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自学连载教程进阶之《山居吟》



1
减字谱释义  

  

  “

” ,抓合;左手指法。大指按弦抓起发出散音,与前一音相和。


  “

” ,重;力度术语。右手大力弹弦之意。


  “

” ,少吟;左手指法。比正常的吟少一半,谓之少吟。


  “

 ” ,轻;力度术语。右手轻弹。


  “

 ” ,仰托;右手指法。大指指腹仰起朝天将弦托起弹响,这种指法一般多在需要特殊音色的情况下使用。


2
题解  

  

  幽人卧空山,四季对云烟。长风自来往,相伴有松泉。这是一首描写道家山居隐逸生活的小曲。乐曲通过对峥嵘的岩石、虚谷的回响、松间的长风、静谧的幽居、弥漫的雾岚、苍茫的暮色等等山中景色的描写,刻画出山的幽深、古静,也衬托出山居生活的自在与清悠。岩下高卧、枕石听泉,远离红尘、逍遥物外;在山的沉静里,个体的生命完全溶入自然的怀抱之中,与大山合为一体。常弹此曲可令心与山通,神与道合。古人云丹青可作卧游,岂知抚琴亦可作神游。


3
技术难点

 

  本曲在指法技术上的难点大致在如下几点:一是如第一段最后数小节,大指在同按两弦时,要用关节侧面的高骨部位吟猱,这种吟猱一开始不太容易出效果。二是整只曲子中指吟猱较多且强度较大,对中指指力是个考验;三是第三段的3-4两小节,连贯性要求较高;四是第三段的9、11两小节中的名指同按七六两弦九徽掐起常会漏音。解决这些难点的关键就在练习中先要将其抽出慢练,搞清指法的转换过程,等熟练之后再结合全曲练习。


  本曲另外的难点是在音乐技术上,很多初学者一开始找不到明显的旋律感,觉得无法下手,再有就是本曲的运指节奏、缓急变化比较细微,需要弹奏者用心捕捉;还有就是很多初学者对道家音乐的理趣比较茫然,导致弹奏缺少山林气息与超然的格调。要解决这些问题,弹奏者除了需要反复聆听揣摩外,还要对传统道家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4
音乐提示  

 

  在一般情况下,作曲如作文。音乐的创作与文学创作特别是写文章比较相似,他需要前后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对于主要靠旋律线条来组织音乐的传统中国音乐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在古琴音乐中却不尽然,这支《山居吟》就是一例,他的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国画的手法,其音乐的衔接、音色的搭配、旋律的表达更类似于画画。所以弹奏这支琴曲,就象在画画,手指即是画笔,琴音就是墨汁,旋律就是白描,吟猱好比用皴,泛音就是点染。


  音乐以大九挑四、中九勾一的打圆开始,这几声打圆须重弹,就象山水画里几笔浓墨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深山空谷的画面来。2-3小节, 画面拉近,我们仿佛看到幽人的栖息处,草屋一间,静谧无尘。4-6小节,山风荡荡,虚谷传响;剔五四两弦应轻弹上滑,象是模仿山间缥缈的云气。第7-9小节,幽人吟啸山间,弹琴作歌、自在无忧。10-18,幽谷深涧、云烟四合,信步优游,看长风穿林,且吟且醉。


  第二段起首的打圆声,象是刻画岩石的峥嵘。第2小节应弹出一种空旷幽深的意境,3-6小节,山居草堂寂静、幽人高卧,气息绵绵、神与物游,窗外松风隐隐。7-12小节,音乐由徵调变成宫调,气息随之一转,变的更加绵长细微,9-10小节如沉吟陶醉不已。11-12,画面推远,大山如屏,意象苍茫。


  第三段音乐又回到徵调,气息稍急一点。1-4小节,山崖绝壁、跌宕生势,5-7小节,满谷松风、涛声不绝于耳。8-11小节从打圆开始,音乐进入高潮,气息变紧,连续两句几乎相同的句式,仿佛自问自答,把音乐的情绪往上推。12-15小节,音乐又游离到徵调,在两句长长的咏叹之后,一切又沉入到虚谷的回响之中。


  收音段下指要苍劲有力,取音劲健沉逸,力透琴面。前两句(1-3小节),前一句松,后一句紧,相为呼应。表现一片雾岚暝色,显示山的浑穆苍古。4-8小节,幽人依然在其山居的草堂中卧听松泉,枕石待月。最后尾声段的泛音再次把画面推远,逐渐消失在一片苍茫之中。此曲古拙沉逸,意象浑茫、超然物外,非有霞外之趣,难得其旨。


5
古谱题解评价  

  

  《五知斋琴谱》:曲小音大,跌宕起手,一段至三段似跌非跌,苍古恬静,起伏恬逸,大有意味。习琴之家,有不学者哉?


  《治心斋琴学练要》:陵谷变幻,隐遯甘心,毛敏仲之所以作是操也,松壑作伴,风月可人,乐乎天命复奚疑?


  《天闻阁琴谱》:毛子所作也。与世相违,弗牵尘网,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庐,草木为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真乃乐天安命者也。音高而洁,有放荡中流之意。高弦下指,必要老幹冲足为妙。


  《乐仙琴谱》:按斯曲乃宋毛敏仲,因见山居趣味澹然,与世两忘,至若山月江风之景,鸟啼花落之音,此皆取之无禁,用之而不竭者也。鼓是曲者,当知乐夫天命矣。


6
相关文史·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以道家的宇宙观、生命观、世界观为核心内涵而构建起来的庞大文化体系;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支柱,对传统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等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儒家以“仁”为核心理念,道家则是以“真”为其的核心理念,天下唯真、一切从真。儒家追求的是修身治世做圣贤,道家崇尚的则是修炼出世做神仙。同样道家文化也是带有玄妙、清静、无为、飘逸、出尘的特质,而古琴本身也与宝剑、拂尘等器物一样,正是具有道家色彩的一件乐器;有静心、涤虑、养德、镇邪等功能。



秋山问道图(五代)巨然


7
山的文化象征  

  

  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山被赋予了许多崇高的象征,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向往。在汉字中,神仙的“仙”字就人字加一山,在中华先贤的眼里,山不仅隔断了红尘而且是与高层空间相连通的,不管是山中人或是人中山他们都会获得宇宙能量的加持,成为智慧的承载者。所以人们一提起世间高人,一般多会想到山里去找,一想到修道学艺,也会想进山拜师;高人入世人们会称之为“出山”,高人隐遁也称之为“归山”。


  在传统文人们的眼里,山更是理想的栖居地,是审美的典范。所以他们千古以来就从没有停止对山的膜拜与赞美。文人们画画表现高山,作诗填词吟咏高山,居家喜在山中置别业,交友喜交山中客,很多文人也自称山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山可望、可观、可游、可居;即使身不在山,也不能心中无山。就是帝王登基,也会选择吉日登山以纪。而那些专业修行的僧道,更是把他们的道场、寺院建在山中。所以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一种隐遁的情怀、一种超脱红尘的气质、一种通达天地精神的佳境。


8
扩展欣赏·山居诗选  

  


春日山居图·(清)张宗苍



 (唐)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头。

三间茆屋无人到,十里松阴独自游。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

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诗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万境忘机是道华,碧芙蓉里日空斜。

幽深有径通仙窟,寂寞无人落异花。

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夸。

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与柏槎。


鞭后从他素发兼,涌清奔碧冷侵帘。

高奇章句无人爱,澹泊身心举世嫌。

白石桥高吟不足,红霞影暖卧无厌。

居山别有非山意,莫错将予比宋纤。


鸟外尘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汉诸侯。

如斯标致虽清拙,大丈夫儿合自由。

紫术黄菁苗蕺蕺,锦囊香麝语啾啾。

终须心到曹溪叟,千岁槠根雪满头。


慵甚嵇康竟不回,

何妨方寸似寒灰。

山精日作儿童出,

仙者时将玉器来。

筠帚扫花惊睡鹿,

地垆烧树带枯苔。

不行朝市多时也,

许史金张安在哉!


心心心不住希夷,

石屋巉岩鬓发垂。

养竹不除当路笋,

爱松留得碍人枝。

焚香开卷霞生砌,

卷箔冥心月在池。

多少故人头尽白,

不知今日又何之。


龙藏琅函遍九垓,

霜钟金鼓振琼台。

堪嗟一句无人得,

遂使吾师特地来。

无角铁牛眠少室,

生儿石女老黄梅。

令人转忆庞居士,

天上人间不可陪。


五岳烟霞连不断,

三山洞穴去应通。

石窗敧枕疏疏雨,

水碓无人浩浩风。

童子念经深竹里,

猕猴拾虱夕阳中。

因思往事抛心力,

六七年来楚水东。


答谢中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琴之知识│浅谈琴弦与古琴谱
古琴入门基础【古琴打谱的方法二】
古琴道家
略述历代古琴名谱(一)
大收藏家498期:叶诗梦,清末民初古琴大家
溪山琴况 | 用琴声感受宇宙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