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上 看国石产业“新活力”

11月30日至12月9日,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在北京举行,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石”的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齐聚北京中华世纪坛,主题为“文化自信、国石精展”的本届展览,向人们充分展现了国石文化产业发展的更新风貌、更高水平。

“盛世典藏兴”,这是时代发展的规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逐年兴盛起来,四大国石产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首次在北京举办

十五年来通过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不仅仅为人们所熟悉和热爱,展览的持续举办推动了产业不断发展升级,推动雕刻理念、技艺和创意不断更新,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文化在一方方石雕藏品中融合发展。

最新一届的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是首次在京举办,展览规格、参展规模、展品水平都超过往届,从这次展览中,记者管中窥豹探寻产业发展背后的奥秘。

四大国石自评定之日起,就让四大国石产区拥有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发展国石雕刻产业,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得以创办,并坚持“共同出资、联合办展”的方式——就是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四家“一起合办,轮流当值”,一场合作能坚持十五年、成功十五届,本身就是国石行业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摄影:常亮)

从首届到第12届,一直在四大国石产地轮值举办,随着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市场发展却在深度、广度上遇到瓶颈,一方面是随着国石收藏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价格也水涨船高,受众群随之狭窄;另一方面,价格持续上涨,也使国石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被行业内外忽略了。

四大国石产区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方面文化市场不能只是圈内活跃,必须让更多人能广泛接触了解国石,否则产业发展将失去生机;二是如果通过炒石材就能获得大利,谁还会在意石头本身的文化价值,又如何去挖掘石头所能承载的文化价值。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冷印社社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公者作了题为《篆刻艺术与石的因缘际会》的讲座

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背后必须融入强大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要让人们了解国石文化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字,四大国石所代表的“印石文化”与中国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并形成印章、篆刻文化,印章本身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对“诚信”价值的理解,正所谓“有印,信方显”。

正因如此,中国的印章文化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声名远播,是中华文化特征标志与文化发展的见证。

巴林石玛瑙冻雕纽方章《佛观天下》(3.5x3.5x21cm)林国华作

如今,“印信文化”最盛在日本,日本人对印章的重视伴随终生。日本有全面的印章教育体系,从小就有篆刻练习,巴林石矿业每年有大量练习章出口日本,而这一块在国内还是空白。

因此,从印章篆刻入手,推动中国青少年更深入的理解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树立文化自信,是国石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本届四大国石展上,就为观众设立了篆刻体验,并有专业老师现场指导。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上的新作品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上的新作品

有了传统文化和全新创意方式的赋能,国石从业者重新找到了方向,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爱好者越来越多,创意无限喷发,雕刻技艺持续提高,国石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与其他文创产业不同,国石产业也是一种资源产业。只有保护好国石矿藏,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对此,中国安华集团巴林右旗巴林石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磊有深刻感悟。

过去的国石的开采开发模式显得粗放,巴林石矿区就有企业将大型石材,以原料价卖给了江浙福建石商,江浙福建石商邀请雕刻师打造成艺术品后,又出口到日韩和中国台北;后来,国内石料涨价,部分大件艺术品又回流到国内石商手上,由于国内没有大件艺术品市场,石商们又只能把大件精美艺术品切割成小块印章石,再次出售——巴林石进出两次,却也仅仅被卖了两次原料,完全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巴林石桃花冻雕件《山水镜心》

这种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的情况现在完全不可能出现了,巴林石矿区经营整体化推进后,市场生产和竞争让位于文化传承与推广。

2016年,为了保护巴林石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巴林石资源,中国安华集团入股巴林石矿业公司,对公司进行了重组整改。通过此轮改革,巴林石矿区矿权被完整统一到目前的“中国安华集团巴林右旗巴林石矿业有限公司”旗下,统一完整的经营管理权,对于弘扬国石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巴林石荔枝冻雕件《海风轻抚》

相比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产区都在南方,因此,安华集团重新组建巴林石矿业有限公司之后,第一要务并非发展生产,而是一边进行矿区梳理,一边进行矿山环境治理。

巴林石矿区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绿色矿山”创建工程。三年时间里,平整处理废渣16.8万立方米,回填露天采坑废渣32万立方米,翻耕4.6万立方米,撒播种16.5万立方米,种树17000余棵,种灌木、地锦、枸杞80000余棵。

陈磊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坚定的认为:“要在地下挖金,就必须让地上生金”,唯有保护好绿水青山,国石产业才能生生不息,迸发出璀璨的文化之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十五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 让国石文化熠熠生辉
今日头条
中国四大印章石【巴林石】
国石雕刻艺术展首次走出原产地,第十三届国石雕刻艺术展11月亮相深圳
巴林石印章
巴林石印章1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