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线面”多维发力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麻栗坡县麻栗镇党委书记  王 超

麻栗镇是全州唯一一个有边境线的城关镇,全镇共有12个行政村、5个城市社区,边境线长17.7公里。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主线,立足麻栗镇实际,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从抓实“六个好”建强党组织这个核心入手,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文山之干引领农村、城区、边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点上”突出联防联控,筑牢强边固防“屏障”。我们着力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构建边境铜墙铁壁。一是组织联建强堡垒。探索将城市社区“大党委”模式延伸至抵边村,在茨竹坝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形成以石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辐射硝厂、石家湾的“共有家园”体系,联动内沿16个村(社区)共建家园、同守国门。二是边境联防固防线。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首创“1名党员民警、2名辅警、3名村组干部+N名群众”的边境联防联控新模式,率先将联防队伍移交边境派出所管理,组建“女子护卫队”等18支群众巡逻队伍,与一线19个前哨点互为补充、连成整体。三是综治联抓护稳定。将麻栗镇“强边固防指挥中心”前移至抵边的石笋村小组。建成物防管线、技防补位、网格管面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和违法犯罪行为“3分钟”处置圈,全力做好矛盾纠纷调处、边境便道全天候巡逻和“三非”人员管控等工作,确保涉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

“线上”突出共驻共建,推动文明城镇“善治”。立足城关镇实际,我们在工作中强化“三抓三建”,推动实现三个变。一是抓联动建机制,“满盘沙”变“一盘棋”。建强“党建联盟”和5个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大党委”统筹调度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党建活动,撬动全县7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152名在职党员“组团”下沉服务社区,推动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联合治理”转变。成立商圈党建联盟,打造“拥军一条街”,退役军人持优待证等证件可在商圈“打折购物”;打造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站,帮助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等解决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开办“幸福食堂”,为社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营养餐,托起老人们的幸福晚年。在“2·11”“3·25”疫情期间,组建24小时线上物资保障专班、推广物资供应线上APP、设立物资投放站,形成城区战“疫”的“麻栗镇经验”。二是抓核心建体系,“千条线”变“一张网”。健全党的基层治理架构,在城区59个小区全覆盖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推动完善配套设置,实现老旧小区展新颜。培育“红色物业”,打造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品牌,让华宇河畔等小区“失管”变“示范”。健全群众自治组织,提升群众自治水平。比如盘龙小寨村打造“暖心驿站”,实行群众道德积分制管理,激发乡村善治活力。同时,通过“党建+全科网格”,建立5级包联(社区书记+片长+网格长+小区业委会主任+楼栋长、街巷长)的全科网格责任体系,将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治理要素整合纳入“一张网”,实现“党建引领、一网兜底”。三是抓创新建平台,被动“坐诊”变主动“问诊”。在全州率先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社区等多家单位力量,成立联合党支部,建成联合调解中心,形成“源头管控、联合化解、回访问效”的矛盾纠纷多元联调化解模式。首创“智能化家庭治安积分预警”平台,设定“红、橙、黄、绿”四色预警,将家庭成员涉及的案件、夫妻矛盾、家暴、债务等20项隐患风险量化赋分,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成功预警化解矛盾纠纷370起,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的情况。

“面上”突出共治共享,推动美丽乡村“蝶变”。我们在工作中狠抓绿美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转变民风民俗,推动乡村“绿美富”。一是建设绿美“塑形”,建立“支部+党员+群众”的共治共享模式,构建“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群众行动”的组织动员体系,推动家家户户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打造绿道花带,实现一步一景、处处不同,打造出石笋、石家湾等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新样板,建成绿美村庄50个,实现绿美村庄连线、连片推进。二是发展产业“健体”。坚持“规划引领+特色优势+差异发展”,围绕打造以县城区周边村寨为核心的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抵边一线云海观光、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主干道一线红色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示范区的“一核两线三区”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依托“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巴西菇、砂仁等特色产业。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回引本土乡贤资源,大力发展万寿菊、砂糖橘、油菜花等产业3000余亩,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2022年全镇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20元。三是培育乡风“铸魂”。选派17名村级法律顾问,开展“送法进村”,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定期开展“清廉家庭”“身边好人”等选评,厚植文明乡风。在9个抵边村小组开展感恩教育,让“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深入人心。通过组建“振兴”志愿服务队,设立“最美家园”“强边有我”等18个服务项目,打造乡村电商服务站、农村家政服务点、少年儿童之家等村组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送技入户、送教上门、送美进村,搭建起干群“连心桥”。我们的盘龙小寨、石笋村群众自发地用“中国共产党万岁”替代了神龛上的“天地国亲师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我们能为、应该为全县、全州做什么?应该为全县、全州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认真落实“三个工作法”和“三个马上”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一核引领、多元参与、全域推进”社会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引擎工程实施方案
“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的丹阳探索
云南绥江:“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营造基层治理新局面
“四治”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大宁县“1322”思路,探索村改社区新路径
360doc网文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