已经不断出现在报刊报导及学术期刊的论文中。

毋容置疑,椎间盘学说为很多伤病员解除了痛苦,但其导致诸多并发症、后遗症的最严重缺失,正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Jamcs.H.Beaty指出:“切除椎间盘是为了缓解坐骨神经痛,但却不能恢复腰椎的正常力学问题。”而传统的中医正骨、推拿也可治愈不少颈腰痛,但由于未能恢复正常颈腰曲而复发率高,特别对于椎曲消失侧弯者治疗困难,而致高手术率,晚年椎管狭窄高发病率。这些问题有待研究发展。

2、社会背景: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由于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因此,是高复发率。据资料报导,颈腰痛的人群之罹患率现在已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就个体来讲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生流行率是70%,其年发生率是7.4%,近期,《健康报》报导我国目前有5千万颈椎病患者,而且,正波及青少年。据武汉市调查8所小学,9所初中4681名学生,有颈椎问题学生占70.5%,其中有18.8%学生颈椎发生颈曲度异常(《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8月27日6版);而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病率占千分之七。据北京市调查,老年人患颈腰病居老年病第二位占43.02%(《首都医药》2007.5),而且,中老年人颈椎病导致颈椎管狭窄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瘫痪已十分常见。因此,如何提高脊柱劳损病的防治,给伤病员提供专科的诊疗医师,已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国际背景

美国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创立于1895年,发明人D.D.Palmar)是以手法矫正脊椎关节为主的技术,是以脊柱保健、防治脊柱相关疾病为主。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和安全性指南》一书,确定Chiropractic中文翻译为“脊骨神经医学”,在美国脊骨神经矫正师从业人员7万多人(属于专科毕业生(注:DC,doctor of Chiropractic, 脊骨矫正师,属于专科学历,无医生处方权),但其中少部分人员可能具有双学历),美国全国17所脊骨神经医学院校,现在已建立“世界脊骨神经医学会”,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推广到40多个国家。

但是,在我国未开设整脊学研究之前,由于没有脊柱方面的专科,国际上曾误认为只有美国的Chiropractic,应用手法防治脊柱病。1998年3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手法治疗脊柱病”的国际大会上,我国香港中医学者上台发言介绍中医的脊柱手法,被美国Chiropractic的主持人赶下讲台,说中国没有脊柱手法。2000年3月德克萨斯州一个英文报纸发表文章,说中国的中医在美国从事脊柱手法治疗是侵犯美国Chiropractic的知识产权,并扬言要上诉法院,后随着《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和美国的华文报《中国医药导报》连续发表“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有关学者将此文翻成英文和我国宋代(公元1150年)的整脊图转达给相关的英文报刊,才逐渐平息一场国际纠纷。挽回我国脊柱矫正手法的历史地位。

三、学术背景

 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是本世纪初,韦以宗教授在研究继承中医对脊柱伤病诊疗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医的原创思维理论,运用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用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用动态思考代替静态思考,从研究脊柱功能解剖作切入点,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脊柱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于2003年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发表“脊柱机能解剖学研究”,首先提出“中医整脊学”的学科名词,并首创“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疗法,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创立了著名的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同时,运用整体方法论整合中医传统的脊柱疗法,如此,作为医学一门专科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术基本形成。他所研究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分别是。

1、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的圆运动规律

中国传统有机论思维的宇宙运动观,基本规律是“圆”的规律。在人体运动中表现为动静、升降,围绕轴心运动的。

用中文“维系”含义的四维(四象)观察脊柱形态结构,从脊柱侧面观: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是围绕中轴线的四维组合;从冠状面则有颅椎枢纽、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和腰骶枢纽的四个枢纽关节,围绕轴心线相互调节。在运动力学的动力来看,颈椎前缘左右各一组的前中后斜角肌,后面左右各一组的肩胛提肌和斜方肌组成颈四维动力。在腰椎,前面左右各一的腰大肌,背后是竖脊肌,组成腰椎四维动力,均维系着轴心产生伸缩、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八大活动度。

通过X线照片动态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脊柱运动是八个活动度,即纵轴伸缩、矢状面的屈伸、冠状面的侧屈、横轴面的旋转。脊柱的运动是围绕轴心的圆平衡,从资质研究解释了关系。

2、用系统思维研究脊柱机能解剖学,创立椎曲论

从达尔文进化论或系统论的同构类比法,人类的脊柱与四足脊椎动物的脊柱有共同之处,也即人类从胚胎到新生儿至坐立行走之前,脊柱的大体形态结构与四足脊椎动物同是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在一个弯曲上。人类在坐立和站立行走后的发育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腰曲和颈曲。通过动物实验和解剖学研究,论证了腰大肌是形成腰曲的主要肌力。

颈腰椎曲的形成是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坐,到1岁站立行走出现,至25岁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因此,椎曲决定了椎管大小、神经根孔的大小、方位以及颈椎椎动脉的走向。椎曲一旦发生变异,是因椎体及关节突关节产生位移。如此带动椎间盘纤维环的扭曲或撕裂,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椎动脉受损,严重的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观察颈腰椎曲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在治疗上,如果能调整椎曲恢复,症状体征随之消失,而且,复发率也低。颈腰椎曲既是生理的表现,也是病理的基础,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目标。惟椎曲论,明确了整脊学的治疗原则是以调曲为主。调曲即使骨关节复位,对位、对线、对轴。椎曲论的发现和应用,使整脊临床产生质的变化,审因论治,整体提高了整脊临床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提供影像学的诊断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通过颈腰椎曲改变类型的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有关椎曲测量方法,创立运用几何学弓形面积测量法。将椎曲改变分为五级标准,以指导临床为诊疗提供数据化的影像学的客观指标。

“椎曲论”的发现和创立,颠覆了既往认为人类脊柱四个弯曲体是300万年进化形成的观点,成为中医整脊学创新的心理论。

3、用整体思维研究,提出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为整脊法提供科学依据。

整体观与系统思维都是有机论思维方法,中医传统的整脊技术,利用脊柱整体的“体相”,而不局限于以局部的组织形态解剖为基础。综观传统的整脊手法,除一般推拿按摩之外,其余牵引、旋转、侧扳、悬吊、过伸、屈曲,均是通过观察“体相”,利用头颅、胸廓、骨盆作为力的启动点施法的。人体椭圆形的脊柱,躯体也是椭圆形,用体相概念将头颅、胸廓、骨盆喻为三个“圆筒”,传统整脊法牵、旋、扳均通过此三大圆筒作用于脊柱的小圆筒。在大圆筒带动小圆筒过程中,必有一关节起传导力作用。为此,利用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通过对椎体关节突夹角测量,论证了颅椎枢纽关节、颈胸枢纽关节、胸腰枢纽关节和腰骶枢纽关节对相邻椎体的调控作用。从而运用此圆筒枢纽学说阐明了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为整脊手法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整脊还有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背病治腹的方法。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作用线的方向,按照牛顿第三定律,脊柱的轮廓可按几何图形绘成平行四边形。而附着于脊柱轮廓的肌肉走向以及上小下大的胸廓,组成的四维力学组织,支持此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律。临床上腰曲加大,颈曲也随之加大;腰曲变直,颈曲也反弓;腰骶角紊乱,寰枢关节也错缝;以及腹肌、腹内压对腰椎的稳定性作用等等,脊柱运动力学的客观规律,也是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调整的。脊柱轮廓四维结构对脊柱的稳定的重要性,也是脊柱伤病的病理依据。临床客观也是如此,脊柱不稳定产生病变,起因多为附着脊柱之肌肉韧带损伤。因此,对整脊提出“理筋”、“练功”为治疗原则方法,作为与调曲原则相辅相成的治疗大法。这一理论为临床诊断和上病下治、腹病治脊、脊痛治腹提供了科学依据。

4、中医整脊学科的形成

韦以宗教授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历时5年,完成了一系列尸体解剖,动物实验、X线动态观察和临床研究,用科学的数据论证了上述四大理论观点。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有6篇发表在《中国临床解剖杂志》。自2004年,新闻媒体报导中医整脊38篇,其中报日人民3篇,中央电视台4篇,美国加州中国医药导报5篇。编成进修班教材《中国整脊学》,2006年该书正式出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根据创新的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韦以宗还运用整体方法论整合中医传统疗法,提出“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正脊调曲、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功能锻炼”四大疗法以及“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上病上治、腰病治腹、腹病治脊”八大策略的中医整脊治疗学。同时,通过总结既往脊柱正骨推拿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经验教训,对历代正脊骨手法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其科学性,筛选出正脊骨十法和六种牵引调曲法,明确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经十年来,调查全国24家医院,应用上述正脊调曲法治疗10万余病例,无一发生意外。由于其安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大治则、四大疗法、八项措施和十大正脊骨手法、六种牵引调曲法,成为后来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运用上述“一圆一说两论”指导,全国15个协作医院自2004年至2006年观察病例6万余例,运用上病下治法取得治疗颈曲变小类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的成功;运用调曲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和椎管狭窄症96%以上的疗效。

中医整脊学作为一门中医学专科已经脱颖而出。

四、学会成立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促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自2003年起,将韦以宗教授研究中医整脊学列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举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培训主治中医师(含高年资执业医师)以上职称专业人员。

于2004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首届中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副局长和外事司长沈志祥以及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香港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作了报导,2005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第二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房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与参会专家一起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整脊分会。此建议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并报民政部批准。

2006年9月2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国务院秘书局、专家局、中国科协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中央电视台、《报日人民》《健康报》和《中国中医药报》对大会作专题报导,大会选举韦以宗任整脊分会主任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之虹、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院长周红海等10名全国知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以各省市共128名专家学者组成第一届委员会。大会同时举办《中国整脊学》首发式,此书由韦以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从而奠定了整脊分会的学术基础。

学会成立后,明确了中医整脊科的学科定义为:中医整脊学,是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对脊柱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因此,与美国脊骨神经医学不同,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和脊柱推拿有别。(引自《2006—2007中医药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整脊分会成立后,作了以下工作,推动发展中医整脊学。

1、行业标准化研究

2007年开始,学会启动中医整脊学科的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在重庆市召开的年会上组职了40名专家审议中医整脊标准化的二大任务:一是正脊骨手法和牵引调曲法的规范标准;二是脊柱疑难病的诊疗标准。2008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就标准化的研究分工分别召集骨伤科主任委员、推拿科主任委员和整脊科主任委员作了分工,达成共识。脊柱劳损病和脊柱正骨调曲法由整脊分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于2009年8月正式下达标准化研究项目,并拔出专款。同年9月学会在贵阳市召开了62名专家参加的标准化研究专题会议,会议期间,针对国内中医治疗脊柱劳损病学派众多,一致通过依据《中国整脊学》的理论观点、诊疗技能作为中医整脊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学术基础,审议通过了脊柱25种病,并明确了分工,审议通过整脊手法、牵引法以《中国整脊学》的整脊八法及牵引调曲法为主要方法,排除了一些地方流行的曾发生医疗意外且不科学的正骨牵引法,如:颈椎悬吊晃头法、颈椎兜颌旋转法、颈椎侧扳法,以及麻醉下正骨法和颈椎超过6Kg以上超重牵引法。对确认的正脊骨法和牵引调曲法明确了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010年4月在山东即墨市召开第三次标准化研究专家论证会,25个常见病编写专家提供的编写内容进行逐个审议,形成初稿,并发出包括葛宝丰院士在内的15名中医、西医骨科专家、脊柱外科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进行了书面评审,经作者修订后提交全国中医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审议,提出修订意见。于2012年9月经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第二次审议通过,同年10月由学会向全社会发布。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包括了规范的正脊骨十大手法和六种牵引调曲法,该《指南》发布后得到学术界的欢迎,不到二年印刷4次,发行量达2万余册,是中医系列指南发行量之首。

2、人才培训

学科队伍不断扩大。学会成立后加速了人才培训的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举办了二次“中国整脊学师资培训班”(参加者副高以上),培训125名整脊学教师,为各省培训工作提供了师资力量。同时,学会还继续举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至今办班62期,各省市自治区办理18起,共培训了5100多名整脊医师,学科队伍不断扩大。

2008年由学会和河南省中医院牵头,联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国整脊学》改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整脊学系列》共三册,于2009年出版。教材出版后,先后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针灸、推拿、骨伤专业内开设整脊的高等教育,以培养6届大学生4千余多人,同时,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培训,据上述4所大学统计已毕业硕士383人,在读研究生650人,为中医整脊科医师成为后备力量。

3、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专业。

 2011年中国职业大典修订工作启动,学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申办中医类行业——中医整脊中医师,脊柱保健类行业——脊柱保健师,完成了800人和400人的调查工作,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二次专家论证会,通过上报大典。并经职业大典二次专家论证会已通过,将中医整脊科医师列为与中医内、外、妇、儿、中医骨伤科并列的行业,大典对中医整脊科职业定义是: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理筋、调曲、练功为手段治疗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的专业人员。

4、开展学术交流

学会成立后每年均组职一次全国性年会,先后在北京市昌平区、江苏省连云港市、重庆、浙江省温州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潮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共十次大会,出席代表近2千多人次,交流学术论文380篇,各省市自治区召开整脊学术交流大会4次,出席的学者近千人。

5、促进国际交流

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受到国际的欢迎,2004年就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脊骨矫正师来华参加学习班,2007年德国埃森大学邀请韦以宗教授去德国美茵兹举行中国整脊培训班,有28名德国医师参加培训。2006年马来西亚针灸骨伤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到马来西亚举行学习班,有65名医师参加。2008年韩国脊椎神经推拿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到首尔举办中国整脊学培训班,有32名医师参加学习。2013年该学会再一次邀请韦以宗教授为该学会300多名会员讲学。2012年7月,美国芝加哥针灸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开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102名非华商医师参加学习。2013年12月,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邀请韦以宗教授举办“中国整脊培训班”,该学习班的课程以《中国整脊学》的基础理论和正骨手法,以及韦以宗教授创立的“骨空针刺减压技术”经美国针灸东方医学认证中心(NCCMOA)批准列为该校的继续教育项目和研究生课程。2014年4月该校又再次邀请韦教授前往举办了二期学习班。

英文版《中国整脊学》于2010年出版,全球发行,中医整脊走向世界。

6、支援各省中医院建立中医整脊专科

学会成立后,先后派出专家扶持甘肃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湖南湘潭中西结合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广西平南骨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和谐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省潮州中心医院、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上海市江东医院、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山东省济南按摩医院、山东省招远市中医院、山东省龙口市中医院等10余个中医院开展整脊专科,全国约有300多家二三甲中医院引进整脊技术开展和整脊临床诊疗。

从各地参加年会的学术论文可了解到,应用中医整脊调曲法、上病下治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青少年脊柱侧弯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导的病例超过2千多病例,治疗效果以恢复椎曲为标准的治愈率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脊柱病的康复率、降低了复发率、减少手术率、杜绝了致残率。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为中医药的持续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扬作出了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偷梁换柱”请不要篡改中医整脊——与《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整脊学》主编吕明商榷
中医整脊介绍及治疗八法
练功与脊柱关系几则
筋经图大图清晰版
仁心雕龙:论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与展望——高腾等
中医整脊学八法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