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延为何会惨死?面对小人时,这2件不能做的事,他都做了一个遍

一、孙权的“神预言”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日后的蜀汉四相之一费祎,曾担任蜀汉使臣,去跟江东的孙权联络感情啥的。孙权很关心诸葛亮北伐的情况,自然要询问。

但当孙权得知诸葛亮,文赖杨仪,武仗魏延后,便借着酒醉大笑道:“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 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总的意思就是,孙权非常鄙视魏延和杨仪,认为这俩都是小人,虽都有本事,却全仗着有诸葛亮坐镇。一旦诸葛亮去世,这两人必会是蜀汉的祸害。

孙权这话对吗?当然对了。果然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为了争权,就斗得不可开交。最终魏延被杨仪给杀掉了,不但三族被诛杀,且杨仪还脚踩着魏延头颅,不可一世地大叫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这堪称是为孙权的那句“神预言”,做出了完美的回应!

但孙权这句话,果真就百分之百正确吗?未必!孙权虽预言准了结果,却有些冤枉魏延了。从三国史料分析,杨仪被称为小人,那是相当精准的。因为别管怎样,魏延也是蜀汉的征西大将军,这地位就摆明了是“可杀而不可辱”。哪有把征西大将军头颅踩在脚下的?这不是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是啥?

所以,也难怪杨仪带军回到蜀汉后,虽然他完成了诸葛亮临终嘱托,立下大功,却根本不被刘禅重用。搞得杨仪最后说道:“早知道是这种结果,还不如当初带兵去投降曹魏呢!”这既是一句找死的话,也再次证明了:杨仪才是真小人。

再来看魏延,他直至最后,也从没想过背叛蜀汉,逃出蜀汉地界,而是带着几个亲随去了汉中,这才被马岱带着精兵追上,并随后杀之。只可惜,马岱斩杀魏延时,却并没有带回魏延死前的遗言——当然魏延死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这是《三国演义》的虚构。

不过,从魏延至死不离开蜀汉来分析,他必然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谓,死也死在曾经战斗和燃烧过的地方,这便是汉中!

当年正是刘备慧眼识人,舍弃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名将,破格提拔他为汉中太守,从此打开了魏延的上升空间。

因此魏延主动求死与汉中,谁能否认:这不是他在追忆先帝刘备,以示忠心呢?因此孙权说魏延也是小人,显然是错了——魏延是败给了小人。

而若深究其原因,就在于面对小人时,这两件不能做的事,魏延却都做了一个遍,因此不但拉低了自己的层次,也导致了最终惨死。

二、面对小人,不能过分咄咄逼人

小人基本上都是“戏精”,这是常识。否则那不就成了光明磊落的君子了吗?因此,面对小人时,若过分咄咄逼人了,那基本上就等于上了他们的圈套——魏延就是如此。

魏延是武人,性格太刚,说话不会拐弯抹角,更不会演戏,哪怕面对诸葛亮他都这样。比如提出子午谷奇谋,遭否决后,魏延依然是一百个不服气,没事就发泄不满:若丞相采取了我的方案,如今我们都在长安城里“接着奏乐,接着舞了”,何至于如今这窘境。

诸葛亮理解他,知道魏延的性子,一笑了之。但杨仪却是真小人,再加上他是丞相长使,诸葛亮身边的人,就更感觉高人一等了,于是经常跟魏延发生冲突。

内部的冲突或矛盾,比的是嘴皮子,魏延指挥打仗没问题,斗嘴皮子他如何斗得过杨仪?因此魏延是各种吃瘪,于是一急眼就拔剑相向!

这一下魏延上当了,杨仪立刻秒变戏精,各种委屈哭诉,或找诸葛亮告状,或寻求同僚安慰。其他人一瞅自然也都会向着杨仪了。毕竟,内部问题,哪能舞刀弄枪的?

这久而久之,魏延就成了孤家寡人,只要他跟杨仪有个啥争执,人们就都习惯性地认为魏延理亏,霸道,盛气凌人,太不像话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所以《三国志》载:(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诸葛亮去世,他跟杨仪都“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意思就是说:魏延和杨仪都上表给刘禅,言称对方谋反。刘禅就问身边人董允、蒋琬,到底谁谋反?这两人如何能知道?只能按老思路、参考老情况分析:杨仪总受欺负,应该不会反,倒是魏延一贯嚣张跋扈,咄咄逼人,他有可能。

也正是因有了这些事为铺垫,杨仪才胆敢杀魏延,诛其三族,踩其头颅等。

总论分析:小人的可怕,就在于其迷糊性(戏精)。若对其过分咄咄逼人了,就等于向他输送弹药,且还容易拉低自己的层次,最后吃亏的大概率是自己。

如魏延,他这套动不动就拔剑的做派,若在军中有问题吗?没有!他是将军,就该用刀剑说话。可一旦用在杨仪这里,就完全成了咄咄逼人!

谁也不愿意,被人用刀剑指着,自然就都倒向杨仪——哪怕有些人明知杨仪是小人,但两权相害取其轻,魏延也会第一个被牺牲!所以才说,面对小人时,过分咄咄逼人这种事,绝不可做!

三、面对小人,不能轻易暴露真实意图

何为小人?其实是相对的。对于杨仪来言,魏延何尝不是他的小人呢?所以,小人便又产生了一个狭义的解释:凡妨碍自己成功的人,便是小人!一旦是这种狭义的小人定义,那么不能暴露自己意图的这件事,就必须要做到了。

杨仪就做得比较合格,他的意图就是取代诸葛亮,这也是为啥当他回到蜀汉后,发现蒋琬成了蜀汉二号人物,自己被搁置后,怒而说出“不如投降曹魏”这句话的原因。也就是说,杨仪临死前,才暴露了意图。

再看魏延,他完全不合格。诸葛亮还在呢,他就开始“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意思就是说,魏延要取代诸葛亮的意图,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因此,魏延根本就不是跟杨仪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同时面对许多“小人”。

比如费祎,诸葛亮死后,他受杨仪所托,去试探魏延的态度,为何回来后就跟杨仪合流,甩掉魏延,就急忙撤军了?因为魏延又喊出了:丞相虽死了,还有我魏延啊,哪能因一人而废家国大事!

这不是,“丞相尸骨未寒,你魏延就想抢班夺权是啥”,哪怕魏延根本没这心思,真是为了蜀汉着想,也会被普遍解读成这样。

还如王平,他为何一嗓子就能喊散了魏延的手下?道理就在这!

自然也有马岱,他为啥那么心甘情愿地听杨仪差遣,在没得到刘禅同意的情况下,就胆敢杀掉魏延?也是这个道理。

《三国演义》中,为了增加斩杀魏延的合法性,便安排了诸葛亮的临终遗嘱,结果导致了许多人都以为,是诸葛亮要杀魏延似的。但实则在正史中,诸葛亮对魏延那是相当爱护的。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发现,小人成堆出现时,千万别悲愤认为,是世道如何了,实则是证明了自己犯下了大错,做了不能做的事。此刻再被杨仪这样的真小人,一鼓动,一扭曲,立马就是激起了公愤。

总论分析:显然魏延最终的惨死,其实就是这种情况,他最后是遭到了一群人的围攻。那么这一群人中,就都是小人吗?未必吧!最起码王平就不是!

所以才说,面对“小人”,不要轻易暴露真实意图。毕竟,竞争无处不在,而小人也是相对的,对此不可不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死前偷偷留下一人,除掉一能臣和一猛将,却为蜀汉延寿30年
孙权一句话戳中诸葛亮痛点,蜀汉果然自毁长城
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一人,除掉两位绝世奇才,保卫蜀汉30年
魏延与杨仪之争,诸葛亮无法解决,千里之外的孙权都看不下去了
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性格谦恭真诚,很廉洁,家无余财,后被行刺身死)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六:诸葛亮去世、蒋琬主政、曹叡平辽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