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中窥豹,从鸿门宴谈谈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

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政治矛盾从暗藏到公开的转折点,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当时,项羽坐拥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军队仅10,退守霸上,两人的军事力量十分悬殊,这无疑是项羽铲除刘邦的好机会。

然而,这场为杀刘邦的宴会却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在刘邦和项羽数个回合的明争暗斗下,刘邦不仅成功逃脱,甚至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在楚汉之争中取得优势。

刘邦的成功逃脱离不开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相助,但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密切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刘邦项羽截然不同的结局呢?

一、鸿门宴的经过

当时,楚国的军队想要攻下关中之地,到达函谷关时遭遇刘邦军队把守不得进入。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到达咸阳,更是怒上心头,攻破函谷关直入关中。

驻军霸上的刘邦还没有与项羽相见,军中有个叫曹无伤的人派人前往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气恼,整备军队想要攻打刘邦。

当时项羽所率军队有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仅10万,驻军霸上。亚父范增也说刘邦这次入关不贪财富不恋美人,一定志向不小,快快攻打不要错失机会。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私下与刘邦的谋士张良要好。得知项羽欲攻打刘邦的项伯便快马加鞭告诉张良,想让张良与他一同离开避祸。

张良重义,于是将这件事告诉刘邦。刘邦知道后很害怕,问张良有什么办法,张良提议让他去告诉项伯刘邦没有背叛的心思。

刘邦又问张良为什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一五一十回答后,刘邦就让张良请项伯入内。刘邦与项伯祝酒,很诚恳地说自己不敢有丝毫背叛之心。

项伯听信,连夜赶回告知项羽好好对待刘邦,项羽答应。

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到鸿门向项羽谢罪,说小人之言让两人产生误会,项羽告诉他是曹无伤说的。当天项羽就留下刘邦,开宴饮酒。

宴会上亚父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想让他采取行动,项羽都假装没有看到。范增没办法,召来项庄让他假意舞剑杀沛公,然而项伯多次护刘邦,未能成功。

张良看到情况危急,出门找樊哙解困。樊哙的豪爽直率得到项羽欣赏,两人饮酒食肉,樊哙为刘邦说了很多好话,更让项羽放松警惕。

宴会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假装上厕所,趁机叫樊哙出来,告诉樊哙他想走但是还没有跟项羽告辞。

樊哙劝刘邦“不拘小节”,况且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于是刘邦决定离开,同时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刘邦将带给项羽和范增的见面礼交给张良,骑马从小路逃跑了。

待刘邦离开,张良进入军营致歉,项羽接受了玉璧,亚父摔碎玉斗,回到军营的刘邦立刻将曹无伤诛杀了。

二、刘邦的沉着冷静与项羽的暴躁武断

即使在性命攸关的危急关头,刘邦也能保持非常人的冷静。

当时,项伯冒着生命危险来告诉张良项羽的计划,刘邦惊惧之际除了反复询问张良“为之奈何”后,还不忘追问为什么张良会与项羽阵营的项伯有交情。

自身性命已处在刀口了,还保持着极高的冷静,猜疑张良与楚军的关系。

反观项羽,攻打沛公只因曹无伤密报,没有调查核实就相信了,立即整理准备好军队准备攻打。

而且项伯夜里告诉项羽刘邦没有反叛的意思,他也没有仔细考虑,项伯这些消息从何而来?他为什么要帮刘邦说话?

再次相信,这时项羽心里对刘邦已经开始松懈。

鸿门宴中,刘邦的沉着冷静还表现在大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这些细节也能看出刘邦心机很深,项羽更是入了他心机的圈套。

“现在因为小人的言论让我们之间生了嫌隙”,因为这句话项羽竟然主动将曹无伤供出,曹无伤被刘邦诛杀后更没有人能将汉军情报告知项羽了。

项羽这一行为不但让楚军失去消息来源,更暴露他有勇无谋、暴躁武断的性格特点。

刘邦与项羽心中的志向都很远大,他们都想一统江山为天下王,项羽自身禀赋比刘邦好太多,但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决定项羽不能成王。

鸿门宴中可以看出,项羽缺乏自我管理,完全凭性格做事,发怒时要攻打刘邦,项伯一劝又立刻相信,没有谋略可言。

正是因为他遇事时该冷静不冷静,不该妥协却妥协,终于在一次次优柔寡断让刘邦逃脱,亚父最后怒摔玉斗也是恨铁不成钢。

与项羽相反,刘邦性格中虽然有粗疏散漫的方面,但他的沉着冷静、心机深沉都是帝王必备品质,最后刘邦能败项羽称王也不足为怪了。

三、刘邦的老谋深算与项羽的粗疏轻敌

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项羽就在天时地利都极有利时失了人和,所以最终导致刘邦的逃脱。项羽身边有哪些堪用之人呢?

第一,范增。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关系相比其他人更为融洽亲密,被项羽尊为“亚父”,时时出谋划策。但在鸿门宴中,范增也表现出性格中的缺点。

项羽刚得知刘邦想称王时大发雷霆想要攻打刘邦,范增则是用天象“成五彩”来劝说项羽“急击勿失”,且在项羽面前自称“吾”,语气中带有命令的意思,这会降低劝谏成功的几率。

后来刘邦成功逃脱,范增大骂项羽“竖子”也是极不理智的举动,作为谋士时刻保持冷静非常关键。

在性格冲动这方面范增与项羽有相似之处,亚父虽有谋略,但不正确的进言方式和冲动的性格往往使这些计谋得不到施行。

最后在他人的挑拨之下,面对项羽的猜忌,亚父一气之下离开项羽也可想而知了。

第二,项伯。项伯夜里私见张良后回来劝项羽信任刘邦,直言:“刘邦有大功劳,现在攻打他是不义之举。”

项伯凭借叔父的身份,正面指责项羽的行为,这种劝说方式非能臣行为。

亚父派项庄舞剑欲击杀刘邦征得了项羽的同意,但项伯护沛公却是自发行为,并且与亚父对立,项羽却没有制止,也不责怪。

正是因为项羽对项伯的一味纵容,才导致他多次坏项羽大计,最后离开项羽投靠刘邦。

第三,陈平。这时候陈平还是项羽阵营的都尉,刘邦趁机上厕所时,项羽派陈平前往召请。以陈平的智计怎么会看不出刘邦与樊哙在商议什么?

但他没有戳穿,也没有告诉项羽,在一定程度上陈平也是放走刘邦的推手,这次无视也为陈平后来投奔刘邦埋下伏笔。

可以看出,在鸿门宴这场明争暗斗中,项羽身边早已人心涣散,真心实意助他的只有亚父,他却没将亚父的衷心劝言当回事。

如果能认真考虑亚父的建议,最后也不会落得大败结局。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在政治、谋略上可以说是悲哀的。

那刘邦与身边的谋臣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刘邦得知项羽的攻打计划后当下心惊,连续两次问张良怎么办。

在后来想要逃走时又征求樊哙的意见,根据《史记》中的相关内容,刘邦无论大事小事都会询问身边的人,而张良为刘邦献计时也从来不像亚父,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樊哙在鸿门宴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更让项羽折服,这两人在帮助刘邦脱险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邦总是征求属下意见,是否说明他没有主张?恰恰相反,刘邦的老谋深算、心思深沉往往在细节处一览无余。

张良告知刘邦项羽准备攻打时提出让张良自己去告诉项伯刘邦没有背叛之心,刘邦先问张良为何与项伯有交情,生死时刻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得知张良曾于项伯有救命之恩后,刘邦决定亲自去告诉项伯,可谓“举一反三”。张良告知必然不如刘邦亲自告诉来得恳切。

再加上刘邦外向豁达的性格,很容易就让项伯相信了,并且还在后来项庄多次想杀他时起身袒护,可见刘邦笼络人心的高明之处。

逃走之时,“脱身独骑”是刘邦的主意,自己骑马,让樊哙、夏侯婴、靳强、侯信等四个人拿着盾和剑步行跟随。

为什么自己骑马却让其他四人步行?一起骑马不是更节约时间吗?

刘邦在这里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怕马蹄声太响惊扰项羽的军队,二是如果五个人都骑马逃走,遇到追兵其他四人很可能自己逃跑不顾刘邦,让他们步行则遇到追兵时就只能战斗无法先于刘邦逃走。

安排好后刘邦还不忘告诉张良从小路走到刘邦的军队大概二十里路,让张良估算等他到军中再同项羽致歉,可见其心思深沉。

结语

项羽出身将门贵族,在秦国动荡之际崛起,一呼百应。同时他又极会用兵,“西楚霸王”非是浪得虚名,多年征战可谓战无不胜。

他本是秦国之后最有可能掌握天下的人,然而这方圆天地终落刘邦之手,当中天时地利之原因不可避免,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和,项羽性格中的缺陷是让他走向失败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史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门宴的故事
刘邦成功的秘诀,竟然只有四个字
【不正之辩】之四:项羽鸿门宴案辩护词
刘邦一行6人参加鸿门宴,为何只逃走了5个,剩下一人结局如何
鸿门宴上,项羽给了樊哙一个生猪腿下酒,何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下一句更重要,但竟然从未被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