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戒色绝学(上)
userphoto

2023.01.19 山西

关注
曾国藩深知戒色的重要性,孔子讲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的第一戒就是戒色戒色也就是戒放纵,儒释道都是要求戒放纵的,圣贤教育都要求戒除放纵,不仅我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国外圣人也是如此要求的,国外的某些经典甚至对性的禁忌和规范更严格、更系统。

圣人深谙戒放纵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圣贤教育都是高度一致的,肾精能量是不能随便耗泄的,因为肾精关乎一个人的智力、精神、容貌气质、身心健康各个方面,必须懂得珍惜这股能量。

【曾三戒,君子无戒不立】

曾国藩早年有“三大戒”,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多言必失,所以要戒;之前曾国藩脾气火爆,这样不仅伤身,而且还很容易得罪人,曾国藩深知“惩忿窒欲”的道理,所以忿怒要戒;忮求是嫉害贪求的意思,这在官场是一大忌讳,是必须要戒除的。

除了这三戒,曾国藩还戒烟、戒色,应该叫“曾五戒”才是。因为抽烟太滥,曾国藩受到了师长的训斥。曾国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益,于是决心戒烟。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还将自己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涤生”,并发誓从此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日记中他这样解释“涤生”二字,“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关于戒烟,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

戒烟和戒色有相通之处,但戒色的难度更大一些,毕竟烟是身外之物,而色是在身上的,是根深蒂固的一种欲望。曾国藩拜理学大师唐鉴为师,在唐鉴的指导下,他痛改往日恶习,坚持每天写日记反省,并养成慎独和静坐的习惯。曾国藩针对自己的不良习惯痛下功夫,绝不姑息苟且,不管是戒烟还是戒色都取得了成功。君子无戒不立,有了戒,能量就守住了,底气也会随之而来,心地也会变得光明磊落,一派正大光明的气象,气宇轩昂,气度非凡。

【曾国藩的修心功夫】

语录一,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曾国藩带兵打仗厉害,但他却没说攻城拔寨的人是大勇,反而他说“克去私意”才是大勇。克去私意其实就是在修心,就是在断念,能够断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勇!

戒色的核心就是观想自我断念,一定要在起心动念上修,戒色是内心的战斗,是正念觉察与邪念的斗争,外在的战场可以看得到硝烟,但是内心的战场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从这个角度来讲,戒者是真正的孤胆英雄!就像一个人干掉一支庞大的军队一样,如一人与万人敌,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必须镇得住邪思。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戒色猛将!要戒出大将之风,念来即斩,来多少杀多少,在邪念的尸山上屹立不倒!

语录二,去好色之私

曾国藩的《治心经》:“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好色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私,好色会导致伤身败德,一个人沉迷于不良内容,必将影响他的道德修为。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懂得“去好色之私。”一个人如果开始放纵了,报应必将是惨烈的,天道祸欲福善,这是规律,和规律对着干,下场可想而知。

每个人都知道电的厉害,所以不会去摸电门,其实放纵就像高压线一样,犯放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刚开始也许看不出来,但时间长了迟早会出事。很多人在症状爆发时都会被吓到,之前沉迷自渎时完全没料到会这样。曾国藩《治心经》的第一句:“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人都是有欲望的,本来欲望无好无坏,但如果控制不住欲望,那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就像洪水一样把人吞没。

语录三,善观己者观想自我

观想自我这两个字的力量太大了,修行的最核心就是观想自我,曾国藩当然深知观想自我的重要性。我的戒色文章一直在强调观想自我断念,当你向内看了,你就真正入门了,否则戒来戒去,都不知道观察自己的内心,那就等于是门外汉。观想即观察、觉察,觉察本身就具有消灭念头的功能,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念起即觉”,念头刚起来时你就要马上觉察到,否则等念头起势了,再觉察,这时候已经晚了。

娴熟于观想自我的戒者,在念头刚起来时就能消灭之,而不懂观想自我的人,肯定会跟着念头跑,他们会认同念头为自己,这种跟着念头跑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念头一起,就跟着跑,自己一点也做不得主,当你开始观想自我了,你就开启了更高的意识层面,你成了一个观察者,你可以看着念头,你可以使之消失。刚开始练习观想自我,很多戒友都感觉到念头势能的强大,那股力量起来后,会把你拖入一个漩涡,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生出来,很难停下来。

当继续练习观想自我,就会发现念头的力量开始减弱了,因为你发展了自己的觉察力,慢慢地,就能做到在念头生起的一刹那,就立刻消灭之。非将死字挂在额颅上,决难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则妄想成主,本心成奴!妄想,其范围更广,但道理都是一样的,一开始戒,就要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与勇气,这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曾国藩:“知此事万非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功夫,断不可弱。”曾国藩把打仗的狠劲用在了修心上来,其效果绝对是突飞猛进的。血战功夫这四个字极为给力,唯有立志坚定,行动才能斩钉截铁,必须要有刚烈威猛之作风,以血战到底的气概来与邪思作斗争!要拿出拼命的架势来戒,往死里戒,戒到死,死磕到底,死硬不破!气势上必须要盖过邪思。

语录四: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这是曾国藩日记里的16个字,被曾国藩引用在日记里了。这其实就是在讲修心的功夫,“唯灭动心”,很好理解,当念头动起来了,要立刻灭除,不能被念头附体,不能被念头奴役,否则就会导致身不由己而破戒。

“不灭照心”,照即观,观即觉察,就是要一直保持对内心的觉察,这个觉察的功夫不能中断。“但凝空心”,就是要保持内心的清净无染,空心也就是清净心,也就是本心。“不凝住心”,就是不要住在念头和外在的事物上,这16个字的含义,看似简单,实则非常深奥。

有的戒友可能会说,念头不能动,那岂不是不能学习和工作了,变成了木头和石头了?这16个字不是让你变成无思想的木头人,而是让你学会做念头的主人,该起念头学习和工作时,就用念头,用完了再回到空位,空位就像你的家,就像你的大本营一样,而念头只是工具,用到时就用,很多人不是在用念头,而是成了念头的奴隶,就像一个人无法驯服野马,结果被野马带着疯跑,做不得主。

在学习和工作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回到空位,因为当你什么也不想时,灵感往往会自动冒出来。这16个字大家要好好思考和体会,意思很深。曾国藩在修心方面很有体悟,他能位极人臣,的确是修为所致。

语录五: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曾国藩:“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曾国藩形容得很好,如果被邪思攻破了,就像全军覆没一样,邪思冲进城内,烧杀抢掠,为所欲为,然后留下满目疮痍,扬长而去。

当邪念初萌时,就要立刻对治,曾国藩这里给出的方法就是思维对治,通过思维礼义廉耻来对治邪念。断念有好几种方式,觉察断念是一种,也就是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思维对治也是一种,还有转移注意力也算一种,只不过相对比较初级,转移注意力不如前三种来得直接。前三种我用得比较多,转移注意力我作为辅助,断念需要一个精进练习的过程,就像练习出刀一样,必须快如闪电,手起刀落。

《论语·季氏》:“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我国是礼仪之邦,但近些年来道德急剧滑坡,礼仪之邦已渐行渐远,时代呼唤正能量,时代也需要圣贤教育的再次启蒙。“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伟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孔子也专门讲到:“不学礼,无以立。”

当你思维礼义廉耻的道理时,你就会觉得放纵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荀子:“礼者,人道之极也。”《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禽兽可以在马路上交配,因为它们不懂得礼义廉耻,它们完全没有概念,而人如果不懂得礼义廉耻,那就不仅仅是禽兽了,可以说是连禽兽都不如了,《礼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一个人懂得礼义廉耻了,他就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心里也会很安定,如果不懂得礼义廉耻,那么很可能就会乱来,乱来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身心健康的危机。放纵伤身败德,这种事情为君子所不齿,是应该力戒的!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要懂得用礼来约束自己。

《四十二章经》:“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放纵的念头和礼义廉耻是相违背的,很多人见到女人就邪思,不仅邪思同学,还邪思老师,甚至还邪思家人,完全丧失礼义廉耻了,胸中没有半点正气,基本就是半兽人了,每天活着就想着如何宣泄自己的兽欲,彻底沦为了下半身动物,放纵是一种退化,让人退化成禽兽不如的东西,很多人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克制不住,曾国藩给出了对治的方法,那就是思维礼义廉耻,我们要做正人君子,不要做放纵畜生。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曾国藩:“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心中具备坚定的信念,且对关键问题有着正确的看法,这样方能稳健而不动摇,就像手握六辔一样很好地驾驭住车马的行驶,非常稳当。曾国藩是一位极爱读书之人,很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曾说过,读书有多方面好处:一是能树立正确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能“自卫其生”,意思是能让人学到生存技巧、本领;三是能保养身体。

曾国藩自己更是无一日不读书,终生手不释卷,直到临死前一天还在写日记、读书。曾国藩:“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22岁考中秀才,随后参加过两次会考都落榜。

在第二次落榜之后,他取道南下,准备游历天下增长见识,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到南京时,身无分文,于是在一位朋友那里借了银子100两。然而,他却用100两银子买了一部《二十三史》,当时一个七品县官一年俸禄才是40两银子左右,可见曾国藩对读书的钟爱。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评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心。在其随后身居高位时,他更是每日坚持不懈学习诸子百家,并在家信中时常告诫兄弟及儿子,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读书学习。

戒色方面,我一直在强调学习提高觉悟,觉悟降伏邪思,戒色神力来源于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让觉悟不断提升,越悟越深,进入真正精深化境的层次,到时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就会产生定见,定见这两个字的威力非同小可,不少戒友戒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破戒,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存在思想误区,缺少定见,心里总是在犹疑不定,邪思就是利用他们觉悟上的缺陷而进行的针对性的怂恿。所以,如果缺少定见,那就很容易被邪思攻破,心中真正有了定见,就不会动摇了,因为定见犹如定海神针一般,有了定见就十分稳当。

【君子不重则不威】

《论语》里有“君子不重则不威”之说,观人先取威仪,如虎下山,百兽自惊。如鹰升腾,狐兔自战,不怒而威,正气凛然。曾国藩讲“稳重从容,可当大事”,曾国藩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曾国藩之重源于祖父,他给儿子写信说,说他曾经仔细观察,“祖父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在军事上,“带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

放纵会让一个人显得轻浮,这种轻浮不仅表现在言语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身体上,泄精之后脚底无根,走路也显得轻浮不稳重,相信很多戒友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在连续泄精后,两条腿就软掉了,走路发飘,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体育运动,很容易就会骨折受伤。曾国藩:“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倔强有刚强不屈之意,曾国藩讲的倔强,并不是任性和不听话,也不是蛮干,而是一种男人的血性,一种奋斗的精神。曾国藩:“立身之道,内刚外柔。”做人要刚柔并济,刚是内心坚定的原则和立场,柔是外在谦卑柔和的待人处事之道,刚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柔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与坚持。过刚易折,太柔显弱,所以刚柔之间要把握好分寸。曾国藩还说:“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曾国藩的这几句话,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刻认识,我们一方面要戒放纵,另外就是要多学习圣贤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涵养与精神境界,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与威仪。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每天会产生6万个念头,一个方法就能断念,跟着学学|国学堂
拿回你的力量,重新主宰自己【1599】
断念修身
断根,断念,断不了爱。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六十五
心有定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