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冷漠, 要让孩子学会热烈的去生活

  5月20日,520(我爱你),年龄小的人对这些东西总是特别看重,小欣一大早起来就对我说:“妈妈,今天是520诶。”看着她那亮晶晶的眼睛,我明白过来这是一个表达爱意的日子,我就微笑着对她说:“520呀!那妈妈要亲你一下哦!”我就亲了她的脸一下,她笑的一脸幸福,还有点不好意思的冲我说了一句:“嗯,我就不亲你了,因为我刚吃过牛肉有气味。”朋友圈里人人都在晒520的微信红包,有老公给老婆的,有爸妈给孩子的,但是我却只想给她一个爱的“亲亲“,因为我不想让她这么早就只是学会用钱去表达爱意,一句表达关心的话语或者一个表达关怀和爱的实际行动比520的红包更有意义。实际上我完全不在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了,加上我自己本身其实也是一个性格比较冷漠的人,在心底里对这些“花样”更是毫不在意,小欣爸爸和我都是这方面比较欠缺的,小欣爸爸在以前更是一直把时时刻刻教训小欣的言行举止中的不足来作为对她的爱的表示。我们本身都不是那种会把爱挂在嘴边,整天嘴里蜜里调油的人,或者说我们都不是那种热情洋溢的人。在小欣小时候,刚为人父母,什么都不懂,那时都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按照自已的本性来,那时,我们从来都不懂得跟小欣表达爸爸妈妈爱你喜欢你之类的。我们总以为把她照顾好,给她尽可能优质的生活就已经足够尽责,而且时常会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看她不顺眼,对她发发脾气。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感觉小欣的小小年纪,性格实在是太严肃,对周围的人也过于冷淡,总感觉她对除了我以外的所有的人都冷冰冰的,即使他们是他很亲近的人。于是习惯于“多想”的我脑子里不由自主的蹦出“缺爱的孩子”几个字来,然后不由自主的就从脑子里抛出一大堆缺爱孩子的性格问题:比如,1孩子缺乏安全感,2性格孤僻不合群,3不自信胆小,4冷漠没有生活热情,5容易偏激没有幸福感……

  我虽然一直希望她能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都能看的淡一些,不要太有功利心,但是却不希望她会成为一个性格冷漠的人,

  一个人用冷漠来武装保护自已的时候,也容易变得麻木不仁,我希望她能坚强、热烈而又洒脱的生活,情感丰富,内心饱满,有感知力,对生活有冲劲有目标。人一旦性格冷漠,内心开始麻木,看似很强大不容易被任何事情伤害,但是这种人相处起来并不受大众的欢迎,交际能力差也容易不合群,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对幸福的感受力也差。越想越觉得确实有问题,越想越觉得再这样继续下去不好,然后我就一直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父母就是孩子的影子。孩子跟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孩子也时时刻刻在模仿着父母的行为。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我从来都是相信要想改变别人,就从改变自已开始,从物理学角度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我收拾起自已时不时的抱怨和发泄,我开始思考,我问自已“我为什么要拿自已最爱的家人来做发泄桶”,家是让人放松和休息的地方,但是如果这里只是充满了抱怨和发泄,负能量满满的话,那这个家对你的家人来说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思考完自已的问题,我也和小欣爸爸深入的讨论了一下,同时也希望他能在每次指出小欣的缺点时,能换一种口气说话,有时候同一件事情,如果用一种关心和爱护的口气和孩子说,其实比起严厉和指责来更容易让她接受,孩子总是容易把大人的严厉和指责想象成“你不喜欢我,你讨厌我'等等。

  冷漠是最伤人的武器,我开始意识到家其实也是需要经营的,时不时给家人一个爱的拥抱,认真倾听家人的倾述和唠叨而不是敷衍,即使出差也不忘每天一个爱的电话或者微信聊天,哪怕说的只是废话也好。逢年过节,给家人买一点小礼物或者做一些给家人感觉很有爱的小举动,都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家其实就是一个充电站,每天我们都在外面释放掉全部的能量,饥饿而又疲惫,也许还累的负能量满满,回家充电,缓解饥饿,消除疲惫,用家人的爱把负能量变成正能量,这样才能在第二天重新更好的出发。而一个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比起在冷漠中长大的孩子也相对更自信热情有冲劲。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热烈的、内心丰富的人,也更懂得珍惜而不是冷漠的旁观。最简单的比如看到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她们就会觉得很心疼,会想尽办法把它关上,而不是任凭水白白的流掉,不管这个是不是属于她自已家的,对她们来说都是属于地球的资源,她们的内心也行更宽广。

  (欣妈叶悠然写于2016年5月2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自卑的孩子,多半经历过这两件事,第一种家人和老师都是帮凶
有心事(4):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怎么办?
亲爱的,让我抱抱你!
夫妻吵架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理学:看似对父母“冷漠”的人,内心可能都经历过这3种绝望
熊玲:当心冷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