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小人物的人生足迹(连载之四)


一个小人物的人生足迹(连载之四)

     作者:冯俊奇 林金栋  秦飞

    (本文原名《玖味人生》)

             孝心初现

赵岐山和王四女典礼后,赵岐山住在学校,吃在学校,只有节假日才回去探亲,王四女则守在公婆身边,成为主要劳动者。当年的农历五月,赵岐山家里捎话过来,说岳母辛白女胸部胀痛,让乡下医生治疗了一个阶段也不见明显效果,有点担心,想来旗里的医院看看,是不是染上赖病。
赵岐山听了,很是着急,自己还是和几个同事挤住在一个屋子里,岳母娘和家属来了总得有一个圪钻处哇。转了一圈也没借下一间小屋子,实属无奈,就把这个情况向学校校长李春耀做了报告,希望学校帮帮忙,给自己一家人临时借个房子,以解燃眉之急。
李春耀特别欣赏赵岐山这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就把学校刚建好的两套里外间,一套临时分给赵岐山,另一套自家居住。
赵岐山很是感动,立马把话捎回了老家。接到消息后,王四女马上陪着母亲来到了树林召,一路打问找到了万太兴学校,住在赵岐山早已拾掇好的公房里。
安顿好岳母后,赵岐山立刻托人请到当时树林召非常有名的武廷祥大夫给老人家治病,武大夫除进行了药物治疗,还辅助以食疗,需要把红参炖上给病人吃。
赵岐山遵照武大夫的吩咐,依时按分给岳母吃药,到处找红参炖着给岳母吃,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辛白女的病就基本痊愈,从此,再没复发。
赵岐山和王四女周到地伺候着母亲辛白女,由于她年纪并不算大,只有五十来岁,再加上梁外山沟沟里长大的人,还一直从事着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好,有点毛病,只要对症下药就见效很快。
但她习惯了山沟沟里的生活,一旦病治疗得差不多便吼喊着要回老家。辛白女一来是住不住了,地里的营生堆成了山,二来看着女婿借上钱给自己看病,炖红参,于心不忍。赵岐山和王四女小俩口好说歹说,勉强住了一个来月,两个人看下强留不住,就打算往回送她,回去慢慢再疗养一段时间。
一天晚上,赵岐山与王四女商量,花点钱买点儿新棉花新布匹把母亲辛白女的被褥衣服全换了,让老人家享受一下生活。王四女心里十分高兴,她为赵岐山的举动所感动,觉得这个男人有孝心,有担当,这辈子值得信赖。于是,送母亲回去时换了崭新的衣被,使老人家身心得到了温暖,新结婚的两个年轻人能为老人尽点孝心也得到自我宽慰。
回家后,村里的一个老羊倌调侃道:“谁有眼光,还如人家王老婆儿的远见了?往米年前传的一句顺口溜,穷干部,瘦市民,肥油肚肚庄户人。人家那老婆儿偏不信,早早就把四女儿许给了赵大家的三小子;如今,你看人家三小子,女婿不比儿子差,顶了大事了。”
刚把母亲送回家那会儿,王四女心神不定,又有了身孕,尤其不习惯没有多少营生死板板熬日子。赵岐山有时间就陪她说说话解解闷,王四女的心情才逐渐得到平复。但是,不久,还是回到召沟的家,她觉得自己不能无所事事,应该加入到家庭的建设中,和男人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金榜题名

赵岐山年轻气盛,精力充沛,没有其它爱好,干完活一有时间就钻在宿舍看书学习,有弄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学校的老师请教。他暗下决心,争取通过自我努力,用知识改变未来的人生。送走岳母后,妻子不久也回到乡下,他就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认真得像一名小学生。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五六年十月,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达旗供销总社要在全旗招聘二百个干部职工充实到基层社。赵岐山报着试试的态度报名参加了文化考试。考试成绩一公布,赵岐山竟然金榜题名,扛扛硬硬考了第一名,令周围的人羡慕不已。而他自己却没有沾沾自喜,只觉得多少年的辛苦没有白下,同时,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因为赵岐山考试成绩优异,又是党员,政治表现良好,很快就被供销社录用了,分到了盐店供销社当售货员,并且直接转为国家干部。而其他新录用的大部分人只是由集体工转为国营工,与赵岐山的待遇差下了一大截。从此以后,赵岐山告别了在学校里当工人的生活,开始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一九五六年底,王四女不习惯在树林召闲吃闲坐的生活,和赵岐山商量想回盐店召沟村生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赵岐山认真考虑了一番,让新婚妻子与他在一起闲熬时间,肯定是不会长久的,于是就同意了妻子的选择,让她先回召沟,未来生活如何安排,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年底供销社招人,赵岐山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行业,并且分配到离家只有几里路的盐店供销社当销货员,下班回家非常方便,工作顺心顺手,真可谓心满意足欢喜雀跃。
赵岐山调到盐店供销社后,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学习积极努力奋发图强,为人谦虚和善。
三年之内,他一步一个台阶,脱颖而出进步明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时的领导们及时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有意培养和塑造他的领导能力。赵岐山也不负众望,自加压力,戒骄戒躁,迅速提高,逐渐成长为一名提得起放得下非常靠谱的青年干部。

      羊下水与麻花的故事

一九五九年,只有二十七岁的赵岐山被达旗商业局提拔成敖包梁供销社总社党支部书记。对于这件事,他本人毫不知情。当年商业局的孙培荣、张德华、黄继元等领导,都与赵岐山没有深厚的交往。按以往的惯例,被提拔的主任、书记一般都是从会计、统计、物价等人员中选拔。而赵岐山只是个普通销货员,还是从教育行业转过来的新人手,直接提拔为书记。赵岐山本人倒没觉得有什么骄傲的资本,感觉是组织给予自己一份新的工作,于是二话没说,去敖包梁总社的所在地陈家圪台报到。
当时敖包梁供销社的主任是邬雄。其他工作人员,如销货员、会计、保管、赶车的,一部分是原盐店总社派去的,一部分是公社从农村选用的,总共有二十多个人,敖包梁和盐店山连山,川连川,赵岐山对这些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赵岐山被提拔为书记,有些人不服气,就把这个问题反映到商业局,商业局又把这个问题提交到达旗组织部。组织部有关领导明确答复:赵岐山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一名有着七八年党龄的党员,完全符合提拔条件,所以赵岐山得到提拔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任何怀疑的理由。
这样才把赵岐山被提拔使用这个问题得以澄清解决,忌妒赵岐山的人的声音才渐渐消失了。至于公社招聘回来的新人大部分是从农村招回来的,他们过去没有公职,和赵岐山的资历比不了,无论表面上还是心里自然而然认同了组织的安排。
当年,梁外地区收成不好,春夏之季连吃饭也成了问题。敖包梁供销社收回了三百只羊,九条牛。赵岐山脑筋灵活,积极主张把羊就地宰杀了以后,再把肉上交回达旗食品公司去。为的是赚取羊的头蹄下水等,留下分给供销社的职工家属,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种变通的做法引起了公社其他机关人员的羡慕忌妒恨。
一九六零年,旗里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新三反运动”。就因为上年度截留羊下水这件事,敖包梁公社工作组把这件事抓了典型,有看不惯赵岐山的积极分子带头给他写大字报,意图把赵岐山搞垮搞臭。
赵岐山个人特点是不浮夸,实事求是。但因为和一起搭班子的领导不太搭调,经常产生分歧,难免形成隔阂。其中有一件敏感的事成为导火索,终于暴发了。那位领导曾经向上级汇报说,敖包梁供销社一晚上就收了一百吨土豆粉面,赵岐山从数量和分散点实情分析绝对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大量的收购任务,于是毫不客气地驳斥此种说法是虚报浮夸。为此,他们两个人从思想上产生了分歧和积怨。
运动来了以后,敖包梁供销社门前贴的全是批判赵岐山的大字报。赵岐山知道自己没有做过任何违纪违法的事,也没干坑人害人的勾当,心里很是坦然,因而在处理别人的过程中,他仍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道的原则。
其中揭发孙文学贪污包花布、铁丝等合计三十块钱的说法。赵岐山粗略估算后据理力争,说捆棉花的铁丝就是被他全私用了,充其量超不过一块钱;包花布也是有数量的,理直气壮地诘问道,那么点东西根本就不值三十块钱的价值呀?说得对方无以对答。
另一个事例,说徐有明贪污毛连纸计价十九块钱。赵岐山正言厉色反问道,敖包梁总社一次才进两刀毛连纸,一刀价值九毛钱。即使他一个人把两刀纸全部贪污了,也就一块八毛钱。哪儿来的十九块钱,这账是怎算的?问得调查组的人哑口无言。被定贪污的两个人得到了解脱,但调查人员对赵岐山的嗔怨更深了。
有的人借题发挥,又提起赵岐山截留三百副羊下水的事,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又准备拿这个说事儿时,敖包梁公社书记侯文义主动为赵岐山开脱,公平公正地说:“赵岐山是从盐店调过来的干部,他的底细我知道,我敢保证,这个人本质不坏,截留羊下水他是为职工家属解决吃饭问题,没有私心更没有坏心,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手脚,更不要揪住不放,说小了你们是无理取闹,说大了你们是私仇公报。”
最后,调查组巧立名目。给赵岐山定了个“右倾温情主义”,这场风波就此平息。
达旗商业局知道赵岐山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致认为他是老人手,应该得到支持保护,不应该受到打击报复。对基层给予赵岐山的调查处理意见不满意。明确地说,赵岐山本来是好人,你们这样处理,对他不公道,对组织也是不信任。如果基层供销社依然不信任不重用这个人,我们商业局就把他调回来吧。
随后,赵岐山因祸得福被调回了达旗商业局。商业局人事股委任他为国营旅馆的经理。
商业局重新委任了赵岐山职务后,知道他的能力特长,又让他到呼斯梁基层供销社当下乡干部,帮助基层搞生产经营。赵岐山当时主要任务是收鸡蛋。收鸡蛋运鸡蛋对于其他人也许是难事,对于赵岐山来说是小菜一碟。
在敖包梁供销社工作时,运送鸡蛋是一个大难题。供销社好不容易从一家一户费气发力收回的鸡蛋,工作人员小心翼翼集中在一起,如获至宝拉到城市,供给市民;可运输保障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从基层供销社运往树林召或萨拉齐等县级供销总社,损失就很高。为此,无论领导还是负责运输人员都曾动过脑筋做过试验,不管运量还是损失率都控制不住,收效甚微。
一天,赵岐山经过反复琢磨,茅塞顿开,提议用编织的芭子圈起来,踏(安)在车牙箱内先固定好,再用糜枳子(糜子的外壳等)充实一层一层地把鸡蛋码上,这样可以使鸡蛋内部形成一个软硬适中的整体环境,不致于互相挤压碰撞破损。
实践证明,赵岐山出的这个主意非常实用,在当时那个条件落后的年代,被人们大量推广应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运送鸡蛋的方法是名不见经传的赵岐山发明的,如果说出来甚至还会让人质疑,其实在当地由赵岐山首先提出运鸡蛋的方法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西梁外呼斯梁遇到的问题是又一种情况,农牧户不愿卖鸡蛋,赵岐山经过一番思考,就组织供销社人员去粮站买上小麦,再用石磨加工成白面,而后把白面做成麻花,最后用麻花去换农牧民的鸡蛋。那时候,麻花可是稀罕的东西,自然得到农牧民的喜欢,大家纷纷拿着鸡蛋到供销社换麻花,给老人、孩子吃个稀罕。
刚开始,梁外人连个麻花也没见过,更不会做麻花了。他们和面放的水和碱面比例不当,油炸的火候没掌握好,做出的麻花不脆,甚至皮得揪不断。赵岐山自己反复试验,学会了再手把手给员工们教。时间不长,大家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炸出来的麻花酥脆软硬正合适。马上供销社的子弟家属们既吃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比较标准的麻花,又能用麻花换农牧民的鸡蛋,顺利地解决了基层供销社收鸡蛋难的问题;对赵岐山来说,真可谓英雄得到了用武之地。后来,达旗东西梁外供销社纷纷把赵岐山这一套用麻花换鸡蛋的做法推广开来,还时兴了好一阵子。
(未完待续)

(您想阅读山羊平台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吗?那么就请您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鄂尔多斯山羊”进行关注,就可以每天收到山羊平台刊发的作品了,也可以查找到山羊平台以前刊发的所有作品。)


作者简介


    冯俊奇,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三级编剧;鄂尔多斯戏剧家协会会员,达旗影视协会副主席;政协达拉特旗第九届委员。地方戏《转龙湾》(与人合作)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出版个人剧本《乡土集》。

      林金栋,达旗作协副主席,网名“老林已老",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若干篇,《我的达拉特》词作者,与他人合作出版人物传记《岁月》。

      秦飞 ,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参与策划电视剧《大盛魁》等,配合中央电视台二、四、七频道制作多期节目;2014年以来,任内蒙古东达蒙古集团党委副书记、党建指导员。

蒙古王(苏勒德)酒的基本情况介绍:

内蒙古蒙古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古王酒业。始建于1921年,史称″东泰隆'西烧锅。1951年公私合营成立地方国营通辽市制酒厂。1994年重组改制为通辽市辽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1月,正式更名为内蒙古蒙古王酒业有限公司。2004年5月,重组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白酒行业骨干企业和老字号企业,百年老店。也是全国知名白酒企业。企业总资产超过三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5万吨。

蒙古王酒主导产品属浓香型白酒。现又开发了清香型、馥郁香型等品类。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酿而成。具有窖香浓郁、入口绵甜、诸味协调、余味悠长之特点,是草原百年佳酿质的升华。

自面世以来,产品先后荣获1995年中国轻工总会中国轻工业优秀产品、1996年中国轻工业协会消费者信得过名优产品。内蒙古名牌产品等称号。1998年荣获中国明星企业称号。并获内蒙古自治区50周年大庆指定产品。2006年被评为中国酒文化百强企业等等。蒙古王酒业以其完美的内在质量、精美的包装,以及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内涵的品牌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国内白酒知名品牌,畅销日本、法国、比利时、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蒙古王酒把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了世界。

文学作品

散文作品

玉石专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城旧事系列》 之 我与仰韶酒厂的故事 第七部分 | 陈豫闽
送赵岐山
奶香蜂蜜大麻花
一个鸡蛋做烤麻花
臊子面的臊子有哪些做法?
江西省布票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