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循经针法讲课摘要(一)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关于针灸方面的东西。学针灸的话,我做课件也没做多少,我后面就随便讲吧。我们学针灸,你要深入去学,其实学中医也一样,一定要把什么是神啊,什么是阴阳不测、河图、洛书了解比较明白,你才能够深入的去理解中医的一些含义。像我们针灸也是一样。如果说你单纯只是一个穴位,针刺,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随便扎一针,它效果不好?所以一定要把什么是神要搞清楚。

那么神是什么呢?当然这是一个会意字,从示从申,申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当然在古代它也代表祭台,申为引申。那么古代是根据自然界雷电的这种形象来引申的,所以它叫天神。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它靠的什么?靠的就是自然界的一些东西。当然宗教它指的是我们万物的创造者或者是统治者。讲迷信的,它只是神仙,或者是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亡后的精灵。事实上这个是迷信。

我们传统中医、传统文化讲神,它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什么神仙这一类的? 基本上是封神榜出来以后才有,而在早期的一些文典里面它是没有这样记载的,就比如说佛教。佛嘛,现在都是菩萨什么什么的。而佛教的产生,它事实上也是统治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他在出家之前,他是个王子,而在这之前他们都是什么?那个时候就是人分三六九等,奴隶社会也是这样,它都有政治斗争。而在跟另一个政治对手方面他显得弱势。早期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内也是这样,早期的时候它都有贵族,有奴隶。

而国家的产生也是一样,它就是以众生平等来拉人气,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你不要把那个神理解为神仙的神,而我们中医的神也不是神仙的神,它事实上就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自然界的一种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就称之为神,神它存在。那么这个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是什么?阴阳也是我们哲学的一个延申,我们中医讲阴阳,但是这个阴阳千万不要把它归为实质性的阴阳。

我们中国文化,周易也好,老子道德经也好,这一系列的东西,你要做一个大的了解。中医在鼎盛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文化气息是什么?任何一个技术,都离不开当时的文化氛围。所以我们要深入去学习中医,你要对中医最鼎盛的时候——比如说经典黄帝内经产生的时候,它的文化气息是什么——要做一个了解。阴阳它本身就是一个代名词,所以说阴阳不测,不可以测量的。 你用什么测啊,你测不了。

那么在黄帝内经当中也提到过这个阴阳不测,所以说它跟周易理路是一样的。我们中医讲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周易八卦(有误解),它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些自然规律。而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面提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内经很多条文里面,都提到过阴阳。我们学习中医,这阴阳,一定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 

我重点给大家讲一下,我们要注意什么?“物生谓之化,无极谓之变”,任何一种物体,它到一定极限它就会转变。所以这个呢也是教材里面讲的,阴极必阳,阳极必阴,它阴阳可以相互转换。所以“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就是神它本身就是无处不在的,它就是一种能量,神是我们自然界的一种能量。之前在庸胜堂群里,我也说了几句河图洛书。我们学中医对河图洛书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在易经里面提到的。因为易经它本身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这叫经中之经,它讲的也是我们阴阳术数的来源。

《黄帝内经》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学中医大家要深入的去看学习动机,一定要把《黄帝内经》看一下。而且看《黄帝内经》的话,大家会明白,中医它是从简单逐渐逐渐讲到复杂的,而现在是反其道而行之。那么这里提到,上古中古和现代的人,他不同的寿命是什么?这个就是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数二字,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我们学中医一定要知道数,这个数是很关键的,就是说数法日月星辰。

和于术数这是法于自然,它代表的是什么?它表述的就是一个意思。这个是河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个跟我们的地图方向是反的啊。这代表左,右,上,下。这就是什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代表了什么呢?代表五行。我们的春夏秋冬,中间是土,也就是木火土金水。我们常讲七使惊骇。七,南方这个数字叫七,它代表的火,代表的是我们的心。 所以说我们看见七这个数字,它就跟我们心有关系。八使抽风,就是说八这个数代表肝。我们常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么跟风有关系的,你可以用三用八来表示。而这个大家可以看一下,天一生水,像我们自然界,这个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冬至一阳生,就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可以代表着这四个节气,也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加五等于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加五等于七。五为成数。

所以说我们中医有一个土枢四象,万事万物就离不了土,在中医就离不了脾胃。我们讲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实际上讲的就是什么?讲的就是我们的胃气,所以重点都涵盖于这个。而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左升右降,上面是释放状态,下面是收藏状态,就是说我们这自然界的阳气就这样左升右降。春夏秋冬,春天阳气开始升腾的时候,自然界这些植物它就会开始萌芽。而到夏天阳气释放最明显的时候,那么大自然就像现在枝叶繁茂。那一旦到秋天阳气收敛的时候,树叶就开始枯黄。 而到冬天就会叶落归根。所以说这里还有什么?阳化气阴成形,而阴是跟随阳走的,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我们就要注重阳气。当然这个图它涵盖很多意思。

这是洛书,也是八卦的一个起源。这个就是简单跟大家讲一下,我们中医讲气,什么叫气?你看,4、5、6加起来是15。2、8、5加起来是15。3、7、5,一十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所以自然界这个气是什么?就是5天一个小变化,15天一个大变化,就是15天为一气。所以一年有24个节气是这么来的,就是24个气候变化。而这24个当中,实际上就涵盖了四立二分二至。四立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就是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自然界着重的就是这八个大的节气,当然还有细分的几个,那个就是讲五运六气,要讲这个东西。因为学中医的话,对运气学说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运气学讲就非常复杂,这儿只是让大家先大体了解一下这个气,自然界的气。 因为我们人体是跟自然界相通应的,叫人神通应。“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自然界气候变化,它是会影响我们人的健康的。就是说我们出生的时候,气候就决定了你的体质。为什么出生这个时候决定体质?气候是怎么来的?气候演变,它就是地球跟自然界的一些行星,比如说五大行星,它们的间距,就是距离,就形成了气候。我们讲,气候就是天地相感,而自然界也是这样,就是地球跟星球的间距,它就形成了气候。 这个清楚吗?

五年,讲五运,基本上是五年,它有一个大的变化。5年一个大的变化,15年一个再大的变化,它是60年一个循环。所以我们人出生的时候,气候就决定了他体质是什么,那么它的体质就决定了它在某一年这个气候跟他体质有冲突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疾病,所以这个叫人神之通应。那么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心脏病死亡时间在什么时候最多见?晚上。晚上什么时候?就是凌晨三四点钟死的最多。这个实际上就跟气候一样,这个是一年。我刚刚讲的是一年,一天当中它也一样,所以我们有十二时辰。 比如说我们用子午流注,它要根据十二时辰。

大,大概60年,小,一年。再小,就是月份。比如说某一年会出现瘟疫,那么这个瘟疫会一直存在吗?不会。有一年禽流感,是零几年,那年禽流感全国非常厉害,然后我有一个朋友,他开了一个专卖鸭子的就是老鸭汤,大家都因为禽流感而非常恐惧,都不吃,然后他又坚持了有两个多月,他觉得这个生意不好做了。 我说没事,最后再等个十来天就没事了。为什么呢?在立秋以后,气候就会逐渐的(变化),阳气开始收敛。就跟自然界的一样,就是说收敛的时候,所谓的这个病毒,它也就收藏了。这个当然是我们运气学说的一种推算,任何一种瘟疫,它不会一直持续地无限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看以前的非典也是这样,它都一样。禽流感它也是一个周期,它不是说春天有禽流感,夏天还是禽流感,它一样的有一个周期,根据这个周期,决定了它的消亡。

我们人体一样。我们搞疼痛的,比如说在凌晨三四点钟腰痛,有的在凌晨五六点钟腰痛,这个时辰性疼痛,都跟我们人体的阳气的升降浮沉有关系。但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用经络来讲,有的用我们十二经络的循行来讲。但用十二经络的循行来讲,它并不能真正涵盖这个疼痛的意思。还有比如大家搞方子,我讲一个案例。前几天有一个患者,70多岁,他每天下午4点钟开始(血压高),他平时血压基本上就偏高,一百五六。然后在一个月里,每天到下午4点的时候,血压就逐渐逐渐升高,最高的时候达到高压210。每天如此,上午的时候要好一点,一到这个时候就血压增高,左侧耳鸣。吃过降压药,没用,只要到这个时候它就会出现症状。当然这一类的现象很多,就是说定时的。那么这个我就用了一个什么方呢,根据情况,事实上就是阳气枢转出现障碍。就是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像刚才那个河图一样,这个阳气开始收敛的时候,收敛不够,阳气浮越于表,那么血压就会升高。 所以我就用了一个半夏泻心汤。(患者)吃了以后,当天下午就好一些,第二天基本上就没那种感觉。后面巩固。

这个你看,我们学中医,有很多疾病它是有规律的,在某个时候加重,某个时候减轻,这就是规律。实际上只要有规律可循,我们都可以治。我们学方,千万不要被这个方子(约束),“哦,它是治胃的”,“它是治什么”,千万不要被这个约束在里面。我们中医讲病机,我们只要把这个机抓住,任何一种病,就它的治疗机理一样。为什么我们说内外妇儿,因为现在分科分的(细),看内科就看内科,看外科就看外科,实际上中医它是一个大科, 基本上可以涵盖内外妇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然规律与养生之道
我对“中医”的理解——揭开中医不为人知的部分
为什么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要从秦汉时期说起...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五
樊正伦:中医养生的智慧
中华养生智慧 顺四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