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垂褶款式制板方法解析


 垂槽款式在服装造型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式样所不能替代的。许多裁剪师更喜欢将纸样完全放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甚至有人直接用织物本身进行立体设计。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当然这是一种创新思维,获得新设计效果的最快方法。

如果只是为了求得一种新的裁剪方法,检验榴榈在人体上的效果或测试织物的悬垂性而设计垂褶时,所有的裁剪师,甚至是那些喜欢在平面上裁剪的人,都会用一种或另一种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但是,我们无需放弃平面裁剪法。许多众所周知的、广为流传的传统式垂褶完全可以用适当的平面裁剪法完成。我们可以仔细分析和理解所给垂褶的细节,必要时做一些实验。即使所有采用平面裁剪法裁出的垂褶纸样,也都必须拿到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检验,以观察其垂褶量是否饱满、垂榴位置是否正确等,我们也往往可以用以下介绍的原型修正法,更快更准确地进行纸样的实际设计和裁剪。
不同式样的垂褶
在垂褶设计中,我们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折叠方法:
(o)松式垂褶 只有一端缝合,如褶裥、圆形褶裥、喇叭形褶裥、瀑布形褶裥等;
(b)两端缝合的垂榴
{1)紧裹在身体上——紧绷效果;
(2)向某一方向自由悬垂;
(3)花式垂褶,可出现各种各样的“悬垂”效果;
(c)渐层榴或斜褶 它们的一端不打褶。它们可以向不同方向折叠,如从一点向四周发射,其折线或连接或相交,产生许多有趣的效果。
在进行垂褶的平面裁剪时,我们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判断垂褶的特点(紧的、松的、柔和的等等),垂褶的位置,特别是与造型省道有关的垂褶位置,以及满足适当放宽量的褶裥深度。实际上,在我们进行纸样设计前,通常先要估计一下所需的褶裥放宽量。如果可能的话,还需用织物进行试验。


垂褶的深度
当判断垂褶深度时,我们应该牢记,一般的垂褶,甚至是不太深的垂褶,需要6-8cm额外的材料(即3-4cm的两倍)。比如,对于两个垂褶来说,要在纸样剪开位加入12-16cm的量。浅而短的垂褶需要量少一些,约4-5cm,深而长的垂褶需要量更多,约为10-12cm,有时甚至多达20-25cm。
应该从效果图上判断褶裥的长度,特别对于渐层褶,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要考虑到。长褶通常比短褶深,如果基础纸样不留出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这些长褶就不能完全达到它们的长度。但如果我们在人台上设计不同长度的褶裥,就会很容易。
最后,织物的质地和厚度影响着褶裥的余量。质地柔软而轻薄的面料,如丝绸织物、雪纺绸等,应该增加褶裥余量;而厚重、粗犷的面料应该减少余量。
当褶裥小而多,且紧密地垂直排列在前中线上时(如图7-1,款式A),我们可以根据褶裥长度,较容易地估计出这些褶裥所需的余量。一般的褶裥效果,可通过加倍褶裥长度获得,而对于排列更紧密的碎褶而言,增加的长度一般是原长的2.5倍或3倍,有时甚至更长。将雪纺绸折叠而形成的褶裥长,为原长的1/4。而用毛质或花缎折叠成的褶裥可能显得太笨重、太单调。
要想获得一些判断褶裥丰满度的经验,惟一的做法是: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和不同织物反复实验,并记住加入不同余量产生的效果。



垂褶款式的适体性
在许多有垂褶的服裝中,褶裥的加入完全取决于服装的适体性。如果服装不贴体,那么加入的余量就不能有效的形成垂褶,反而看起来有些杂乱,厚重。
垂褶在许多晚礼服的设计中非常重要。它保证了服装正确的“造型线”和适体性,即在确定垂褶的位置和深度前,保证了服装的松紧度。
基本方法
给垂褶加入余量的标准方法或原则是,剪开纸样并展开一定间隙。这称为剪切法。
方法1有两个重要的变化:
(a)对于褶、裥、碎褶而言,上下完全剪开;
(b)对于喇叭形褶裥而言,应当剪切至某一点。
方法2尽管用得少,但它可以塑造一些特殊的垂褶效果。我们可以增加垂褶部分的放宽量,形成褶裥,同时调整纸样的形状。
其他方法,当你觉得方法1使用起来太慢、太复杂,而方法2又不适合时,可以考虑一些较简单、较实用的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包括一些对纸样最终效果的推测,通过视觉对细节进行调整以及一些立体设计。比如,在平面纸样上以设计 把在平面上裁出的所有的“垂褶”纸样,放在人体模型上检验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这当然是一种立体裁剪方法,也是对所有这些方法的补充。
方法1——剪切法
这种方法常常按褶裥的方向,将已画出的一条或几条线剪开,如草图所示。但没有必要对每个单独的褶裥都做这样的处理,即剪开每条线,这取决于褶裥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及设计的细节。一条剪开线往往能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褶裥。我们主要应该做的是,将剪开线向适当的方向展开。这样就为形成一个或更多的褶裥提供了足够的加放量。但是,当褶裥少、相互分离且在特点、深度、长度方面非常明确时,我们要分别剪开每一个摺裥。
当我们从上到下剪切纸样时,无论是松式垂褶(圆形褶),还是两头缝合的榴裥,它们两边加入的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把这些零散的样片重新正确地拼合起来,并且像褶裥那样把余量折疊起来,使相互分离的部分重新达到平衡。
当剪切至某一点时,即褶裥在端点处消失,剪切既可在纸样边缘作,也可在省道尖点作。因此,增加渐层褶的宽度有两种方法:既可以加入余量或从省道中加入,也可以采用原型的造型省,或为此目的而加入另外的省道(见裙子)。在此过程中,省道常常是闭合的,省道量全部都加入到垂褶中。尽管这些省已不在原位上,但它们却转化成了“垂褶”(这种简单垂褶的例子已在处理省道余量的基本过程中介绍过)。
因此,胸腰省在垂褶纸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做:
(a)由胸腰省转化为垂褶;
(b)通过另开剪口增加垂褶深度;
(c)根本不用胸腰省,仅将其移位,比如,把胸腰省移至腋下。最后一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胸腰省不能加入其他褶裥中时,因为胸腰省所在位置不宜形成褶裥,即它们的方向不一致(见图7-10,款式D)。
在每一种情况下,当使用衣身省道作垂褶时,既可对标准省道处理(一般省长),也可对增加的省道进行处理,后者尤其是当服装要求十分合体时采用。尽管在真正的款式造型中,胸围线或胸围线以上较紧(如无带弹力短上装),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增加胸省量,以加大垂福深度,产生合体的服装。
在有些情况下,原型的两个基本省道必须重新分配,比如,在使用省道之前,平均分配省道量,得到相同的宽度。对这些量可直接打褶,也可通过剪切、展开,增加折叠量后再打褶。
当我们研究褶裥式样时,有必要了解哪些褶来自于省道,哪些来自于增加的裥为主的“平面立体设计”。剪切线,即从剪口到纸样边缘的线。省道通常与体型的轮廓线及较紧身的服装有关,这样就得到了由省遭转化的垂褶。两者都是把织物按人体曲线的凹凸进行造型的结果。服装越合体,省道量越大,叠入的量也越多。
在平面上学习垂褶纸样的惟一方法是模仿大量能图示说明标准方法的合适的例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纸样设计;仔细考虑和分析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重要的细节。在立体裁剪中,由于最终效果很快就达到了,以至于我们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予以发现、研究和理解。而当我们再进行相同款式纸样的平面裁剪时,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对垂褶款式的所有纸样来说,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实践。


垂直衣身
款式A 这里展示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垂褶式夜礼服衣身(也许是一件罩衫),用它能充分说明标准裁剪方法。它的后片是一般造型且腰身合体,
腰线以下的延长部分可在以后加入。
胸省和腰省有助于增加褶裥的丰满度。既然服装很合体,特别是在腰部,那么就要增加后腰和侧缝的收进量,以加大樱省(如图7-1中的2所示),延长胸省和腰省,使之交于X点,然后从前中线上一点Y剪至X点,将两个省道闭合,这样,就使前中线增长了8-10cm,这是必须增加的量。
从X点剪至侧缝,分别将前中线的剪开省展开,X点处展开2-3cm,这样就给前中线加入了更多的余量。用同样的方法在此剪开线上部、下部再剪开两条剪切线,分别展开4cm或更多,以使前中线总长至少是前中线上垂褶长度的二倍。根据织物的重量和质地确定切口的展开量(在初步进行效果实验后)。如果有必要,X处可展开更多。如果要将衣长延长至腰线以下,应在腰部为切展量留出一定空间;或者如果纸样已达到腰部以下,将腰线剪开即可。
完成纸样后,沿边缘将领线剪出。前中线的门襟翻边也许非常分散,将其置于折叠的前中缝之上;或者当其自然成为衣身的一部分时,可置于前中线之内,同时相应要减少前中线长(如虚线所示)。门襟翻边宽度的一半为2-3cm。
款式B 这是方法1的另一个实用的例子。这一式样最明显的款式特点是:
在前中线处有一块窄的镶片,将其上部余量沿各个方向折疊起来——从肩部、袖窿、到侧缝。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垂褶的余量主要通过切展纸样边缘得到,而来自于省道的量很少。
将腰省增大1-2cm后,从胸围线以上2cm处开始勾画镶片轮廓;镶片上部较宽,从前中线开始沿它的曲线在每隔2.5cm处作标记,确定出6条剪开线位置(仅到胸围线以下)。A-B曲线长为15cm,增加领围线长。
剪去镶片后,从前片剪至X点,并闭合两个省道于X处,注意,应剪开腰部空隙,使得长衣片的腰省闭合后,纸样能保持平整。
在纸样剪开线中,有3条从肩部起始(肩端点、肩颈点、及其中间的点),一条从袖窿起始(胸围线),两条从侧缝起始。分别画出这些线并剪切、拉开,如图7-1中的4所示。根据织物类型,将每条剪开线拉开4-5cm,此时长度至少为原长A-B线的两倍。但是,如果将余量分成几个褶裥量,就需要加大每个褶裥的深度6-8cm(3-4cm的两倍)。
沿腰部剪开,并留出8-10cm褶裥余量。这样除了在镶片下部形成褶裥外,沿镶片边缘也形成了各个方向的褶裥。


柔软碎褶裙——陀螺型(上宽下窄型)
这里给出的所有款式都有柔软的碎褶,尽管这些榴的安排方法不尽相同,并且所有余量都是从腰部剪开得到的。
在所有情况下,标准原型的底边宽(如120cm)都减少了15-20cm。超短裙底边的最小宽度通常与臀宽相等;对于稍长的裙子,下摆最小宽度比臀宽宽出5-6cm。这种廓型——臀部加宽,下摆变窄,称为陀螺型。此款的大多数后片是平整的,只在下摆侧缝处收进。
如图7-2中的4和5所示,对于靠侧缝的褶,可以从纸样边缘开剪;对于直的或稍微斜的褶,可形成垂褶效果(如款式D)。其方法是:从腰部向下剪至开始于底摆,井用别针别住的省尖点。下摆宽度总能够移至上部(如立体裁剪所示),这就是陀螺型的基本纸样。
因为底摆减少量不能低于一定的限度(在标准原型中,1/2底撂大的减少量为8-10cm),因此,腰部余量就要沿一半纸样的边缘,前中线及侧缝获得。在特别夸张的款式中(樽型裙),可以从腰部直裁到底摆,至底摆处以一定曲度向内收进,如图7-2中的3所示。
款式A 图7-2中的1和2,是最简单的一种式样。从底摆剪至裙中部,这样,上部展开的空隙量就与下部省道被别针别进的量(5cm)一样宽。无
论底摆侧缝处的收进量是否增大,我们都可通过侧缝省(4cm),甚至是向外倾斜的侧缝进一步增加腰头空隙的宽度。这样,所得到的8-10cm或12cm的量足以形成一个深而小的褶,或一些碎褶。



款式B 将点X向下移至膝线(图7-2中的3),增大X点以上的宽度(10-12cm),其宽度还可通过进一步收进侧缝和前中线得到增加。在此款中,这些宽量被收进深的“箱型”褶裥中。
款式C 我们可切开几条从腰部至侧缝的线,并分别展开不同的宽度,得到不太相同的效果(如图7-2中的4),最长的剪开线达8-10cm甚至12cm;中长剪开线达6-8cm;最短的达4-5cm(如图7-2中的5)。
款式D 在这里,我们可将侧面的垂褶分别缝入后片和前片的镶片中,也可得到陀螺型效果。
在标准原型中,镶片要比一般的直,把它剪去。画出至臀围线的侧缝轨迹,并使用下垂的折叠部分(图7-2中的6)。
在无侧缝的裙子中部(图7-2中的7),标出上环褶的位置,并量出曲线AZB的长(Z在育克线以上2-3cm处)。这就是纸样沿着A-X-B向上延长到上部所必须的长度(40-42cm),在底摆处标出5cm的省道量。
将纸样从底摆裁至膝线,将膝线以下5cm的省道别住。上腰头展开量必须足以使A-X-X-B的长满足上环褶所需的量(约40cm)。根据要求,可向上或向下移动剪开线的终止点,以增加或减少A-X-X-B的长。
考虑到第二条环褶的悬垂效果,我们应将腰头稍微向上抬高3-4cm(这个量可选择)。当裁剪后,要注意垂褶的饰边效果。


裙子臀部的垂褶——带状效累
图7-3所示都是带状效果的例子。许多垂槽几乎紧紧地绷在臀部。前两个款式是育克式裙型。它们只是各种裙子款式中的一种。还有一种,仅在裙子的臀部出现同一方向的褶裥,这些褶裥一般沿侧缝垂直排列,但也有例外,即底摆余量全部集中在前中线处(立体裁剪可以显示这一效果是如何得到的)。
款式A 沿前中线垂直分布的育克式褶裥——没有侧缝并与后片连起来裁剪(后片无省道或有省道)。按标准原型画出其轮廓。从腰头开始沿后中线向下18-20cm定一点,从腰头开始沿前中线向下12cm定另一点,以适当曲线连接两点,即得到育克形状。然后,在育克上设计四条剪开线,均与腰省相连,以达到非常合体的效果。纸样边缘无剪口,腰省提供了所需的所有余量。第一条剪开线位于腰线以下2-3cm处,最后一条剪开线位于育克边缘线以上2-3cm处,其他两条位于中间。
上面三条剪开线与较大的侧缝省相连,如图7-3中的1所示(三条剪开线沿侧缝省的排列距离比沿前中线上的排列距离大),最后一条剪开线与较小的后腰省相连(省长为2-3cm),后腰省来自于后片的总腰围减小量。
首先沿侧缝省剪开(沿X-Y),然后,沿前中线分别剪开剪开线。闭合整个侧缝省(曲线XY),将前申线上的剪开线均匀展开。最后一条剪开线与后片相连,也可将省捏去。给12cm长的前中线再加入15-18cm,使前中线成为原来的两倍多。如果某款式或面料要求更多的余量,可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二条后片省(作一条单独的长省遭)或加大育克深。
款式B 是一个从侧缝引出在前片交叉的育克式样。它的裁法与款式A相似。但这里只用了侧缝省(没有必要使用全部的侧缝省量)。前片的剪开线更长,展开量更大;褶裥余量集中在一点(即集中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款式C 如效果图所示——展示了环绕臀部的直片式褶裥效果。注意效果图,腰线在前中线处凹陷。
款式D 是在直筒式裙型基础上裁剪的。它的底摆已收进了10-12cm,而且可在侧缝处进一步收进。使底捆宽度达到最小值(100-106cm)。最后一条剪开线一靖位于前中线上距离腰线以下10cm处,另一端位于侧缝上距离腰线以下15cm处,剪开它。把前腰省进一步移向侧缝,减少省长,直至省尖与第一条剪开线平齐。
从前中线剪开这些线。最上一条剪开线只剪至小省道处,闭合省道,使上部剪开线展开。其他剪开线展开量随款式而定,在这种情况下,褶裥部分的丰满度适中,使所增加的14-15cm长度是垂褶部分长度的两倍多。
沿着剪开的部分重新画顺前中线,像通常那样失去或获得一些量(图7-3中的5),要画直侧缝,臀部或臀部以下必然要失去一些量。如果有必要,以后可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一步紧缩褶裥量。



最后,在前中线增加额外的底摆宽,以便在臀围线以下形成喇叭状褶裥。如人体模型上立体裁剪所展示的那样,将前中线向上聚集所形成的褶裥看起来非常自然。上部褶裥越深,底摆褶裥就越深,如褶裥长为12-13cm(见下一款式)。
款式E 是用同一种方法裁剪的,只不过其褶裥效果更明显。最下一条剪开线一端位于前中线上距离腰头14-15cm处,另一端位于侧缝上的臀围线处。切展四条剪开线后,前中线大约增长了25cm,几乎是榴裥部分总长度的三倍。前中线底摆处也要加入更多余量(15-18cm)。
我们可以把这些余量分成4-5个明确的垂褶,而不是将它们缩拢成一些小而紧密的褶子。


交叉式褶裥罩衫
这种传统的褶裥纸样有许多有趣的特点,比如,它展示了如何从省道获得较短的褶裥,而较长的褶裥要求另加剪开线。前者没有达到胸高点,而后者却通过并超过了胸高点。
问题是直开领的长度。即从N点沿前中线下落的位置,往往由于交叉的位置或斜度不合适,使得N点过高。图7-4中的1展示了点N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当然其他位置也是可能的。倾斜线可始于上部不同的点,或截止于腰线(距前中线12-13cm处)或截止于侧缝底部或其上。无论哪种情况,点N在前中线上的位置都不同。对于这一点,一开始就必须予以注意。
这里所用的交叉线,能反映一般的操作方法,它始于距离肩颈点5cm的肩省处,止于侧缝底边以上5cm处。这条交叉线较紧,交叉起来较困难,使得直开领位置过高,这样就要求我们对出现的问题作检查(在某些款式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款式A 给出了一种基本的方法。我们甚至从效果图就能看出褶裥比较短。
它们从胸省出发直到加大的腰省,腰部很合体(这一点可在人体模型上得到证明)。
用一整块前片原型,如图7-4中的2所示,画出交叉线S-Q,每个加大腰省2cm,以增加前中线腰部收进量,增强腰部形态。把交叉线以外的纸样部分剪去。最后一步,根据款式要求,加长腰线,如图7-4中的5所示。



从左腰省引一条与交叉线SQ呈直角的线,沿此线剪至X点(图7-4中的3)。闭合腰省。P点展开的空隙使SQ线边变成折线。耍想使SQ线变直,应延长肩端点至R点,它增大了褶裥宽度(Q-R线约6cm),这一褶裥是由于闭合左腰省得到的。
从腰线与Q点的中点Y引一条线至右腰省尖X点。剪开此线,并捏合右肩省。两省尖交于X点(图7-4中的4),衣片左侧张大的大空隙形成了15-18cm的余量 (这里总长约33cm)。现在除了左肩省外,其余所有省道都集中在左侧缝处形成的一个大褶裥中。
在这里,有必要对左肩省起的作用作以解释:它留出的开口加长了交叉边长,并使N点下移。如果交叉边的左侧松弛(即交叉边弯曲),那么这一点在人体上的位置就不像纸样上那么高。要形成较紧的交叉线,就必须将省闭合。此时,褶裥中加入的余量就过多了。
进一步下落N点:
(a)交叉边由于被加长而获得更多的松量(图7-4中的3);
(b)交叉边可沿侧缝下落(图7-4中的4虚线所示),并减少那里及胸围线的宽度;
(c)交叉边可稍微弯曲(过N的边下落2-3cm),胸部损失了一些量,但褶裥量不减少(图7-4中的5);
(d)也可用另一种方法使交叉边变弯曲,即保留足够的胸宽量,但基型减少了一些(如图7-4中的3所示的最初虚线)。这取决于款式的细节设计,织物类型及体型,对于一些厚重粗犷的织物,减少褶裥余量,可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有些体型,减少褶裥余量却不合适。
款式B 是另一种式样,它的上部被折在垂褶里(如图7-4中的6所做的调整)。
款式C 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褶裥位置较高,此褶裥通过胸部直上肩部。从侧缝中部剪至X点,再由X点剪至Z点。将X点展开5cm,这样给侧缝上的褶裥加入了相当多的余量,上部剪去同等余量(如果要增加垂褶余量,那么上部减少量要少一些)。如果加长交叉边,则垂褶更松弛,同时N点下移。这样便形成了轻柔的碎褶效果。
这个交叉褶,可以缝入侧缝,也可以一直延伸至后片,有时,可作为饰带环围于腰部。
方法2——增加余量法
我们最好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对这种方法加以说明。如垂榴式育克款式就是非常合适的例子。
方法2的实例
款式A 是一种圆形垂褶育克。
裁掉领围线后,沿前中线下落2-3cm取一点,在距离肩颈点4cm的肩线上取一点,画出育克轮廓线,育克宽为8cm,然后沿A-B线将育克剪去(图7-5中的1)。测量出并记录育克底边A-B线长。然后,为形成两个环形褶裥加大原育克宽15-18cm(图7-5中的2),量出育克新的外边长a-b线,将A-B线与a-b线两者进行比较,用收省的方法将a-b线长减少至同A-B线等长,使a-b线与原型相配。我们要注意,这样做改变了育克的形状——使育克变直了。这种改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就不能给褶裥加入适当的余量。
注意,仅靠剪开育克来加大垂褶深度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垂褶式样的深度和宽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它只有经过以上的变形,才能满足垂褶的要求。
理论上讲,也可以从育克的上边线获得余量。我们可先剪开上边缘,再将其展开,恢复它的原长(图7-6中款式A)。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肩端点的投影点很快与前中线的延长线相遇并相交,因此对育克上边缘进行切展不太方便。
款式B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款式B是一种不对称褶裥,只有一个肩上有。松弛的垂褶式育克或“围巾”(两种形式),是超过原型前中线延长至左衣片的部分,将它剪开。榴可缝入肩缝(一种形式),也可折叠在后片缝合的圈环(围巾)垂挂在肩部四周,这两种情况都涉及不到前中线。因此,余量直接加入肩部的延伸部分,并向前中线逐渐减少(图7-5中的4)。



当量出育克上下边缘长度后,通过收省减少上边缘线长,使其恢复到A-B线原长(图7-5中的5)。所有省道量都收到领围线中。
款式C 如图7-5中的6所示,有一个松弛的垂褶前片。把垂褶底边缘与服装一边分开。用方法1、方法2均可实现。
把2-3个褶裥的余量紧密地聚拢在肩部,正如款式B所示。通过收省减少褶裥上边缘长,使其恢复原长。将省道量全部收进肩部,以免破坏船型的领围线。这些褶也可通过剪切肩部获得(方法1)。上部的短褶可与胸省相连,较长的褶可剪开至底边和侧缝。
方法2的实例
这里进一步给出方法2的实例。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垂褶领口”褶裥。尽管它只给出了制作简单垂褶领的基本方法,但却是完成任何式样和深度的垂褶领的系统方法。
款式A 是一种礼服后片上的深垂褶式样。它常常用于素色、紧身女装。前片裁得较高,而后片为深开式领口,垂褶盖过了领口线。
首先,在原型上画出垂褶的形状(图7-6中的1)将其剪去,并为形成两个褶裥加大它的深度,在距离上曲线15cm的后中线上取一点,另一点仍然在肩部原处,形成一条新的上曲线a-b。尽管其他款式可能会有(图7-6中的2),此款肩部没有褶裥。
因为新的上曲线a-b比原A-B线短,所以,必须剪切并展开这条曲线,使其恢复原长(图7-6图3)。上曲线长当然要与垂褶最上部的圈环深度相对应。当裁开时,应增加挂面宽(上边缘反面)。挂面丝缮为斜丝绺。
对于肩部有褶裥的式样,应延长短边B-SP,以留出褶裥量。
款式B 是另一种垂褶领——一种垂褶式兜状领(胸前装饰)。它盖在没有变化的前片原型上。因为肩部有褶裥,所以,要求肩部增加的宽度比前中线向下增加的宽度大(这一点可在人体模型上清楚地层示出)。
当剪开领围线后,如图7-6中的4所示,勾画出垂褶轮廓,垂褶底边几乎接近腰线。沿肩线增加的长的两倍(即沿B点下落)。一般要量出两条曲线的长,并用收省方法减少较低边的长,使之与A-B线原长相等(图7-6中的6)。



在最后的纸样上,将褶裥沿肩线非常紧密地排列在一起(间隙小)。如果像款式A那样用加长直开领的方法剪切纸样,就不方便,其原因在前面已提过。整个垂褶部分都要用斜丝绺面料裁剪。


其他方法
理论上讲,我们可用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裁剪出所有的垂褶式样。但事实发现,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式样来说,它却往往是一种费时、单调的方法。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捷径”。大多数打板师认为这些方法很实用。其中一些方法是:对最终效果进行推测,然后对其进行检验,调整使其符合款式设计的细节要求。其他一些较简单的方法都和立体裁剪方法有关。
立体裁剪的方法对纸样的检验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垂褶设计的最后阶段甚至是整个操作过程都放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以免增加判断错误。除此以外,借助人体模型也使垂褶部分裁剪起来更快,原型其他部分裁剪起来更方便。有时,我们也可在“平面上造型”。把纸样塑成褶裥形或喇叭形。
这里虽然没有讲述直接用立体裁剪进行纸样设计的方法,但是,那些能用立体裁剪方法的人更有优势,他们能更自信、更迅速地在平面上裁剪纸样。
下面将介绍这种包括大量插角在内的广为应用的简单方法的实例。这些实例将比以上所述的方法更具实验性。最好的例子能在通常被称为“垂瀑缘饰”的折叠纸样中找到。即互相折叠搭盖的搭叠褶。它们出现在衣領、垂胸领饰及各种各样的宽松式分割片中。


简单的垂瀑缘饰
喇叭形领是垂瀑缘饰褶裥的一个例子。这种褶裥相互错落搭叠。
用标准的剪切法裁剪纸样。不仅要勾画出领型最终的轮廓,还要画领上的剪切线,然后剪开并加入褶裥宽量。
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喇叭形领纸样。画一条简单的基本轮廓线(如效果图所示,后边是直的,不曲绕颈部),然后画三条剪开线(如果画两条剪开线,则内侧曲线太生硬),整个操作过程被大大地简化了,效率也提高了。
我们可参考原始轮廓线的长度确定加入的褶裥量(如图7-7中的1)。外轮廓线长可能加倍,或增加少许(如图7-7中的2)或很多(图7-7中的3)。标出并记住这些轮廓线长也是很有帮助的,此长接近(图7-7中的2)或超过(图7-7中的3)半周长。第一种情况,裁剪的领子能折叠,但折层相当少;第二种情况,裁剪的领子在后背处会出现叠合现象。



折叠效果不仅能在人体模型上检验,而且也能在平面上检验。我们可折叠掉剪开线之间的余量(即折叠掉剪开线之间多余的纸量,使剪开线合并在一起)。如果有必要,在人体模型上检验垂褶效果之前,就耍及时修改剪开线之间的宽度。
田7-8、图7-9展示了另一种垂瀑缘饰,它更适合于更简单、更具试验性的制作方法。这种松弛的分割片设计可能出现在衣片和裙片上,分割片的皱褶沿着它松弛的一边自然下垂(另一边缝在裙侧缝中)。垂褶部分可以看作松弛的延伸部分。因此,我们只要在纸样中增加垂褶量就可以了。



如果褶裥X-b的长约为总裙长的1/2。比如30cm,画出X-a线长为30cm。在底摆处有段平直部分,它始于侧缝终于Z点,Z点基本上是延长部分外边缘的起始点。由此画一条曲线至a点。折疊垂瀑缘饰——此时有两个搭叠褶——我们可以看到折叠的效果:如果垂饰不够深,就要向X点打剪口,增加点Z和点a之间的长度(如图7-9),通过多次实验,直到能满足形成两个垂褶深度的量(每个褶深20-25cm)。量出纸样上a-Z的长。
当我们进行这种特殊垂褶的纸样设计时,再次使用实验性方法就比用系统的剪切法更省时、更容易。
第二种式样(如图7-9)是另一种垂瀑缘饰。垂褶更丰满,相互搭叠的褶数更多。它几乎长至底摆。我们仅从前面的例子就能清楚的认识到:延长部分的自然边长是不足以达到这种效果的。必须通过打剪口加长它。所有剪切线都必须交于点X。
注意外边缘的不同形状,这一形状往往可通过把褶放在它们最终适当的位置上得以实现,即在平面上折叠,然后修正参差不齐的边缘,按次序剪开每个垂褶的底边,直到实现效果图所要求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纸样剪开时,也常常这样做。


垂褶领线
这里列出的垂褶领线都是我们所热知的传统式样。这些式样无论用方法1还是方法2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以标准的剪切法为例进行讲解。
款式A 是一种高领口垂褶领。前片领口不仅高,而且在颈部底部有两个深褶,后片领口形成v形。
无论什么样的垂褶领线,我们通常将肩省转移到腋下更为方便。有时,也可把肩省折去,用别针别住(见图7-10中的5)。所有的高领口式样都应使用肩中缝。



量出基本领围线NP—N的长(前片),把它作为一个控制数据,留待以后使用(约11cm)。
方法 过肩颈点(NP)延长肩缝3-4cm,并稍微抬高至O点(图7-10中的1),然后连接。点和前中线上点N,使其与基本领围线的控制数据(11cm)相等,否则,上边缘会过紧。
从N点引出两条剪切线,第一条引至肩颈点,第二条引至Y点,点NP到点Y的距离为4cm,从N点剪开这些线,分成两部分。
从点N开始沿领围线向上4cm处取一点P,过P点引一条线至点X,使领围线与胸省相连(图7-10中的1)。
向上延长前中线定一点N,确定领子的高度(即10-12cm)要满足颈底部的两个褶裥量。向上旋转这分离的两部分,直至上边缘长与点N到领围线的距离相等,即10-12cm。上边缘O-N长与控制数据11cm相等。点O的投射点在前中线向上的延长线上;这将使抬高的边过紧。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们可以从P点剪至X点(如图7-10中的2),并闭合腋下省,打开剪开线,直到前中线的延长线刚好与上边缘线ON相交。这样,这两个小部分的投影就不会超过交点,领围线就能恢复其适当的长度。
根据款式需要可使用胸省的其余部分。
后领围线呈v型,边部抬高。过肩颈点延长肩线至O点(同前片)。在后中线上标出领深(点v),肩颈点到N点的长度与领部的控制数据相等。将它与OV长比较:如果OV线太短,则抬高O点(同前片)直至OV的长合适。
注意,对于此款而言,要使用方法2,应在点N以上增加褶裥领高,并延长肩线,这样就得到了一个非常窄的上边缘,可向下剪至点X,并闭合省道来加宽上边缘长。我们可以弯曲肩缝线以减少环绕在颈根部的余量,使领型更合适。
款式B 是垂褶领围线的另一种应用图7-10中的3和4,褶子经过肩部,在侧部没有高度。在这些款式中,领围线通常在侧部剪掉至少2-3cm或更多(船形),以使褶子置于正确位置。
上边线从NP点向里2-3cm处向下至N点,得到两条虚线,一条到Y点,在合并的省道附近;另一条至Z点,画出4cm。所有线条相交于点N。
从N点向上剪两个小片作为前中心线高度(10-12cm)。从点P剪至点X,并闭合部分省道,以防止前中心线以上的部分张开。
款式C 图7-10中的5、6、7,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垂褶的效果,先作一个长V形领,其量足以拉回成“心形”领围线,在转角中夹入垂褶,闭合省道以后(在另一侧折叠它,如图7-10中的5),画出成形的领围弧线,置O点于该处,离闭合省道最近的部分,即从前中心线以下9cm的水平线上或在胸围线以上3-4cm处。从NP点量取领围线至Q点,然后再从点Q至点N,以此为控制数据,即16.5cm+11.5cm=28cm。
剪出领围线(图7-10中的6),剪掉阴影部分。从点O画虚线至Y点或肩部的Z点。Y点在z点和NP点的中点。从点Q画第三条线至点X即省道。从点O作虚线至所有这些点。
在Q点张开缝隙(图7-10中的7),省道完全闭合。在上部移出两小部分,给肩部以略微弧向上部的弧线,加长最外的边线。用线连接NP点和N点,该线应该与控制数据28cm相等(或接近)。它可以再弯一些,增加O-R线的垂褶的宽松量。
当Q-R线的宽度集中在一起或拉开时,领围线将形成其正确的外型(心形)。
Q——R线的宽度(9-10cm)可以通过增加部分腰省来增大。这样会增强垂褶的效果,但也加宽了领围线。

款式D 是不包括胸省量的垂褶放量的例子,因为在胸省的位置有褶裥。在剪切褶裥以前,省道必须得转移到其他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装袖子造型设计与纸样处理
立裁教程!女装省道设计与转移!(9种省道立裁)
初学纸样必读-上装款式造型变化及纸样设计
动漫COS服装设计三大重要因素(上)
袖子纸样变化 | 泡泡袖、喇叭袖、灯笼袖、羊腿袖
造型裙与圆裙中褶的使用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