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蟋蟀”情结
秋天的鸣虫,蟋蟀名声最大。蟋蟀有很多名字,蛐蛐、促织、鸣蛩、夜鸣虫、油葫芦等。我们老家叫“土蛰子”。
读中学时写一篇夏季景色的作文,我说“晚上蟋蟀在鸣叫”,让老师给批评了一通,这位老师于2018年7月15日去世了。他是我尊敬的语文老师,我顶着烈日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且是痛哭流涕,很多天夜不能眠。
蟋蟀名声大不是因其鸣,而是因其好斗。在我国,久有斗蟋蟀的游戏,后来演变成一种赌博。不仅普通百姓斗,公子王孙斗,甚至有的皇帝也斗。读中学课本《促织》写道,皇上喜斗蟋蟀,令地方进贡,使百姓家破人亡。人化为蟋蟀,很是悲惨。虽然是怪异故事,但也是现实的反映。
历史上,蟋蟀是一些文人的宠儿,古代的文人给蟋蟀起了一个很雅的名字“蛩”,于是这不起眼的虫子就入了诗词的天地。“蛩馀窗下月,草湿阶前露。晚景凄我衣,秋风入庭树。”“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蛩 ”在诗词中常常出现,文人们或以蛩声感叹时光变化,或以蛩声表达怨妇思绪。
前几年,读王世襄老先生写的《秋虫六忆》真是淋漓尽致,写的就是捉蟋蟀、买蟋蟀、养蟋蟀、训蟋蟀、斗蟋蟀,十分的有趣。我小时候有条件,整个秋季里的田野里到处都有蟋蟀,捉蟋蟀是我最喜欢的事情,这和我喜欢逮蚂蚱、捉蝈蝈和粘知了一样。那时捉蟋蟀的目的和王世襄老先生的思想一点也不沾边,我们捉的蟋蟀纯碎就是为了食用,而王世襄老先生是潜心研究,把蟋蟀做成了一门学问。
小时候,到了秋天,捉蟋蟀是既快乐又刺激的一项活动。秋天的蟋蟀,喜欢躲藏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土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下午放学回家,等到傍晚时分,我和几个伙伴带上预先准备好的手电筒、洗干净的墨水瓶或者药品瓶,去捉蟋蟀了。在野外捉蟋蟀全凭一双手,翻石块,拔野草,或蹲或跪,全然不顾脏与臭。记得捉蟋蟀的最佳时机,那是秋收过后,犁完且靶平田地,那还是大片的田地,一场小秋雨刚下过,满地里是密密麻麻的蟋蟀,或静或爬,或飞或蹦,让人咋舌,很容易捉到,我们把带的几个瓶子都装的满满蟋蟀,才恋恋不舍回家。等回家后,先是用井水冲洗几次,然后放在笊篱里晾一会,这时的蟋蟀通过在瓶里和水里折腾大部分都死掉了。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央求母亲用油炸给我们吃,真是美餐一顿,在那年代,也是最高的享受了。
后来,上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就渐渐忘记了捉蟋蟀的趣事。近几年,家庭发生致命性变故,看书籍或电视或网络,又发现现今社会出现玩蟋蟀的热潮,我何不捉点蟋蟀玩玩,以便放松一下情绪。我先准备捉蟋蟀的有关器材,又自制或者购买养蟋蟀器皿,就开始行动了。到了秋后,到了夜晚,我独自骑电车去野外,远离县城的农田里,发现有些地方比我老家的蛐蛐还多。因为这次捉蟋蟀的目的是喂养,所以我得小心谨慎的捉,不能缺胳膊少腿的,更不能把蟋蟀头上的须折断了,须断了就等于人破了相。虽说蟋蟀能吃,小时候也吃了不少,可现在不想吃蛐蛐,主要是觉得很不干净,再次就感觉那是杀生,但我声明,我不信佛教和道教。
我把蟋蟀放在家里阳台的器皿里,每天小心伺候着,除了必要水以外,还换着花样供给它青豆、胡萝卜、地瓜、芋头、菜叶等等。夜幕降临的时候,那些小生灵就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清脆悦耳的鸣叫。躺在床上,听着叫声,我的思绪飘向遥远的童年时光。但这蟋蟀的叫声影响了我女儿的夜间睡觉,并提出抗议,我立马采取了处置措施。但后来女儿可能是理解了我的苦衷。等女儿病重的第二年,她躺在床上告诉我,应该到捉蟋蟀的时候了吧,她要听着蟋蟀的鸣叫声入睡。唉,我的女儿就是在那季秋的廿二日走了呀。
女儿呀!你能在天堂里听到那些蟋蟀的鸣叫声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世襄为斗败名家的蟋蟀,他在野外,用一招竟抓住了黑“将军”
老北京玩虫名家怎么养蛐蛐?
王世襄老宅与芳嘉园旧事
色之辨     摘抄
#蛐蛐 #蟋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