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修身是积福,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敬畏之心,谦虚之德

《老子》第五十八章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祸是福,只在我们的一念之差。元朝大臣史弼的《景行录》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1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认清别人是一种智慧,认清自己就称得上圣明了。

千百年来,能够真正认清自己、战胜自己的人并不多,阳明先生正是其中的一个。他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曾经带兵,在短短几个月内,荡平作乱数十年的匪患,却坦言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正是因为时刻保持这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才使他成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阳明先生说:“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寻得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无论我们是忙碌还是清闲,自我省察都是很重要的。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不会得意忘形,贻笑大方。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容易被别人虚伪客套的赞美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这种人的狂妄之心就越膨胀。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怨不得要独自吞下失败的苦果。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只能一时神气,真的碰到困难时,只会因为过度的自负输得很惨。

修身,其实是在为自己积福!品行端正的人,就算是处于逆境,遇到小人,也会获得信任,逢凶化吉。老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自重,就是一种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价值,不卑不亢、正视自我。

2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阳明先生曾说:人的一生皆是虚妄,一切都有定数,一切也皆有变数,这便是世间亘古不变的规律。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曾国藩曾经说过他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着做人的基本准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坚持底线,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敬畏让人慎独,拥有同理心,才会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人若没有敬畏之心,就会无所顾忌,无所不为,骄横跋扈,导致天怒人怨,甚至违法乱纪,最终酿下弥天大罪,后悔终生。只有心存敬畏之心,才能谨慎做事,才能有所顾忌,才能保持一颗谦逊平和的心态,才能恪守住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我们的每一次不负责任,最终折损的都是自己身上的福报。不自畏,难立足。阳明先生曾说:“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而自畏的最高境界不是恐惧,而是慎独。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临终之时告诫儿子的第一句话便是:“慎独则心安。”

做事必须让自己问心无愧,他人的口舌才是其次的。没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容易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迷路,更容易行差踏错,误入歧途。不自量力,不知敬畏的人,更容易被自己的狂妄和邪念吞噬,毁掉自己身上的福气。

3

做人要有谦虚之心

阳明先生认为,自满又自以为是的人,人缘都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连最亲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都会疏离。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正所谓谦虚纳百福,谦虚的人,总是更能吸引福气。他们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也知道尊重别人。

自以为是的人,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浮世如潮人如水,这个世界上从不缺有本事的人。一个有天赋,有才能的人,如果只知道高傲自大而不知学习,最终他还是会江郎才尽,一无所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以为是的人容易止步不前,因为他们早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反而是谦虚的人容易取得进步,突破自我。这就是谦虚的力量。谦虚的人,就算是才华横溢也不会自负炫耀,反而更加谨慎和气,默默地积累着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保持着开放平和的心态,身处顺境而不骄傲,身处逆境而不绝望。这样的人,福泽是很深的。

活得通透的人,就像一朵昙花。他们会在无声处努力的绽放,却不会用高傲和炫耀打扰别人。谦虚对待人,用亲和的,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建议,这样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得到喜爱,福气和运气自然就会来到他们身边。谦虚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福报够了,一切曾寻求的,会自动来找你
以德养身,以仁养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积福(2)2393
牢记老祖宗的这3条“祖训”,可以积德,可以积福
古训:向善积福,虚心纳福,守正养福,平和蓄福,自律惜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