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域社会治理案例交流——“五红”引领乡村“善”治(铜鼓县棋坪镇乡村红色治理实践)

幽居村位于铜鼓县棋坪镇西北部,地处群山环绕中,两省三县交界地,下辖18个村民小组、三大片区,429户1786人,江西省省级红色名村,是彭德怀、滕代远等人召开过“幽居会议”、驻扎过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幽居村坚持红色文化润村、产业发展富村、平安创建稳村的治理理念,以“小事不出户、矛盾不出村”为目标,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基层治理”机制,实施红色引擎、红色血脉、红色家风、红色驿站、红色标签的“五红”治理模式,社会环境保持着零犯罪、零发案、零事故、矛盾零上交、零邪教活动的“五个零”目标,初步构建了以“红”促治、以治促安、以安促富的新时代“老区”,呈现出传承创新的生动“缩影”。

一、点燃“红色引擎”,夯实政治根基。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治理理念,落好党建“一颗子”,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一是推行“党群联系卡”制度。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头羊”作用,明确党支部负责人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带领党员村干、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下沉村民小组。在三片区三网格基础上,依照“1+2+N”配队模式,选优配齐1个党员、2个村民小组长、N个网格员,探索网格治理新模式。二是推行网格治理“三单法”。制订了《幽居村“红色网格”管理制度》,按照“群众点单、村委派单、党员接单”的方式,构筑群众反映、网格队伍收集、综治中心分类派遣、相关干部问题处置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党员干部坚持“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每月开展“主题党日+自选动作”活动,主动认领“民生需求、矛盾纠纷、移风易俗”等事项清单,把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三是推行村务“码”上公开。坚持村集体重大决策、财务收支、预决算、村民建房规划及审批、土地征用费等情况“线上”公开,群众不出户就知“天下事” 。

二、赓续“红色血脉”,树牢红治信念。革命传统春风化雨,滋润了老区人的初心和信仰。在“三线五区”框架下,对标对表“四个有”、“四个一”部署要求,着力打造“红色名村”一是守护红色记忆。整合修缮了老区人守护百年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幽居会议旧址、幽居烈士公墓等红色旧址,筹建了“红色名村”标识、革命纪念雕像、红色记忆陈列馆,绘制了革命故事壁画,初步建成了以“湘鄂赣革命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示范地。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党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乡贤等自发成立红色历史志愿服务队,围绕“有史可讲”,开展“挖掘红色故事、记录口述史、挖掘战斗史、重现革命史”行动,组织“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开发出《一把军号》、《一次幽居寻根,一场红色洗礼》等多门微党课,2021年以来,自发承办县内外党政和社会团体红色研学活动40余批两千余人次,“处处是风景、人人做代言”的和谐平安老区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三、传承“红色家风”,遵奉德治乡约。深入挖掘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勤勉节俭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民主法治村建设同频共振,续写了新时期“村规民约”。一是开展“新时代乡风”传习活动。开设微党课,建设法治长廊,举办“道德大讲堂”,定期邀请党员干部、驻村民警、法律工作者、长者乡贤举办党的历史、法治建设、党的政策、传统文化、家教家风等宣讲活动,选树“学习达人”,奖先进促后进。坚持移风易俗,张榜公布违反村规民约情况,源头上治理乱办酒席、邻里不和等难题。二是开展“树新风”道德评议活动。通过“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方式,设立“道德红黑榜”,每季度开展一次“防疫先锋”、“红色家风”、“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庭院”等评选,每年坚持开展“重阳敬老爱老”活动。村镇联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身边榜样,形成了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

四、打造“红色驿站”,做实法治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治理平台,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一是推动综治中心标准化。严格遵照村级综治中心统一建设标准,按照“四室一窗口”建设要求,配齐综治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和公共服务窗口。依托基层警务室,设立“红袖章”执勤岗,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平安宣讲等活动。利用“平安江西”、“江西党建云”等智能化APP,建立完善数字台账,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二是织密社会治安防控平台。引入“前端智能摄像头+监控平台+手机APP+监控屏”集成系统,做到了全村18个组和集镇商铺、关键路口住户、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治安防控全覆盖,实现了“村情村况实时看、安全隐患即时除”的立体安全网。三是设立“边界联防工作站”。边界区位因素导致幽居周边曾经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的“是非地”,为此,幽居村提出“边界居民联谊、边界平安联建”工作思路,与棋坪镇大梅村、修水县黄荆村党组织探索建立边界联防联建机制,组建“党员联勤队”,构筑边界疫情联控、警务联处、纠纷联调的“人防”屏障。

五、激活“红色标签”,培育自治队伍。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构建平安老区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自治新局面。一是创建“红色评理站”。推行“村民说事”制度,以“说、商、办、评”为核心内容,构筑争议管理、协调、解决的全闭环流程。成立“红色评理团”、“红色和事佬”组织,发挥村上“五老人员”、五十年党龄老党员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威望优势,力争化解矛盾抓源头、确保矛盾不出村,切实保障村民说事制度落地实施。二是设置“红管家”。以“利于管理,便于服务”为原则,采取“一小组一组织、一楼房一管家”办法,从退休党员村干、烈士家属、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各小组“红管家”。通过联动红色网格,发挥“红管家”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示范员“六大员”作用,落实“四清四报”制度,构筑防疫、禁毒、反邪教、矛盾调解群众防控网,各类信息及时梳理上报,确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成立“幽居红嫂”志愿队、“幽居爱心之家”。大力弘扬幽居革命故事《一把军号》的“叶大嫂精神”,号召村民妇女加入“幽居红嫂”志愿队,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亲情连线云团聚”、“坚守一生,感恩有您”等活动。

来源:铜鼓政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江苏盱眙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丨漳州长泰:纵深推进“数字 ”乡村治理 提升群众满意度
安徽铜陵郊区网格化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
瑞金:弘扬苏区精神,打造浸润红色基因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柯城区委书记发表署名文章谈乡村振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