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科大学生:急诊科没有故事
急诊科没有故事,医生没有八卦,我们只关心患者为什么来这里,该如何维持他们的生命。
——12月1日夜班医生
急诊室不是个生死司空的地方。在这里,每天,我们看到有人面临着亲人、爱人的离开,在这里,有不顾一切的挽留,无可奈何的放弃,生命的脆弱和世间的无法预知。
急诊室不只是个见惯生死的地方,医务工作者在这里搭建着由死向生的桥梁。这个孤立于日常生活以外的世界中,每天都发生着我们不曾想过、也想象不到的百态人生。
这篇关于急诊的推送,是一群24小时没有睡觉的医学生和一群辗转于医院之间,采访医护人员的医学生共同努力得到的成果,策划之中,他们想从医护口中得到很多深情的、震撼的故事,但那句“没有时间,也不允许你多想,第一反应只能是我该怎么救他”却让人真正地震撼且感动。
这里是一个永远无法安静的地方
“当你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最绝对、最单纯地希望你能活下来的,是你面前的医生和护士,这是一定的,一定的。”
——急诊罗护士
进入急诊区,气氛顿时显得紧张与严肃。抢救室的门开着一半,能够看到床上有一位患者,有人在给患者做心电图,对他进行搬运。听说他出了车祸,头一天晚上十一点多送到这里。到我们去时,已经八点四十分左右,抢救室里已经没什么在职的护士和医生,患者身上也没什么抢救的器材,他的四肢都了无生气。他已经去世了。
载着患者的小车推走的时候,家属哭着追了两步,没有跟上车子,瘫倒在另一个人怀里哭了,撕心裂肺。电视里常常出现的场景,就鲜活地在急诊科这不大的一块地方无数次地上演。
夜晚不平静的急诊室
我们一行人在一旁静默站着,听到急救车笛由远及近,听到担架推车在紧急匆忙中被推向抢救室。医护人员急促纷杂的脚步声、亲属声嘶力竭的哭喊声,被一道“生死门”隔着,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结果是什么。
刚下急救车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在急诊科,失败率有百分之九十多。我们见到的,只是这百分之九十概率中的一个例子。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急诊科老师告诉我们。当急诊来临,第一时间做的仅有一个,保住生命。急诊的急,是病情急,不是心情急。急诊的诊,是模糊的,不会去确诊,也没时间确诊。
急诊中,危重病人的优先级是很高的,患者的状态也往往不会给医护人员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确切的病因,这里不要求医术有多么精湛,但“反应要快,一定要快,非常快”。
医生在为伤者包扎
“那是我刚工作的时候”,接受采访的护士说,“在分诊台对面,有位老大爷阿-斯综合征发作,身体绷直,不断抽搐。”那时他正好在离大爷不远的地方,没有时间思考是什么病导致了心源性脑缺血,也没时间等待推床车的到来,冲上去推着轮椅、大爷脚后跟拖着地就往急救室赶,接着就是徒手心肺复苏。不多久,大爷长出一口气,睁开眼睛,他活下来了。
“当时那种感觉,形容不上来,往大了说,是那种挽救生命的伟大,但其实不是那种感觉,在我这里,觉得不过是让患者在我这里得到了有意义的相应的处理。和当初学医时想象的很不一样。”
医生是人,不是神
“我啊,当时院里统一招聘,抽签抽到的。”
“我知道你想问我什么,但情况真的不是想的那么伟大,我觉得进急诊的机会最大,我把简历投给了急诊,就这么简单。”
“开始是医院的统一分配,后来也有调出去的机会,但我还是选择留在这里。”
……
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专注工作的医生
那时,忽然意识到,坐在我们面前的医生、护士同我们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选择科室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神圣感。他们会后悔,会因为急诊超出其他科室的那种紧张的工作环境而疲惫不堪,会因和家人一个月也见不到几面而难过。他们,是人,不是神。
其实很少有人会喜欢急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里接触的都是比临床更加靠前的病情,稍有不慎都会导致抢救的失败。“今晚我上夜班,前一天晚上就不能喝酒,不能吃蒜,不能吃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一切可能影响我判断的东西,都要避开。”还有琐碎的日常工作、有时受到的谩骂殴打、尽全力去抢救却只能看着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无聊、无奈、无力一直在消磨着热情。
病人们的心电监测
“当时选择学医的时候,其实就有承受这些的觉悟了,但不会放弃的,我在享受抢救成功的感觉”。
当一个人的心跳在自己的手下重新开始跳动、当危重患者经过抢救平稳转移到临床科室的时候,他们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 一位老师很感慨的形容:“大概就是那种感觉自己背后顶着光环的样子吧,自带主角光环的那种。”
医生在给患者进行髋关节复位
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失去过热情和爱,他们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与生命不期而遇地握手或道别。
黄金四分钟,生命的四分钟
当我们问起急救里的“那些遗憾”时,他们都提到了一件事情——往往患者在送到医院的时候,最佳抢救时间已经过去,“有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患者抢救回来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要尽力去抢救。”
医院里的工作表
在说起最佳抢救时间的时候,“要是能抓住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就好了”老师脸上有一种混杂着遗憾与悲伤的表情,“超过这四分钟,避免脑死亡的难度就成倍的增长,有的时候甚至门诊那里送来抢救的,都没有抢救成功。”
急诊室里的真情
患者是位老大爷,八十多岁了,右心衰,凌晨5点多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意识和呼吸,但在临床上,抢救三十分钟以上才能宣布死亡,用药,抢救,半小时过去,抢救失败,患者去世。那天,那个老大爷的老伴也在,大娘握着他的双手,抿着的嘴微微颤抖,“你怎么这就走了。”无力地瘫软在床边,低声啜泣。
老师接着说道“如果能够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的成功率就能高很多。”
随后,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哈药厂里,曾有一位工人受电击心脏骤停,经常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工友们当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术,从病危到就医,一路上心肺复苏都没有停,经过医院的抢救,这位工人成功的活了下来。
这是急诊的四分钟,或者,这还是生命的四分钟。
医者的告白
“我觉得网上有句话特别好:我们不要掌声和鲜花,我们只想要你们的理解。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制度的改革,一切都会慢慢好转,希望大家给我们一些时间。”
“我希望大家能给医疗行业一种认可,很多负面的个例造成整个行业的口碑不好,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没有满足内心期望而生气。”
“其实医疗行业在大方面一直没有让大家失望,不希望把医护人员捧上天或是别的怎么样,只是希望被认可。”
“嗯……我希望大家能低盐低脂饮食,高血压和糖尿病能引起很多并发症,一定要注意身体。”
其实没有很多的感慨,当我们问起“您想和大家说些什么”的时候,老师们大都想了一会,然后提起一个词——认可。不去奢求太多,只希望工作能被人理解,被人认可。
死生有度,生死无常。
在医学世界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可能性,医学的不确定性在急诊这个科室中完美地体现,我们选择从医,是因为我们迷恋妙手回春的那一刻。
当医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性命,挑战死神权柄时,我们能感到他们身上的光荣使命。他们抓住每分每秒,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
这,便是我们的职业使命——让生活更有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播第一的国产大剧,请睁大眼睛看看这才是急诊科
参与重大事故抢救,拉回来三条人命,也让大家看到了麻醉科的能力
请给我一群这样的患者@微信官方
急诊科医生怎么自我保护下
急诊室的日与夜:不到2分钟就要接诊一个病人
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如何做到第一时间抢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