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动听的情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这首《定风波》为苏轼所作,词中提到的点酥娘,名唤柔奴,是苏轼友人王巩的小妾。王巩,字定国,在苏轼乌台诗案受牵连的二十几人中,王巩受到的责罚最重,被贬到岭南的荒僻之地宾州。朋友受到自己的牵连,苏轼感到非常的内疚,他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刚开始的时候,苏轼不敢与王巩联系,认为王巩一定十分怨恨自己。而王巩终究不是普通的世俗之人,他并未因为贬谪之事萦心,反而写信安慰苏轼,两人遂在书信中相互交流起养生之道。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有《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云:

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

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

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

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

元丰九年(1086年),王巩奉旨北归,苏轼设宴为好友接风洗尘。两位好友多年未见,而王巩却和苏轼想像中的大不一样。不仅脸上没有被贬谪的苍苍落拓之容,反而精神焕发更胜从前。苏轼大惊,追问缘由。王巩却笑而不答,只叫出侍妾柔奴来为众宾客献歌。柔奴怀抱琵琶,转轴拨弦,轻启珠唇,歌喉婉转。苏轼之前见过柔奴,知道她才貌双全,而如今更加妩媚动人。苏轼不解,难道宾州竟然是个好地方?

王巩告诉苏轼,当年被贬出京,家奴歌女纷纷散去,只有柔奴一人留下,毅然随着王巩去了宾州。在荒凉的宾州,王巩著书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温柔慰藉,催促奋发。宾州的生活虽然十分困苦,然而有了柔奴陪伴,使王巩熬过了最为艰苦的岁月。

听了王巩的话,苏轼深深感慨两人的患难情深。他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陪伴心爱的人流落天涯,无怨无悔,安之若素,苏轼对柔奴大加赞赏,遂填词《定风波》一首,来赞美柔奴。

柔奴,复姓宇文,本是洛阳城中大户人家的女儿,小时候家境优越,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家道中落沦为歌女,被王巩收留。柔奴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她医术高明,同情社会底层弱者,亲自上山采药,以其一身医道救治岭南百姓,被誉为“神医”。

什么是真情?是与心爱的人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气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坚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只要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便是心安之所,任何磨难都不足为惧。

宇文柔奴一语道出世间最动心的情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为歌女而作的《定风波》,随遇而安是最好的处世哲学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苏轼《定风波》
古诗词日历 | 苏轼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之美:此心安处是吾乡
每天一首诗:此心安处是吾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