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第105期一日一香
userphoto

2018.08.15

关注

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食用等等,

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认识之深

以及精致的生活情趣。

虽然香在古代十分普及,

但其实大部分香料并不产于中国,

而是产在遥远的西域诸国。

在宋代以前,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不够繁荣,

导致除了各国朝贡之外,

香料来源十分有限,

种类也较少。

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之外,

香的使用并不广泛。

直至宋明以来,

在朝贡的基础上,

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张,

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

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

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说到香,

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教祠堂

和寺庙道观中的烟雾氤氲,

香虽然大量用于祭祀与宗教活动中,

但其实在人们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最常见的,

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香囊。

香囊又称香包、香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佩戴香囊的习俗。

从秦朝开始,

人们就已经流行佩戴容臭了(即香囊)了,

《礼记·内则》中记载:

矜缨皆佩容臭。

至汉魏时期,

才正式有了‘香囊’这一称呼,

古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中唱到: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香囊不仅佩戴在身边,

古人也将香囊挂在床帐里,

用作起居熏香。

香囊有多种材质和形式,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金银、玉、翠等硬材制作的小盒,

盒面镂空以散发香气;

一类则是纱、罗、锦、锻等

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

到了明清时也称为“香袋”。

文人们为了防止蛀虫,

古人还在书箱之中放入香囊,

让其挥发的气味祛除蛀虫,

《太平御览》卷七《晋中经簿》中曰:

“盛书皂缥囊书函中皆有香囊二。”

同时古人佩戴香囊还为了防疫祛病、

避瘟驱毒、祈求健康,

所以香囊内除了香料外,

还添加一些根据各人体质配制的药物。

秦汉时期香料药物大多为单方,

魏晋以后,

西域香料大量进入中国,

于是出现了合成香方和药方。

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

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房间或衣物棉被的异味;

通过佩戴香囊来显示自身地位与品味。

古时关于香囊的诗歌文献不胜繁举。

唐朝诗人韩翃所著《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中道:

行乐远夸红布旆, 风流近赌紫香囊。

北魏诗人王琚在《美女篇》中道:

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

汉代经学家刘歆在《西京杂记》中

曰:

长安巧工丁缓者,

作卧褥香炉,

一名被中香炉。

本出防风,其法后绝。

至缓始更为之。

为机环转连,而炉体常萍,

今香毬是也。

所谓‘被中香炉’就是唐诗中所提到的香囊。

至今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博物馆藏品,

都按形状和用途将这种

熏香的香囊称为‘熏球’或‘香球’。

暂无龙脑、麝香实物图

香料:

丁香:牡丹皮:甘松:龙脑:麝香

方法:

调香:

将诸香(单个另研脑麝)研磨成末,调匀,再用花叶纸贴于佩囊中佩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茶叶末釉桃形小香薰
传承四千多年的仪式感,中国高雅的香文化,是如何与和田玉产生微妙文化反应的?
【嘟嘟博物馆】香炉,代表了古人的品质生活
“未起一庐香”!翰林学士上朝前焚香熏袖子,古人爱“香”也疯狂
因香而生,依香而美——玉香具
[收藏]香具玩赏:静拨炉薰挹香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