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黄帝内经》谈当前疫病的中医防护(文字版)

从《黄帝内经》谈当前

疫病的中医防护(文字版)

从《黄帝内经》谈疫病防护 来自铜人堂中医针灸 23:02

  说到防护,很多人都大概听说过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字面意思都懂,但也仅限于字面意思。

  先说说来源,这八个字来自黄帝内经刺法论。

  原文讲的就是传染病的防护:“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天牝就是鼻子,这说明我们在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传染病是口鼻传播,而且有很好的防护措施,这相当厉害了。

下面咱就说第一个内容:正气

   先说一个基本概念。

  中医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或者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包括人。

  这个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可能,我们是气体吗?显然不是。这就构成了理解中医的一大障碍,或者是黑中医的一个理由。所以,得先把这个说清楚。咱们从大家能够理解的科学语境下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都学过,物质是有实体结构的,而且大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也是我们形成唯物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的基础。而物质的组成,中学物理咱们都学过,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到这里呢已经分到最小了,质子中子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存在,称为基本粒子,无法再分了,继续往下分就检测不到了。

  但物理学家呢通过间接实验发现,其实还可以继续分下去的,再小的东西呢叫夸克,它是一种正弦波,没有实体,就是能量波,既是波,也是微粒,波粒二象性。这是经过霍金等物理学家证明过的。所有的物质到最小都是空的,都是波粒二象性。

  中医把这个状态就叫做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人也是气构成的。

  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更进一步把气为阴阳,阴成形、阳化气,我们身体的形态部分,是由阴气构成,阳的那部分气,是让我们成为活生生的人,不然只是一具冰冷的躯体,没有生命。

  人活一口气,活的是那口阳气,人要不行的时候,就叫阳气已尽、或气数已尽。

  而这口阳气,就是我们的正气,也叫真气。

  所以阴是我们的物质态,而阳是我们的气化态,二者动态平衡,不可分离,就像太极图里面的阴阳鱼一样。

  我们正常人体内的阳气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脏腑之间、肌肉之间、关节之间这些虚空的地方,所以,虚空比实体更重要一些。

  就像一座房子,墙体房顶这些形体部分属阴,而我们真正用的是它的空间。阴为体阳为用。

  一座房子的价值不在于它用了多少块砖、用了多少钢筋水泥,而在它的空间、它的使用面积。

  这个空间叫空、叫虚、也叫无,所以无并不是没有,万物有空才有用,无用乃为大用。

  现在再来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是一种气,那邪也是气,它跟正气运行的位置是一样的,如果正气虚了,邪气就来了。所以还还有一句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以要想不干邪,就要关注我们身体虚空中那部分气化态的部分,尽量让它充盈、让它绵绵不绝。

  那怎么样让它绵绵不绝呢。上古天真论里说的很清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要恬淡安静、关注身体的虚空。比如静坐、冥想都可以,向内观、内守,可以长养真气。

  还有一点,不要过度关注身体的物质态,有很多人整天在想自己的身体这里疼那里痒,这里有个疙瘩那里有个结节,然后就焦虑、老想着是不是什么重大疾病,这样我跟你说,想多了就可能真的梦想成真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关注身体的气化态。

  道德经有个概念叫形有患、无形无患。老子讲,我们为什么会有疾病呢?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吾有何患?道理就在这里,当我们关注我们的气化态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对物质态的关注,甚至忘掉物质态,这种境界庄子称为“坐忘”,在这种状态下,正气存内,绵绵不绝,就不容易得病。

现在咱说一说第二个内容:养精神

  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

  在家宅的时间久了,很多人就焦虑,甚至恐慌、失眠,而且在焦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疑病”症状,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了,稍有不适就与“疫情”联系起来,加重焦虑感,表现的症状就是频繁测体温、反复想去医院检查。

  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就是要“精神内守”,关注外界过量的信息,精神就无法内守,那叫精神涣散。

  所以,疫情期间要有选择地接收信息,可以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可靠的,并且能给予信心力量的消息源,减少关注发泄情绪的自媒体,同事控制浏览信息的时间和时段,养成在固定时段浏览疫情信息的习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我们的世界正在膨胀,90%的知识都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追随爆炸的知识会让人疲惫不堪,永远追寻不完,应该把心内收一下,专在一点,追求内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得道

  《上古天真论》里有一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志闲,也是要你的关注点不要太多,这样你的欲望就很专直,就可以心安而不惧。

  比如我们现在就可以每天读读黄帝内经,关注一些中医知识,就能收获很多,同时也就做到了精神内守。

现在咱说一说第三个内容:避毒气

  有人说我做到了正气存内、精神内守,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了出去野了?是不是可以去唱K聚餐了?要是这样的话,那叫脑子有包。

  在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原文后面还有四个字:避其毒气。这是古人很清醒客观的操作,正气要存内,还要避毒气。不是说你一存内你就金刚不坏了。

  现在就有许多人,是中医的狂热粉丝,并不很懂中医,却认为中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包治百病,只差与太阳肩并肩,有中医护体可以不洗手不戴口罩不通风,这不客观,这简直就是在黑中医,低级红高级黑。

  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出现两种不好的结果:一是让不了解中医的人以为中医必须手到病除、覆杯而愈,不然就是假中医,到处感叹好中医难遇、高手在民间等等,让中医更难发展普及;二是让反中医的人抓到把柄,说你看中医界都是些什么人!

  所以说,该消毒消毒、该戴口罩戴口罩、该躲避躲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客观存在,不丢人。

第四,谈谈饮食

  我们身体是阴阳结合的,有物质态、有气化态,物质态的我们,是需要吃东西,各种滋味都需要,这叫五味。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讲: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我们的身体、物质态靠五味来滋养,但是体内的五脏也会因饮食不当、五味不调和而生病。所以,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所以说,饮食五味关键在于和,与身体五脏相调和。

  就目前来说,饮食不能肥甘厚味、不能过饱,每食七八分饱即可。

  有人觉得多吃好的才可以提高免疫力,这是个错误的认知,吃了能运化掉才是关键,如果化不掉就是积食、生湿生痰。

  古人动不动就斋戒。斋戒不是不吃、不是辟谷,而是戒掉荤腥,素食,素食可以生阳气,可以让真气充盈。另外,斋戒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入道第一关,可以生气通天。

  比如,古代皇帝祭天之前,都要斋戒焚香沐浴更衣,就是要通过这种仪式化的东西,让心里重视起来,同时让身体也重视起来。

  从现代生理学角度讲,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激活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让身体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心率减慢、呼吸匀停、精神内守,更有利于与天沟通,生气通天。

  如果是另外的情形,比如打仗,那就是另外一套程序了,战前动员、喊口号、打鸡血,这个激活的是交感神经系统,让人体处于应激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这时候也是焚香沐浴更衣,那打仗就别想赢了,输赢无所谓嘛,顺其自然。

  从这个角度讲,打仗状态是伤身的,所以要和平、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法最高境界。

下面咱说一些具体的防护措施

  其实通过以上四点,大家基本都明白怎么做了,我再总结一下。

   1养正气。

  这个可以每天晚上静坐10-20分钟,做腹式呼吸,什么都不要想,放空自己,找找空的感觉,找到空,你慢慢就能找到气。

  每天早上可以打打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这些传统功法都是比较舒缓的,只有舒缓,才能生气、养气,这是有氧运动,在运动中可以体会气的感觉。

  现代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不符合养生之道,你看看体育运动员很少有长寿的,就是这个道理。

   2艾灸。

  在午时艾灸足三里,这个艾灸呢,最好是在中午的时候做。因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衰,气门乃闭。午时的阳气最旺,气门开放,这个时候做艾灸的效果最好。

  最好的是用直接灸,操作也很简单,就是把艾绒的搓成大米粒那么大小的艾柱,叫米粒灸。

  弄点儿口水粘在足三里穴,拿线香点燃之后让它自己燃烧。一般来说,大概几秒钟这个就能燃烧到底了,这个时候呢,皮肤会产生一个灼痛、刺痛的感觉,但是这种痛很短暂。

  让它烧完之后,皮肤会有点微微的发红,灸这样一个大米粒呢,叫做一壮。一般来说,灸个三到五壮就可以。

  但是如果觉得疼,受不了的话呢,可以拿个捏子在它快燃烧完的时候把它镊掉,但是这个效果就没有那个直接烧完那个效果好了。

  直接烧完之后呢,可能皮肤上过两天会出一个小的水泡,不用管它,它自己吸收就行了。

  这个是可以增强正气,减轻免疫反应。

  古人外出做官的时候,特别是到一些疫瘴之地,到吴蜀、岭南这些地方做官之前都会艾灸足三里、直接灸,而且特别强调要起水泡,“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样的话,“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这是可以增强正气的,正气和免疫力是两回事,跟大家解释一下。

  这次疫情让大家知道,很多患者从轻症突然转为重症的时候,是因为体内发生了一种炎症风暴。

  这种炎症风暴,其实是一种免疫反应。就是你体内的免疫力过于强大,跟侵入的这个病毒剧烈战斗,把你的肺部当成了战场,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如果说免疫力弱一些,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所以说,我们人体需要的不是特别强大的免疫力,而是与身体匹配的均衡的免疫力。

  艾灸足三里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增强正气、减轻免疫反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和免疫力是两回事,不能完全划等号。

  所以,我总结了三点,早中晚都有了,不能说太多,如果说的多的话,反而难以做到,这个简单,早上起来,练练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中午艾灸一下,晚上的时候,静坐,腹式呼吸,去感受那个虚空中的气。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觉出来了,咱讲了这么多,就是上古天真论里面的那24个字。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如果真正做到了前面的20个字,那你就会得出一个很嚣张的结果,病安从来。我还有什么病呢?对吧。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是我们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已经不太理解、不太相信了。

  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中医的好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运用古人的智慧,这就能达到中医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中医最好的景象就是,家家学医、人人懂医,所以说我们这批人的任务还很重,挖掘、传承、运用、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

  好,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古代寿星的一大特征!现代百分之80的人群缺乏它!
探求中医至理
我对“中医”的理解——揭开中医不为人知的部分
想要不“阳”不复“阳”,中医教你“扶正防疫”,挺进决赛圈!
在家躺着就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您,如何足不出户地提高免疫力?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