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觅广州|广雅中学冠冕学城


      广雅中学 堪称“广州百年名校中的名校”,浓厚的学风、悠久的历史、古香的建筑、雅正的学子、风水的布局,构成让人赞美的“冠冕学城”!

广雅中轴线的著名建筑物 冠冕楼

 

※  一座宏大的学城是怎样诞生的?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1884年,张之洞从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他会同广东、广西巡抚吴大澂、李秉衡,广东、广西学政汪鸣銮、李殿林呈奏光绪皇帝批准仿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远离广州老城闹市兴办广雅书院。“广雅”意为“广者大也,雅者正也”。

 


广雅书院创办人 张之洞

 

广雅书院旧貌

 

※ 广雅书院在光绪十三年(1887)筹建,1888年6月开学,招收广东、广西两省的贡生、监生各100名。广雅书院坐北朝南,原四周设有护院河,也称为护城河,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据说,广雅书院建成后是清代书院中用地最多、规模最大、绿化最好、设备齐全的新式书院。张之洞,还对书院的建设、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家看,下面这张《广雅书院简图》,护城河围绕,莲花池相邻,布局就像一个人的脸,很有“福相”,非常讲究风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有规划,完全就是一座“城”。

 


昔日广雅书院布局如人脸一样

 

 


今日的广东广雅中学校门


省立广雅中学时期的校门(1935-1949)


步入校门走过护城河

影壁墙上“广博雅正”四字

让广雅学子明白做人要做

“广博雅正”之人


琼华楼后古树参天


影壁墙后是校训“务本求实”

晨光映照 日晕连美

260多年的古樟树生机勃勃

立于树下

感觉大树呼吸的气息


广雅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纪念石

“博正和谐”“谐和正博”皆通


读书少女与钥匙男

体现着是广雅精神


进入广雅的第一座楼琼华楼

广雅中轴的第一进

琼华,如美玉,也如美好的诗文


站在楼下中轴线远望

可以看到最后的大殿冠冕楼


回望却见影壁校训

古老的中轴文化的现代见证


 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杨匏安

也是广雅(省立一中时期)的校友

至今校园还立有他的雕像


1936年的教务处

据说就是“山长楼”


山长楼(校务处)旧貌


山长楼,“山长”相当于校长的职务

这里是广雅中轴五进的第二进

1988年广雅中学100周年校庆时

山长楼“校史展览室”

20世纪90年代的广雅中学山长楼

是硬山顶,碌灰筒瓦

《创建广雅书院奏折》石碑一方

蕴含张之洞“以励士品而储人才”精神

希望远离闹市建一净土书院

让学子住校潜心学习


张之洞经常查看广雅书院的试卷

用心办好广雅书院的教育

山长楼改盖绿琉璃瓦,灰塑博古脊

楼前的石鼓历经百年

石鼓前绿韵绵绵

浮荡百年无声的历史回响

广雅之校训、精神、教风、学风

显与山长楼前

让代代广雅人铭记


山长楼后古榕参天

气根落地 立地顶天


晨光穿越 校园一片宁静

泛着光彩的麻石

醉入心田的美

叶老的“万里前程”四字

让广雅学子保持着对未来人生的向往

这是一个广雅1888年建校时铸成的“大钟”

钟声响彻广雅校园

文革时期被毁


2009年校友重铸大钟

立于此地

每日晨光初现 影记流长


华光映照 声雅重临

我信,也许这就是历史

大钟曾立于第三进“礼堂”前


广雅中轴五进的第三进礼堂

今日已经难以寻觅


旧礼堂已经由“含英楼”替代


含英楼前立着一比一的张之洞雕像

每次经过他的身边

总感觉一股气场


含英楼依旧保留着“中通”的设计

前往冠冕楼 后看大门口


抬头仰望 圆弧正天

很有气势 或许内藏什么寓意


此楼也可能具有“天文”的某些作用

某时某分 阳光照射

如指环上的钻石 仿如神殿

《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程子四箴》等石碑

立于无邪堂前

篆书体《程子四箴》

“四箴”是指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年任工部右侍郎、广东学政汪鸣鸾书


广雅书院时期的“经正无邪”堂

意为:纠正对经书的理解以达到

心思端正没有邪念的境界

这也是书院院长讲学之所


省立一中时期的无邪堂

麻石院道古色古香


今日的无邪堂已经重建

为校务办公室所在

也是广雅中轴五进的第四进


走过圣贤桥便是广雅中轴第五进冠冕楼

冠冕楼是广雅最堂皇的建筑

“冠冕”意为首位

冠冕楼堪称“广雅第一楼”

张之洞意将广雅建岭南第一学府

冠冕楼作为图书馆

不但收藏中国典籍,还收西学图书

将督府没收康有为万木草堂的藏书

5000多册纳入典藏

成为当时广东省藏书最高的图书馆


1915年 珠三角洪灾 冠冕楼淹没坍塌

1936年才重修

今日我们见到的已是民国时期冠冕楼

红领巾走在圣贤桥上

摆拍于冠冕楼前

你知道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冠冕楼?

冠冕楼前浮萍绿柳

昔日的一番春色

冬日的冠冕楼

如春之美

古老的瓦筒与封檐板

色彩明丽


民国时期重修冠冕楼的奠基石

可惜外墙贴了瓷片 破坏了风貌

期望下一次维修可以恢复原貌

歇山顶 黄琉璃瓦绿脊

融合古典的元素

正门水磨石原装门框

仿古老木板门

光影下 很有气势


“冠冕楼”三个字非常醒目

不过,话说小时候我总看成“冠冤楼”的

不知道这座楼有什么“大冤情”哈哈


广雅书院时期的石桥

荷塘日色自然之美

冠冕楼前的麻石古桥

冬日也绿意浓浓

一直雀仔停在石栏杆上又飞走了

也许在历史古物面前

谁都是过客


 初冬 莲荷也不甘寂寞

傲放颜色


冠冕楼侧放着残柱石墩

石上刻字 凝集着古老的气息


冠冕楼后有古围墙

墙前绿草如茵

重修的纪念周敦颐的濂溪祠旁

有石碑一块名《拙酓》

为广雅首任山长梁鼎芬写给下任山长的话

品正刚正 才能笃实

濂溪祠屋脊上好可爱的小动物

你发现了吗?


黄金的竹林听说很久就有

风吹沙沙 清雅舒服


古桥绿柳伴学子

日灯照耀读书人

广雅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植物形态区的门口也充满古味

校园中的圆洞门

真是处处是景


这棵古老榕树下

有一个故事见证着历史


上面有一块日军的“军马之碑”

抗日战争期间曾是日军驻地

这里用来埋军马,所以有这个碑


张之洞亭始建于1934年至1936年间

后被毁,现在的是重建的


亭的旁边有一块重修南皮亭的奠基石

原建有南皮亭

因年代久远损毁


《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前任两广总督部堂

南皮张公之洞画像》碑


日影树影落在这块古老石碑上

一位有贡献之人

历经百年 世人永记


广雅亭的旧貌

你见过吗?


新建的荷花池湖心亭

也是学子的喜爱之处

你还认得这个地方吗?

湖边的清佳堂

湖边日光照耀下的宁静


美丽的小花

绿油油草地 心旷神怡

古老的莲花池水天倒影

天蓝水蓝衬绿影


发现一个残断的石阶级

到底是什么用的?


广雅书院的莲韬馆


1936年的自然科学馆(物理实验室)

那些窗户好靓啊!


很有气势的建筑

今日还在,你见过吗?


 东斋,当时广东学子读书与居住的地方


现在东斋已经不存在了

仅存石碑


东斋已经成为昭明楼所在

宏伟壮观


 附近的有广雅学子自营的咖啡店

自主管理与营运

很有特色


梁漱溟 广雅中学第23任校长

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广雅校训“务本求实”就是由他提炼而成


西斋是当年广西学子生活学习之地


历经岁月如今“西斋”也不存在了

仅剩牌匾立于路旁


所在之地成为今日学生篮球场

广雅学子熟悉运动之地


徐步此地 踏麻石之上

沐浴晨光之华美

正是广雅学子求学时


体育馆 绿茵场

挥洒汗水的地方

也许也曾是你充满回忆之处


文化长廊是值得一赏的地方

从广雅书院至广东广雅中学的发展

通过浮雕展现

不同阶段都有一本刻字的“石书”

撰名历史之源


学子小憩之时

静静坐在历史文化长廊

右绿草 左时光


广雅书院建校之时

地处偏僻

有护城护院之河


广雅有河,据闻源自于张之洞风水阵

流动,乃水的本质,生机无限

学子学习也很有灵气

当学子年桥下撑船

清流环绕行“文运”

至今河上麻石石桥还在

保存完好


当年的校外东桥

远处艇仔停靠

好有一番水城水路景色


今日其中一条石桥还保留着

日光花影水颜色

水清木秀之地美足百年

古老的石狮子
质朴的麻石 青葱的绿影

晃眼已百载


落叶飞花的时节

踏于灵水古桥之上

读那: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

 



 

※ 广雅书院、两广大学堂、两广高等学堂、广东省高等学堂、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广东广雅中学。无论哪个时期广雅,这座源自1888年充满传奇的教育之城,在一代代先贤努力建设下,已经拥有很深的历史沉淀。以务本求实之风,历史传承的创新精神,风水灵动的校园布局,获岭南教育辉煌之声誉,学子已桃李天下。

 

或许某天,当年青葱学子再临母校,立于冠冕楼下,凝望故园。岁月悠悠,水波荡漾,古瓦檐情,雅莲绯红,心中默念“务本求实”四字,微风吹动丝丝白发……也许就是这座雅正、冠冕的学城最美的景色。

 

 

(特别鸣谢:广东广雅中学 越秀区作家协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之洞与广雅书院
叶丽琳:环境赋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 TEDx演讲实录
冠冕楼海量藏书居广东之冠
广雅书院与五公精舍 培植琼州良材
广州近代书院
母校——白鹭洲中学风光(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