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学将向何处去?一线教师必须关注

作者:胡小勇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大中小学都开展了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在“极限生存”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应急经验。5月1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如果说高校退不回去了,那中小学还能退得回去吗?如果中小学也退不回去了,那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一是从集体备课到网络集备和团队授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在疫情之前早就广泛存在于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们互不见面,集体备课转移到线上,网络集备和团队授课两个新事物显现端倪。教师们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队集备、分工授课,取长短补、高效协同。

二是公办学校开始重新认识双师课堂。疫情之前的双师课堂,主要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体制外的网课辅导;二是体制内的教育扶贫。疫情来临,越来越多的公办学校开始重新认识双师课堂的价值,即用好校内外名师的授课录像,让校内教师做好本地的助教服务。

三是资源建设从“重教研”回到“服务教学”。疫情期间,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纷纷通过空中课堂或依托优课资源等为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提供托底服务。这既显现了关键时刻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的勇于担当,同时也折射出资源建设的盲点:许多优课、微课资源以教研展示为出发点,适用于评比展示,而并不能直接用于教与学。回归服务教学、上手即用,将成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方向。

四是扩大视域,重视单元化的项目式教学。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师生互不见面,这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时空观:从“堂堂为战”到“单元为战”,从“科科各自划界”到“学科项目融合”。扩大教学设计的视域,项目式学习、单元化教学,为教师设计教学带来弹性的思考。

五是习惯和自律性成为学习的关键变量。事实表明,自律性很差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线上,最终都很难成功。疫情防控后复学返校的学业检测或许会表明,拉开学习差距的最大影响变量既不是技术,也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的自律性。爱学习的好习惯、强大的自律性,成为学生数字化生存的法宝。

六是在线教学朝混合式形态发展。当前,虽然我国疫情防控有力,全球形势仍很不明朗,“后疫情时代”是否来临,还言之过早。以6月17日北京市102万中小学生全部停课恢复线上教学为例,为应对疫情输入或局部暴发的风险,在线教学时刻处于战备重启的状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即将成为未来的常态趋势。

七是混合式教研顺势崛起。在疫情发生之前,开展在线教学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师生的习惯。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实践,倒逼着全国中小学师生做了一次在线教学大扫盲。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在线教学虽然会长期存在,但大概率不会占据主位而是退居补位。而经过疫情洗礼,中小学校教师的研修方式正悄悄发生变化,融合线上网络教研和线下在场教研的混合式教研,将成为教师教研活动的新常态。

历史往往与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疫情过后,有些现象只是昙花一现,有些事物却可能星火燎原。审时度势,看到疫情期间教学显现的新变化;鉴机识变,于变化中发现新趋势,教师们才能把握机遇乘风破浪。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
铁车学校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创新研修模式 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十大新挑战”:中小学教师何以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