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气十七,(腰痛根原),水热穴论三十,腹满四
■水气十七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漏,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肾水者,水自伤也。水盛而侮土,土湿木郁,是以腹大,脐居上下之交,中气所在,寒水侮土,中气崩溃,是以脐肿。脐肿腹大,总缘土败,所谓肾气实则胀也。腰者,肾之府也,水旺木郁,陷于肾部,盘塞不舒,是以腰痛。乙木不能疏泄,故不得溺。肾开窍于二阴,前阴者,宗筋之聚,肝之所司也,水寒土湿,肝木郁陷,湿气外蒸,故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肾脉自足走胸,寒水下旺,经脉不升,故其足逆冷。阳明行身之前,循面下项,阳明从燥金化气,是为燥土,水侮土败,太阴湿土之部,无不肘肿,而燥被湿夺,亦当肿及阳明之分,但阳明为三阳之长,首面又六阳之会,以燥土而居阳盛之地,是以面部不肿。阳明太阴,同主肌肉,水胜土负,肌肉消减,故面部不肿,反见其瘦也。
《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三阴者,太阴也,手太阴肺不能行水,足太阴脾不能制水,阴气凝结,是以水泛。究竟化水者脾肺,司水者肾也,然则太阴者,水病之标,少阴者,水病之本。手之少阴,是为丁火,足之少阴,是谓癸水,丁火不根于癸水之中,此少阴水病所由作也,水盛则灭火而侮土,水撕土败,堤防崩毁,水病既成,不可医矣。
治法:补火燥土,以制癸水。而横流倒注,实因水窍不开,则条达厥阴,以通疏泄之路,不易之诀也。厥阴风木,性主疏泄,汗溺皆司。汗孔、尿孔、水之去路也。

腰痛根原
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
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萎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潇,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
色过而腰痛者,精亡而气泄也。精,阴也,而阴中之气,是谓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缘阴阳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水中之阳,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
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研,煎大半杯,温服。
 

水热穴论三十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肾为足少阴,于五行为癸水,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盖火为阳,水为阴,肾者至阴也,阴旺则水盛,是以至阴者盛水也。肺者,手太阴秋脉也,肾者,足少阴冬脉也,冬水生于秋金,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缘肺金下降,而生肾水,肾脉贯胸膈,入肺中,肾水泛滥,则自其经脉而浸肺脏,皆为积水之区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歧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附肿。附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肾所以聚水而生病者,以肾者,胃之关也。盖水谷入胃,脾阳消磨,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主气。肺金清降,则化精水,精藏于肾,水渗于膀胱。膀胱通利,川渎注泄,则胃无积水,而土不伤湿。而水之所以下行者,肝气泄之也。肝为风木,其性疏泄,水满膀胱,泄以风木之力,故水道流畅而不癃。而风木之生,全由水中之阳,阳根左旋,温升而化乙木故也。是胃关之开阔,悉凭肾气。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流于肺部,同气相投也。皮肤者,肺之所司,水自肾脏,以类相从,上下溢于皮肤,经络阻,则为附肿。附肿者,聚水泛滥而生病也。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歧伯曰:肾者,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日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附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牡,阴也。肾为轮脏,位在土下。土之湿者,水气之浸润也,故地气之上腾而生水液者,如云升雨降之义。悉属于肾,《难经》:肾主五液,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而逢于风,闭其皮毛,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于是客于玄府,行于皮里,浸淫经络,传为肘肿。其原本之于肾,因为风邪所闭,是以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即汗空也。
故水病下为附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肺为喘呼气逆不得卧,肾为水肿,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肾水泛滥,则下为附肿大腹,肺气冲逆,则上为喘呼不得偃卧,是标本俱病也。
喘呼气逆不得卧者,肺之所为也,水肿者,肾之所为也,分为彼此相输而上下俱受者,总皆水气之所留蓄也。

■腹满四
夫中寒家,喜欠,其入清涕出,色和者,善嚏。
欠者,开口出气。《灵枢·口问》: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中寒之家,阴气下盛,招引阳气,引则阳陷,而阳性升浮,随引即升,一陷一升,是以有欠,常引常升,故喜欠也。缘其阴盛阳衰,升气少而降令多,不必日暮而阴常司权故也。清涕出者,肺气之上熏也。肺气郁阻,不得下达,则上熏鼻窍而生清涕。鼻孔窄狭,积气不能畅泄,故冲激而为嚏喷。以其中气虚寒,枢轴不运,肺无下降之路,因而逆行上窍,肺气熏冲,是以清水常流而嚏喷恒作然欲涕而即出,犹是上焦阳气之稍盛者,阳稍盛,则颜色和也。
■腹满五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定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其人大便下利,以其里阳之虚也。若欲嚏不能,此人肚中阳虚而寒盛也。
《灵枢,口问》: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则为嚏。嚏者,肺气逆行,蓄极而通,而泄路迫狭,故激而为响。至于欲嚏不能,则气虚寒盛,较上之善嚏者,又不如也。

■痰饮八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瞒悸,必有伏饮。
膈上痰饮阻碍,肺气壅满,喘促咳嗽,是土湿而胃逆也。一旦痰气上涌,呕吐发作,胃气逆升,则太阳不降。太阳寒水之经,经气郁遏,营卫易位,则发热而恶寒。
营阴束其卫阳,是以发热恶寒。太阳行身之背,逆而不降,经气壅迫,故脊背疼痛胃逆则脾陷,肝木抑遏,陷于水位,是以腰疼。肾位于腰,是谓水位。肝窍于目,肾主五液,入肝为泪,木郁风动,肝液升泄,故目泣自出。风木摇荡,故振振而悸。如此必有伏饮,缘饮伏湿旺,土木双郁,是以见证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39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杂病解一2008910
被误解千年的“五行学说”,究竟什么是“五行”?(上)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气淫与气迫
五行脉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