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益曝光,最高差45倍!39个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调研数据来了
userphoto

2022.07.01 湖北

关注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在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具有广泛的消费需求;蔬菜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江苏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以江苏省千亿级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链,近年来蔬菜生产规模稳定,播种面积保持在120万亩(8万hm2)左右,产量280万吨左右。

南京蔬菜产业特色鲜明,已形成江北多品种应季蔬菜、江宁设施蔬菜、溧水有机蔬菜、高淳食用菌和早园竹、栖霞八卦洲芦蒿五大生产片区格局。2021年,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蔬菜产业为八大主导农业产业之一,三产总产值目标位于首位,这对南京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形式对蔬菜基地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以期为南京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01

样本的选取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进行调查,根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对蔬菜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的推荐,向六合、浦口、栖霞、江宁、溧水、高淳6个区共39个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发放问卷和现场考察,实际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02

调研内容简析

此次调研主要对39个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种植情况、种植成本、种植收益、机械应用、销售渠道、农业技术需求等情况调查。

2.1   样本基本特征

此次调研以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为主。分别对39个蔬菜经营主体生产者的性别、年龄结构、从事年限、文化程度、经营组织类型、是否雇工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由表1可知,目前南京市蔬菜生产者及管理者以男性为主,占比74.36%,但女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事年限6~10a的最多,在1/3以上,5a以上的超过80%,蔬菜生产及管理经验丰富。生产经营者文化程度以本专科为主,达到51.28%,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85%,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人群已投入到蔬菜产业中。经营组织类型以联合承包经营为主,95%以上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用工方面,39个经营主体均雇工生产。

2.2   样本种植情况

主要包括样本蔬菜种植户的分布及基本种植情况。由表2可知,南京主要蔬菜种类包括叶菜、茄果类、瓜类、根茎类、豆类,特殊种类包括韭菜、莲藕、野菜等。生产设施以单体大棚为主,占比达到49.75%,其次为露地,其他设施类型均在10%以下。

2.3   不同蔬菜种植成本简析

蔬菜生产主要成本由地租、人工、农资、销售投入及其他(机械、燃料动力等)构成。因区域、生产和承包方式不同,667m2地租价格在558~1433元,莲藕因是水生蔬菜,地租最低;豆类生产者因在浦口区聚集种植较多,地租最贵,达1433元,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1%左右。

雇佣工人工资与生产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韭菜人工成本最高,这是因为韭菜采用1次播种连续采收的生产方式,采收和整理需人工较多;茄果类次之,雇佣工人工资占总生产成本的54.7%;瓜类和叶菜类生产雇佣工人工资的支出也在一半以上。

农资投入上茄果类最高,这与此类种子价格较高密切相关;叶菜的农资投入第2,这与夏季生产需要覆盖遮阳网和配套喷灌系统的投入有关;瓜类农资投入主要是肥料,莲藕农资投入主要是种藕。

销售投入跟各个基地的宣传和包装方式、销售方式有关,因此各个品类差距较大。其他投入以茄果类和瓜类为多,与其生产方式复杂关系密切相关。从667m2总种植投入来看,番茄最高,达8455元,其次为韭菜和瓜类,最少的为莲藕,为4358元(表3)。

2.4   不同蔬菜种植收益简析

蔬菜种植的收益主要与产量和市场价格有关。由表4可以看出,叶菜每年平均总茬口数为5.2茬,茄果类、豆类2.0茬,黄瓜1.9茬,韭菜和莲藕都是一大茬的生产模式。

因品种及收获时间不同,每茬的产量差距较大,但667m2总产量以叶菜最高,为9843.6kg,其次为茄果类、瓜类和韭菜,均在6000kg以上,莲藕的产量最低,只有1000.0kg。价格与市场供求有较大相关,茄果类最高,其次为莲藕,叶菜的平均价格最低。不同蔬菜种类的产值差距明显,茄果类最高,为莲藕的7.5倍,其次为瓜类和叶菜类,在22000元以上;豆类与韭菜超过15000元,莲藕最低,只有5000元。从667m2利润来看,茄果类接近30000元,其次为瓜类和叶菜,莲藕的利润最低,只有642.0元,但莲藕种植面积较大,一般在20hm2以上,因此最终利润非常可观(表4)。

2.5   机械应用情况简析

从机械应用情况来看,各生产基地耕整机数量最多,只有2个水培和基质培的基地没有应用,因此蔬菜生产过程中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最高。拥有30马力(1马力=0.735kW)以上拖拉机的基地有29个,比例较高。配备播种、除草、打药机械的基地超过10个,配备收获机的基地有9个,但存在实际应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拥有加工机械的基地只有4个,主要是初级加工机械,如净菜加工机、水芹包装机、萝卜清洗机等。成本最高的采收环节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总体来看,南京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5)。

2.6   销售方式简析

从经营销售方面来看,各基地以自行销售为主,6.67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有商贩上门收购,这2种销售方式成交量大,但价格较低;网上销售一般以价值较高、品质较好的绿色蔬菜或者有机蔬菜为主,价格较高但成交量低;其他销售方式是对接商超、食堂订单销售及旅游采摘,这部分基地因销售渠道稳定,价格较高,因此种植收益最高;合作社或集体统一销售的占比还比较少,表明当下的市场销售情况还是以批发为主,销售渠道有限(表6)。

2.7   技术服务需求情况简析

从基地对技术服务需求情况来看,种植户对新品种的需求最高,说明品种对种植户的收益影响较大;其次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说明土壤连作障碍与病虫害为蔬菜生产中的常见问题;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雇工价格的持续走高,基地开始重视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熊蜂授粉技术在茄果类和西甜瓜基地应用较多,其他基地对该技术兴趣不大;种植者对农业政策,如申报政府项目、生产补贴、农业保险也越来越关注(表7)。

03

3.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3.1   专业化基地较少

为避免种植单一蔬菜品种遇到市场行情低迷的状况,基地生产理念多为“东方不亮西方亮”,种植的蔬菜种类常在十几种甚至更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会加大管理难度,造成机械化推进困难,生产成本高企。

3.2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南京周边蔬菜生产区多丘陵,设施条件以单体大棚为主,蔬菜品种多种植环节不一,土壤墒情不好控制,生产过程中农机不配套,维护成本高,专业操作人员缺乏,这些都是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导致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

3.3   销售渠道单一

蔬菜基地生产规模小、分散,承受风险能力差,农户以自行到蔬菜交易市场销售为主,缺少稳定的销售渠道,菜价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大型基地以食堂、商超配送为主,虽逐步建立了物流体系和现代信息体系,但信息不够通畅,仍存在经营方式滞后以及产销脱节的问题。

3.4   缺少亮点示范

南京地产蔬菜种类较多,但真正能代表南京蔬菜产业的亮点不够明显,还没有完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的标志性蔬菜种类,缺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业态的集中展示点和技术培训基地。

3.5   专业人才不足

蔬菜生产条件艰苦,待遇低,年轻人参与意愿低,造成人才缺乏;蔬菜基地对各类农业人才,特别是一专多能,一岗多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一般性的生产经验和经营意识,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要求。

04

产业发展思考

4.1   壮大经营主体,推进单品规模化生产

培育蔬菜龙头企业,整合生产经营主体力量,强化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能达到20hm2以上较好,根据技术特长和销售渠道选择3~5个主栽蔬菜种类,以便突出特色,方便管理,提高效益,也有利于专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促进全产业链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

4.2   加快宜机化建设,完善技术与服务体系

制定适宜机械化的单体大棚新标准和基地建设方案,在标准化菜地建设中推动实施;加强规模单品蔬菜生产环节适用机具的引进筛选和配套机型推荐,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体系和标准制定;通过示范带动的方式,培育蔬菜机械化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如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3家单位,充分发挥了各个单位的优势特长,农机农艺相融合,机具配套完善,农机服务成熟,在南京谷里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示范的小白菜固定道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下一步将在全省叶菜产区大力推广。

4.3   拓宽销售渠道,构建稳定的销售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下,经营主体除做好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批发商上门采购等传统销售外,还需关注市场变化,增加直播、电商、团购、社交团购等销售渠道,注意提高蔬菜产品品质,遵守契约精神,保证商品质量,为蔬菜销售注入新活力。以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信息为依托,构建蔬菜销售平台,及时公布市场价格变化、供求信息、出入政策等内容,减少中间成本,缩短配送时间。

4.4   加强政策扶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加强项目扶持环节和建设内容的绩效评估,强化财政支持政策的引导作用,扩大金融贷款、保险补贴、三产融合用地、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宣传。政府项目扶持应突出解决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议以能代表南京特色和种植面积大的蔬菜种类为依托,形成集种子选育、科技应用、机械化生产、包装加工全产业链亮点基地园区。如南京矮脚黄小白菜,可以从文化溯源、产前育种、产中机械化生产示范、产后包装运输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集成科研、生产、培训、科普等多种功能,打造南京特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产业示范园。

4.5   全方位培养人才,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发展蔬菜产业,不仅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农技操作人员,也需要具备经营管理、品牌经营、文化宣传的人才,形成全新的多元化人才汇集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以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南京市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20余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奖惩分明,建立了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政府牵头实施“头雁种苗”行动,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致富能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汇聚新生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港市港北区:富硒农业风生水起
可复制可推广,看江苏省如何破解农机农艺融合难题?
《媒体报道》甘肃着力促进中医药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
提速增产!“机器换人”助力蔬菜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三月六号出来做农业重新创业,用种植芯栽培口感番茄全过程
看天吃饭不易,设施农业可助菜农无畏天公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