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节风,历节风痛,历节风候,历节根原,厉风鹤膝风,厉风膏,历节痛风(即白虎历节风),历节风方一十首,

历节风候

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

历节风痛

独活 羌活 松节

各等分,将酒煮一炷香,每日空心服一杯。


历节风

论曰∶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治历节风。身体骨节疼痛。不可屈伸。举动不遂。羌活汤

羌活(去芦头三两) 桂(去粗皮) 芍药 熟干地黄(焙) 葛根(锉)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各二两) 甘草(炙锉一两半) 防风(去叉) 当归(切焙) 芎 (各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酒半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同煎至一盏。

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

治历节风。日夜疼痛。黄 汤方

黄 (四两) 防风(去叉)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半) 芎 (一两) 麻黄(去根节煎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枣二枚去核。生姜一分劈碎。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

治历节风。手足曲戾。言语错乱。茯苓汤

赤茯苓(去黑皮) 防风(去叉) 当归(焙) 白前 干姜(炮裂) 甘草(炙锉各二两) 独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先用水三盏。黑豆半匙。枣二枚劈破。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半。去滓入药末五钱匕。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

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附子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黄 (四两) 甘草(炙锉半两)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五两)

五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生姜一枣大劈碎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治历节风疼痛不可忍。紫桂汤

桂(去粗皮) 防己 赤茯苓(去黑皮) 芍药(各四两) 人参(二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七枚) 白术(四两) 甘草(炙锉五两) 防风(去叉三分) 当归(焙一两半)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酒少许。生姜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历节风举体疼痛。防己汤

防己 白术(各四两)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甘草(炙锉各三两)附子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入醋少许搅匀。去滓温汗出治历节风疼痛。日夜发歇。不可忍。人参汤

人参(三两) 白术(四两) 桂(去粗皮) 防己 甘草(炙锉各三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入醋少许。更煎三四沸。去滓温服。日二夜一。当觉热痹。未觉加药末并醋如前煎服。觉热痹即止。

治历节风身体四肢。疼痛如脱落或肿。按之皮急。头眩身热闷。欲呕吐知母汤

知母(二两)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各三两) 白术(五两) 芍药 甘草(炙锉各三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治历节风骨节疼痛。日夜不可忍。秦艽汤

秦艽(去苗土) 防风(去叉各二两) 黄 (锉三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麻黄(去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并二服。临卧并二服。浓覆微出汗。慎外风。

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白术汤

白术 防己(各三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桂(去粗皮) 人参(各三两) 甘草(炙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入醋少许。更煎三四沸。去滓温服。当觉体中热痹。未觉加药末并醋如前煎服。

治历节风。周身百节疼痛。腰脚痿弱。防风汤

防风(去叉二两) 白术(一两) 白藓皮(二两) 桂(去粗皮一两三分) 黄 (锉二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治历节风。附子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 黄 (四两) 甘草(炙半两)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六两) 防风(去叉半两) 小黑豆(一两微炒)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历节风疼痛发歇。不可忍。麝香丸

蛴螬(湿纸裹煨熟研三枚) 壁虎(研三枚) 地龙(去泥研五条) 乳香(研一分) 草乌头(三枚生去皮) 木香(半两) 麝香(研一钱) 龙脑(研半钱)

上八味。将草乌木香。捣罗为末。合研匀为丸。如干入少酒煮面糊。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卧乳香酒下。

治历节风筋挛骨痛。不得屈伸。乌头丸

乌头(烧存性) 藿香(去梗) 缩砂(炒去皮) 白芷 甘松(去土酒浸) 干姜(炮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空心午时临卧。茶酒任嚼下一丸。

治历节风百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没药散

没药(研半两) 虎胫骨(酒炙三两)

上二味。捣研为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三服。不计时候。

治历节风四肢挛急。疼痛难忍。短气汗出。透关散方

麻黄根(五两) 天南星(炮) 威灵仙(去土各半两) 萆 当归(切焙) 人参 天麻(各一两) 赤小豆(水浸去皮焙半升)

上八味。捣罗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匕。温酒调下。食后临卧服。

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古圣散

漏芦(去芦头半两麸炒) 地龙(去土炒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

治历节风疼痛不可忍。趁痛丸

草乌头(不去皮尖三两) 生干地黄(焙) 天南星 半夏(与天南星姜汁浸一宿切焙)白僵蚕(炒) 乌药(锉各半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七丸。空心临卧温酒下。如颠扑肿痛。用姜汁和。酒研十数丸涂之。如卒中倒仆。以姜汁茶清研五七丸灌之。即醒。

治风寒客搏血气。凝涩不通。历节疼痛。甚者短气汗出。肢节不得屈伸。锡蔺脂丸方

锡蔺脂 白僵蚕(炒) 芎 藿香叶 天南星(炮) 白芷 甘松(去土) 乳香(研)枫香脂芦头) 自然铜( 醋淬各一两) 糯米(炒令黑色二两)

上一十四味。捣研为末。煮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细嚼。炒地黄酒下。食后临卧服。

治历节风。茯苓汤

白茯苓(去黑皮) 防风(去叉) 人参 当归(焙) 白前 干姜(炮) 甘草(炙锉) 远志皮三合)

上一十一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治历节风。独活散

独活(去芦头一两半) 玄参(一两) 生犀角(屑二两) 升麻(三两) 恶实根(锉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腹煎米饮调下。日二。

治气血衰弱。风毒攻注。历节疼痛。乳香大丸

乳香(研) 没药(研各一两) 五灵脂(去砂石四两) 乌头(炒裂去皮脐一两半)

上四味各捣研为末。再同和匀。滴水和丸。如小弹子大。以丹砂为衣。每服一丸。研薄荷酒化下。日三服。

历节风方一十首

病源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出第二卷中)

深师大风引汤。疗男女历节风大虚。手脚曲戾或变狂走。或悲笑。言语错乱。无所不疗方。

茯苓 防风 当归 白前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大豆(一升) 生姜 独活(各三两) 远志(去心) 附子(炮) 人参(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十三味切。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豆枣取一斗。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为五服。

海藻菘菜猪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出第九卷中)

千金论曰∶夫历节风着人久不疗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古今以来。

无问贵贱。往往苦之。此是风之毒害者也。疗之虽有汤药。而并不及松膏松节酒。若 旅家贫不可急办者。宜服诸汤。犹胜不疗。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又防己汤。疗风发历节。四肢疼痛。如捶 不可忍者方。

防己 茯苓 白术 桂心 生姜(各四分) 人参(二两) 乌头(七枚炮) 甘草(三两炙)

上八味切。以苦酒一升。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半。一服八合。日三夜一。当觉热痹忽忽然。

宜又大枣汤。疗历节疼痛方。

大枣(十五枚掰) 黄 (四两) 附子(一枚炮) 生姜(一两) 麻黄(五两去节)甘草(一尺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古今录验同)又疗历节诸风。百节酸疼不可忍方。

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二十遍亦可用)

上一味以炼苏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数数食面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百日瘥。

松节酒。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方。(通按 音投酒再酿也)松节(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 猪椒叶(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

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斗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四 。勿令寒冷热。

第一 时下后诸药。

柏子仁(五两) 磁石(十二两末) 独活(十五两) 天雄(五两炮) 茵芋(四两炙) 防风(十两) 秦艽(六两) 芎 (五两) 人参(四两) 萆 (五两)

上十味细切。纳饭中炊之。下 为池。 足讫。封头四十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令至醉吐。忌猪肉冷水。

又方:松膏一升捣。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数剂即愈。

又方: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并出第八卷中)

延年疗历节风四肢头面肿方。

黄 (十二分) 独活(八分) 生地黄(切三升曝干) 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曝干)

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一方无鼠粘子)又疗历节风流入腰脚方。

独活(六两) 玄参(四两) 犀角(屑) 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切三升曝干) 豉(三合熬) 鼠粘根(切三升曝干)

上七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并出第十卷中)

古今录验防风汤。主身体四肢节解疼痛如堕脱。肿按之皮急。(一作陷)头眩短气。温温闷乱如欲吐方。

防风 桂心 知母(各四两) 白术 生姜(各五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二枚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千金有半夏杏仁芎 为十味无附子)

历节痛风(即白虎历节风)

历节痛,或因饮食起居失节,或因七情六淫失宜,以致脾胃亏损,腠理不密,外邪所侵;或为肝火内动,肝血耗损;或为肢体疼痛;或为肢节难伸;或为卒然制痛;或为走痛无常;或内热晡热,自汗盗汗;或经候不调,饮食不甘。其治法,属风邪者,小续命汤。走注疼痛者,漏芦散。骨节疼痛者,四生丸。湿热痛者,清燥汤,兼痰佐以二陈。肝火者,加味逍遥散羌活川芎。脾郁者,加味归脾加羌活川芎血虚者,四物加羌活、川芎。气虚者,四君加羌活、川芎。气血俱虚者,八珍加羌活、川芎。月经先期而痛者,加味逍遥散为主。月经过期而痛者,补中益气为主。大抵痛而不敢按者,属病气元气俱实也;手按而痛缓者,病气元气俱虚也。若劳役而作痛者,元气虚也;饮食失宜而作痛者,脾胃虚也;怒恼而作痛者,肝火也;经行而作痛,血虚也。凡此皆固元气为主,而佐以治病之药。

厉风膏

《青囊秘传》:厉风膏

【处方】大风子肉5钱,木鳖子肉5钱,当归1两,细生地1两,防风5钱,紫草5钱,黄柏5钱,玄参5钱,麻黄5分,黄占2两,麻油8两。

【制法】麻油入锅,先将生地熬枯,去滓;再将当归、防、柏、紫、麻黄玄参熬枯去滓;再入大风子肉,木鳖子肉,沥滓净,熬至滴水成珠,入占和匀。

【功能主治】风湿

【摘录】《青囊秘传》

厉风鹤膝风

朱丹溪曰∶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厉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病者,须知此意,看其疙瘩与疮。若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也;若下先见者,下体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胃经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下多,气血俱受者甚重。

古人谓大风疾三因五死。三因者,一曰风毒,二曰湿毒,三曰传染。五死者,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脉死,血溃成脓;三曰肉死,割切不痛;四曰筋死,手足纵缓;五曰骨死,鼻梁崩塌,与夫眉落眼昏,唇翻声噎,甚可畏也。所以然者,由邪正交攻,气血沸腾,而湿痰死血,充满于经络之中,故生虫生疮,痛痒麻木也。

夫从上从下,皆是可治之病。人见病势之缓,多忽之。治疗大法,内通脏腑,外发经络,按法施治,亦须首尾断酒戒色,忌食发风动气、荤腥盐酱、炙爆生冷之物,消心寡欲,方得无虞也。

喻嘉言曰∶凡治厉风之法,以清营卫为主。其汗宜频发,血宜频刺,皆清营卫之捷法也。生虫由于肺热,其清肃之令不行,故由皮毛渐及腠理肠胃、莫不有虫。消其金,则虫不驱自熄。试观金风一动,旱魃绝踪,其理明矣。然清肺亦必先清营卫之气,盖营卫之气腐而不清,传入于肺,先害其消肃之令故也。苦药虽能泻肺杀虫,亦能伤胃,不可久服。胃者,营卫从出之源也,久服苦寒,腐败壅郁,不可胜言矣。所以苦参丸之类,营卫素弱谷食不充之人,不宜久服也。大枫子油最能杀虫驱风,然复过于辛热,风未除而自先坏者多矣。

其硫黄酒,服之必致脑裂之祸。又醉仙散入轻粉和末,日进三服,取其人昏昏苦醉,毒涎从齿缝中出,疠未除而齿先落矣。盖除疠之药,服之近而少,疠必不除;服之久且多,疠虽除,药之贻害更大。惟易老驱风丸、东坡四神丹二方,可久服。且非极意惩创之人,不可与治也。

鹤膝风,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细者,且未可治其膝,先养血气,俾肌肉渐营后,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左右半身偏枯之症大同。夫既偏枯矣,急溉其未枯者,然后既枯者得以通气而复营。倘不知从气引血,从血引气之法,但用麻黄防风等散风之劫药,鲜不有全枯而速死者。故治鹤膝风而亟攻其痹,必并其足痿不用矣。

古方治小儿鹤膝风,用六味加鹿茸牛膝,共八味。不治其风,其意最善。小儿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从外可知其内也。故以六味丸补肾中之水,以鹿茸补肾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节,而壮裹撷之筋,此治本不治标之良法也,举此为例。

历节根原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

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壅肿者,风寒湿之邪,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

其病成则内因于主气,其病作则外因于客邪。汗孔开张,临风入水,水湿内传,风寒外闭,经热郁发,肿痛如折。虽原于客邪之侵陵,实由于主气之感召,久而壅肿卷屈,跛蹇疲癃。此亦中风之类也,而伤偏在足。盖以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寒湿,地下之浊邪,同气相感,故伤在膝踝。诸如膝风、脚气,色目非一,而究其根原,正自相同。

凡腿上诸病,虽或木郁而生下热,然热在经络,不在骨髓,其骨髓之中,则是湿寒,必无湿热之理。《金匮》义精而法良,当思味而会其神妙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附子二钱 知母四钱 防风四钱 麻黄二钱 生姜五钱

煎大半杯,温服。

历节风证,肢节疼痛,足肿头眩,短气欲吐,身羸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缘饮酒汗出,当风取凉,酒气在经,为风所闭,湿邪淫泆,伤于筋骨。湿旺土郁,汗从土化,是以色黄。其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法宜术、甘培土,麻、桂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湿寒内消,湿热外除,肿痛自平。若其病剧,不能捷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无有不愈。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

乌头用法:炮,去皮、脐,切片,焙干,蜜煎,取汁,入药汤服。

历节风一百四十二

一妇患 。寒热 痛。服人参败毒散。翌日遍身作痛。不能转侧。彼云素有此疾。每发月余自止。服药不应。妇人体虚。因受风邪之气。随血而行。淫溢皮肤。卒然掣痛。游走无常。名曰历节风。治以四生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宜人先两膝。后至遍身骨节皆痛。脉迟缓。用羌活胜湿汤。及荆防败毒散。(七)加渗湿药不应。次以附子八物汤(七四)一剂悉退。再服而愈。(此凭脉也。)

若脉洪数而痛者。宜人参败毒散。(六四)有毒自手足起至遍身作痛。或颈项结核如贯珠。此风湿流气之症。宜加减小续命。及独活寄生汤。(七六)

一人年逾五十。筋骨痿软。卧床五年。遍身瘙痒。午后尤甚。治以生血药。痒渐愈。痿少可。更以加味四斤丸治之。调理谨守。年余而痊。(此凭症也。)

或曰。热淫于内。药用温补。何也。盖因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持。阳躁热淫于内。宜养阳滋阴。阳实则水升火降矣。

历节风(二十)

历节风 疼痛不可屈伸,体魁瘰肿如脱,痛掣流注骨节,自汗短气,头眩欲吐,由风湿寒相搏而成。痛者寒多,肿者湿多,汗出历节者风多。

历节风痛走注不定;痛风有定,夜甚,鹤膝风膝大,或痹,或痛不痛,筋动难,或仁不仁。饮痹往来如历节风;白虎飞尸痛浅按之便,附骨疽痛深按之无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的遍身疼痛丸,主治一切遍身骨节流注作痛,
《证治汇补》 > 卷之三\外体门 痛风
痹病的中医病因和发病机制解析
神奇的遍身疼痛丸,主治一切遍身骨节流注作痛
【黄成义:历节、痛风-汗出入水中,汗郁为病,肝肾弱(上)】
古今医鉴:痹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