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久病多瘀,如何有效调理?

文章目录:

一、血瘀病有什么表现?

二、久病为什么多瘀?

三、脏腑内瘀

四、容易被忽视的外瘀

五、久坐族的难言之隐


一、血瘀病有什么表现?

血瘀病是指血液循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影响气血运行所产生的症状。多因跌打损伤,内伤出血,劳伤过度所致。

根据瘀阻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

如瘀阻于心,可见胸闷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肠胃,可见呕血,便血,脘腹疼痛;

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

瘀热乘心,可致发狂;

瘀阻于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经色紫黑有块,或见崩漏;

瘀阻于肢体局部,可见局部肿痛或青紫等。

瘀血病证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有共同特征,如刺痛,癥积包块,出血发斑,面色黧黑,青筋显露,蟹爪缕纹,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女子痛经,经色紫黑有块。

瘀血导致局部性病理变化:

1、疼痛:是瘀血病变最常见的症状,其疼痛的特点是痛如锥刺或者针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久痛不愈,痛而拒按或见肿胀。其病变机理是血行郁滞或瘀阻,而引起疼痛,恰如《本草求真》所说:“痛者,气血不通之意”。

2、局部体征:瘀血一旦形成,在瘀血的部位往往出现可见到的异常体征,如皮肤颜色及血脉异常的症状,可表现为局部皮肤的青紫肿痛,赤丝缕纹,甚至由于湿热、火毒等侵犯人体,导致败血留滞,血瘀肉腐而形成内、外痛疮等严重的局部病变。此外,在瘀血所致的局部体征中,还较常见的是囊积包块。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强调血瘀在形成积包块中的重要性时说:“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3、功能障碍:人之一身,须臾不离气血的温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才得以发挥正常的功能活动。如有瘀血阻滞,则气血流通不畅,瘀血在于何处,则何处脏腑组织的功能就要出现障碍。若瘀阻心脉,使其推动功能障碍,神明无主,可见卒然心痛,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周身青紫,四肢逆冷,此即《难经·六十难》所说的:“厥心痛,其心痛,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

瘀血阻滞于肺系,则妨碍气机出入,即令气壅而为咳为喘;瘀在肝胆血脉,则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故《张氏医通·黄疸)曾说:“以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瘀在肌膜经络,则卫气司开合的功能障碍,可见出汗异常,或自汗、盗汗,或半身有汗,半身无汗,或者只是局部出汗等;瘀在肌肉筋骨,或因缺乏营养而肌肉萎缩,软弱不用,或血脉不通,形成痹证,使肌肉关节筋骨酸痛、麻木、重着、屈身不利,而致运动功能障碍;瘀在脑络,则元神失用,清窍失灵,或发为癫狂,或耳目失灵,或语言不清,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


二、久病为什么多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血液的循环是要靠气来推动的,如果身体气机出现问题,气虚、气陷、气滞,或者热邪、寒邪入侵经络,或者血虚、内寒、内湿等等那么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血瘀症状。

如: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

明代李梃在从医实践中认识到脾胃与气血关系的重要性,提出“凉血必先清气,知血出某经,即用某经清气之药,气凉则血自归经。若有瘀血凝滞,又当先去瘀而后调气,则其血立止”的治疗原则。

清代李用粹针对气病的病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即“气虚当补,气升当降,气逆当调,气实当破,循是四法,再能各因病症而治之,自无不效矣”。李用粹还在治气与治血的关系上,发挥了前人“调气为上,调血次之”的观点,提出“凡凉血必先清气,气凉则血自归经,活血必先顺气,气降而血自下行,温血必先温气,气温而血自运动,养血必先养气,气旺而血自滋生”(《证治汇补·血症章》)。

说到瘀血,不能不提及的是清代的王清任和唐容川两人。

王清任认识到了气血理论的重要性,提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并在具体运用气血理论基础上,尤其对血瘀的治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王清任撰写的《医林改错》一书中,王清任自制了31首新方,其中有22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直接采用活血或逐瘀为方名的方剂就有八个,其中仅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三个方剂所治的病症,目前已知就有三十八种。

因此,王清任以后的不少医家多推崇和继承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周学海认为对瘀血导致的虚损或其他病后的调理,也多需兼活血,以除祛致虚之根,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唐容川,是四川彭县人,早年因为父亲多病而立志学医,后来他的父亲患血证,多方求治无效,开始潜心研究血证,历时十余年写成《血证论》一书。

在《血证论》一书中,他详述了各种出血病的证治,同时阐明了出血及血瘀的病机及其相互关系,亦认为逐瘀与生新有着辨证的关系。他还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列为治血四法,《血证论》可以说是治疗血证集大成者,谈血液病的治疗,绝对不能少了唐容川。

综合:导致血瘀的病因病机比较多,思维导图给一个轮廓:


三、脏腑内瘀

血瘀常见于中医中的“发热”、“胃脘痛”、“腹痛”、“喧膈”、“胁痛”、“黄疸”、“臌胀”、“腰痛”、“心悸怔忡”、“胸痛”、“头痛”、“中风”、“癫狂”、“痉病”、“痛经”、“经闭”等疾病中。

所以要辨证治疗。

现就王清任的经典处方作简要介绍:

1、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这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很重要的一方子, 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是以通窍,主要是以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王清任在书中也是这样列举治疗主症的。

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通经,祛除瘀滞,是一切血瘀症通用的基本药物,也是王清任在各活血化瘀方中的必用药。赤芍能通顺血脉,行血中之瘀滞,与桃仁、红花配合用于瘀滞重者最为合适。赤芍味苦微寒,借以缓和方中其他药物的辛温之性。川芎辛温香窜,功能行气活血,乃血中之气药,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通窍之力,所以朱丹溪认为它有“通阴阳气血”之功。

方中麝香也是重要药物,性味辛温馨香,能开诸窍,通经络,兼以活血散瘀,尤其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相配,更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所以王清任特别强调指出,方中麝香最为要紧。

葱姜辛散,能通达上下表里之血脉,为通阳活血之品。方中姜枣配合,可以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其他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整个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应有的药效。

大枣甘缓,能益血止血,对一些血液疾患常被列为有效药品之一。酒是辛散之品,善通血脉。所以王清任于每一剂药中至少用黄酒半斤煎煮,并强调宁多勿少,其目的就在于用它的行散作用,以充分发挥通窍活血药物的功效。总之,本方是上达天顶,活血通窍的佳方,用好用活能解决不少疑难杂症。

2、膈下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3、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取《金匮要略》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延胡索、没药利气散瘀,消肿止痛;失笑散(蒲黄、灵脂)活血通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于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气血兼顾,温通兼行。历经数代医家验用,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被誉为“调经种子第一方”。


四、容易被忽视的外瘀

提到血瘀疾病,不得不提一下另外一种中医外科疾病,褥疮。一般的通行解释是:褥疮,又称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kui烂、坏si。

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出现的?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问一下,3岁以下的婴儿,长期睡在床上,肌肤长期受压,为什么没有产生褥疮?

从本质上来讲,褥疮也是一种血瘀疾病,易发人群为长期卧床的老人、病人、坐月子的女性,病因病机如上面思维导图。

给大家看2张图片:


中心点紫色瘀斑,意味着瘀血;

瘀斑左上角,红色部分,是伤口被压血液循环不畅之后,血不循经,外溢皮肤,所以泛红。

  

伤口被严重压迫后,导致血液外溢,伤口变严重。



那么对于褥疮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呢?

1、内服药剂,调气,调血,从根本上恢复气血循环;

2、及时清瘀,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说:

“即疮科治溃,亦必先化腐而后生肌,腐肉不化,则新血亦断无生理。且如有脓管者,必烂开腐肉,取去脓管而后止。治失血者,不去瘀而求补血,何异治疮者不化腐而求生肌哉。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另是一事也。盖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其间初无间隔。”

“...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3、外敷药剂,配合使用褥疮气垫床,避免患处因外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促使新肌肉再生。


  

  



五、久坐族的难言之隐

很多久坐的学生或者上班族,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想象不到的痛苦:臀部尖,正坐接触座椅的位置,往往会kui烂红肿疼痛,而且伤口周边黑色素沉积,有人据此说,自己快得褥疮了,这话说的不错。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伤口,就是因为气虚,推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瘀血导致的。

  

患者一般呈现阳虚体质,大部分会手脚冰凉。正是因为气虚,所以无力推动血液循环,臀部尖接触座椅,久坐,增加血液循环阻力,进而出现血不循经,外溢皮肤,产生伤口和疼痛。

建议,按肾阳虚去治疗,伤口自然好转消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久病多瘀 怪病多痰 难病多毒 疑病多郁
名老中医之路——谢海洲(下)
活血化瘀与妇人病
颜德馨
当临床无从下手时、百思不解,可从瘀血入手
断血汤对内脏出血有奇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