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语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自己的课堂事先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有些教师则与之相反,为了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故伎重演,避免课堂脱离“新课程理念”,因此极力倡导课堂要“自然生成”,无需备课和写教案,以给学生的思维腾出最大的“自由空间”。不难发现,教师的这两种观点正是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第一种观点过多地选择了“预设”,而第二种观点则过于强调了“生成”。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不完善的,“预设”与“生成”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有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自然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生成”,不能随学生说去,像踩上西瓜皮一样滑到哪算哪儿。课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因而,如何做好充分的预设,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思考点。
首先,我们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不同于教学内容。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等值的。因此,处理教材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事实上,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教师备课的重点就要考虑如何“用教材教”,而不只是如何“教教材”。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有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弹性。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既要考虑到生生之间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特别是开放性学习目标,除了共性目标外,其他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如在教“I want to be an actor”单元时,可以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职业的英语名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读,能运用一般现在时询问人物的身份和职业梦想及原因;如: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y do you want to be …
(2)能介绍他人和自己目前的工作,用句型:I’m a…, my job is kind of …. My friend is a ….. It’s a … job;
(3)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写一封求职信,在信中阐述求职的原因,及为什么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目标(1)(2)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目标(3)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完成的目标,又是中等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样的设计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过程的设计要“大气”。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即在“学”字上下工夫,重在全程大环节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影响的预想目标。关键是要分析“生成点”,预测学生可能生成的状态,设计引导的方法,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二)生成是预设的精彩。
在新课程改革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一些不足,如教师事先设计的任务不一定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内容不一定只局限于教材;教师容易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按部就班地按事先设计的任务程序上课。因此,如何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如何在“任务型”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成了我们英语教师的新任务。因而,“生成式”教学就成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模式。
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使老师做了充分预设,期间必然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使老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预设策略与生成的应对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成”教学是一种策略,并不只是一种刻板僵化的的固定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的呈现形式,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历,就此谈谈一些经验体会。
(一)任务目标的生成。
在任务目标的生成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共同参与探究时,为学生生成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
1.尊重学生的认识结构,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在生成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教材进行体验,产生具有个性的体会和感悟,从而认识到所学教材既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又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延伸和拓宽。
如关于Shopping的教学中,学生在对话教学中下想要体会的角色和shopping的目的各不相同。
学生1:I want to be the boss;
学生2:I have a lot of money. I want to buy what I like best;
学生3: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What shall I buy for her?
学生4:I’ll try to buy the book at the lowest price…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既然同学们自己的体验和目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用英语解决这些问题。从学生的最初体验入手,并根据学生的体验和对语言的感悟自然地生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
2.教师提出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专题。
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努力设计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力的话题,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大胆创造的教学空间。
例如在“Seasons of the year”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Some students say summer is the best season but some students say it is the worst season. What do you think?”这样学生就自然形成几派观点,一派努力寻找最喜欢的理由,一派则努力寻找不喜欢的理由,还有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他们则寻找更喜欢其他季节的理由,这样通过辩论式的探究,学生逐渐认识了人“人与自然” 的一定关系,也容易使讨论的话题继续下去。
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任务,易于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提高探究的价值。学习任务的“生成”不是教师在备课时所能全部预设的,但这些任务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师抓住教学中的契机,尊重学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任务内容的生成。
任务的内容是有广域性的,英语语言的习得绝对不能只学教材上的东西,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英语语言在纵向和横向上得以拓宽,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他们的发展性动力。
1.引导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再生成,教材应仅仅是一个范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更广的语言知识。以往的复习课的导入往往通过呈现语法形式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教师通过解释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帮助学生回顾或重新认识语法点,为接下来的操练做好铺垫。笔者在教学定语从句时,先让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一段汶川大地震的录像及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大地震带来的后果,之后笔者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谈论汶川大地震的破坏性。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不能只考虑为学生提供操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语法点的交际功能。本节中,教师不仅要呈现定语从句的形式,而且要注重在交际中传达其意义及用法,为学生在语篇中操练和运用定语从句奠定基础。
2.把生活内容带入课堂。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也只有在交际中才能把英语学得更好。为此,要指导学生生成收集、整理身边英语语言资源的任务。课堂情景的生活化,必要时可以对教室的布置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等。新课程七年级英语教材《Go for it!》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用了许多真实的语料、图片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新教材在选材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用课文插图,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把英语学习真正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拉近英语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距离。
例如,七年级英语(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语言目标是描述人的外表特征。笔者设计了以下情景:
(1)Welcome to my home,让学生扮演小主人通过其全家福相片向来宾介绍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外表特征。(如说:This is my father.He’s tall,he has a medium build,he has a short straight hair,and this is my mother…)课文中的目标语自然而然就派上用场。
(2)Guess who he/she is.课前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名人图片,在课堂上用英语对其外表进行描述,其他人则根据所描述的进行猜测,猜对为获胜者。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事实证明:创设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带着一种放松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三)解决任务方法的生成。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都有预设的教学方法,有预设的流程,但在实际“生成”教学中,解决任务的方法也必然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应该促成多种形式的合作,在英语课堂内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专题组合作、教师参与合作等形式,这样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加强和别人的沟通,从而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功体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选择权,这便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新目标教材中有些文章看上去很枯燥,但一经改编成对话后就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取材课文,高于课文,发挥想象力,自创情景。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模拟情境中游转于同学的家里。学生时而“购物”,时而去同学家里“过生日”,时而当起评论家来评论电影,影星。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7 Section B 3a 中的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 一文里有很多的英文习惯用法,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为了缓解课堂气氛,笔者让学生先找出里面的习惯用法,并找出“毛衣只卖25元的”多种表达法如:
We have sweaters for only¥25.
We sell sweaters for only ¥25 .
You can buy sweaters for only¥25
The sweaters are on sale for ¥25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出自己的商店。并进行现场大甩卖,运用所学的句型推销自己的商品。并进行对话如:
A: Can I help you?
B: Yes, please.
A: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B: Er, let me have a look.
A: Do you need…? We have … for only ¥5.
……
B: I’ll take it.
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学生都能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上台担当“教师”,学生的思维方法与老师不一样,也许更适合与同龄人交流,这样学生更容易与老师、与教材平等对话,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见解。通过较多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张扬,生成解决任务的方法也更加主动有效。
(四)学习评价的生成。
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是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反思和调空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技能的不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法也应多样化,具有灵活性。
任务、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生成”策略,应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不同状况;重视学生与任务的正面接触,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倡导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真正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五)学生的自评生成。
学生自评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与具体的课程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目标既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的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学生自评让学生们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积蓄起后劲,形成独立、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
每周两次让每个合作小组根据这个表格评出组内的最佳成员,教师下一节课上当堂表杨。这样形式的评价强化了开放性的自由活动空间,为每位孩子提供了审美评价的机会愉悦的成就感。
(七)教师的评价生成。
教师的评价则可以作为学生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口头评价。教师口头评价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加以确定,要落实教学目标服务;要注意在关键点上进行评价,避免无目的和脱离教学内容的评价,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教师的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层层推进,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德喜悦。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口头评价,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2.教师的量化评价。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背诵、听写、作业、上课发言、平时成果展示以及期末卷面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其中背诵和听写各占15分,作业和上课发言和平时成果展示占10分,期末卷面成绩占40分。除期末卷面成绩,其他各项内容平时总分为100分。期末总评时再折算成相应的分值。如:上课发言这一项为100分,期末总评时折为10分, 90分的折成9,依次类推。每周一次公布成绩,进步显著的合作小组和最有特色合作小组,连续两次最后一名的合作小组每人要表演节目。这样的评价形式更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平时表现。比如说有一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很不错,作业质量很高,口语测试很好,听写成绩也很好,但期末由于紧张卷面成绩不理想,然而根据我们的期末总评标准,他的期末总评成绩仍然会很高;相反,如果平时这位学生调皮捣蛋,上课经常搞小动作,作业不认真做,即使期末卷面成绩为满分,期末总评也不会高。
总之,不管我们采取的是哪种方式的评价,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我们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地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或者与他人比个高下,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成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三、小结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与活力。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而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利用、引导、冷处理等巧妙的把握,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的五个基本维度
小学英语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反思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名师“好课”五境界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