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光灯 | 瑜老板,这个老生不简单!


其实,我母亲一直希望我能更像一个女孩子。台下温柔,台上阳刚,就像孟小冬那样。

《新民周刊》记者面前的王珮瑜一头精干的短发,一袭深色的衬衫,看似满身的男儿气。事实上,在说话时的一颦一笑之间,眉梢眼角总还透露着这位苏州女子所特有的一丝神韵来。



记者 | 王悦阳


虽然从事古老的京剧艺术,但王珮瑜却是时代的弄潮儿。


今年年初,她刚上了“奇葩大会”,与蔡康永切磋一段《武家坡》,一时间圈粉无数。



可惜视频已下架,小编找不到了~凑合看个表情截图吧:


随后,她又登上央视最红的节目《朗读者》。



用京剧韵白朗读了苏轼的《念奴娇》,真个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视频在此,精彩不容错过(花痴脸):



而在不久之前,全新创排的京昆合演小剧场戏曲《春水渡》也在申城着实红了一把,王珮瑜那干净、纯粹的声音,演唱的主题曲《春水误》竟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络红曲,传唱不衰……



就在此时,王珮瑜又开始了全新的艺术探索,继多年前的《乌盆记》之后,今年再度和天津“马氏相声”掌门人马志明先生携手,主演『戏·曲』跨界大戏《文图会》即将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别具一格的创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再现经典艺术的魅力,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整台演出将京剧与相声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融入创意十足的新元素,开场有马志明与搭档黄族民带来的传统相声《文章会》,衔接部分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陈麟实力加盟演出的京剧《赚历城》,大轴戏则是王珮瑜主演的传统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三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展开关乎“地图”这个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亦新亦旧、历久弥新的故事,呈现出一幅既充满华丽怀旧风情、又具备当代审美视角的传统艺术画卷。



在生活中,王珮瑜的粉丝常常亲切地称她为“瑜老板”,她自己从不排斥这一称号,甚至还很喜欢,因为过去的好角儿都叫“老板”。 她的戏迷们在互联网上还有个论坛,搞得红红火火,而王珮瑜的微博更是热闹,粉丝已有11万多人,作为一名年轻的戏曲演员,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王珮瑜与梁剑锋,吉他京剧


而作为京剧新生代领军人物,王珮瑜近年来在京剧的传承与传播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创立的演出品牌包括“余脉相传”京剧骨子老戏展演、“瑜音绕梁”京剧清音会、“乱弹·三月”京昆演音会,以及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瑜乐京剧课”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


瑜音绕梁京剧清音会。



不因别人的眼光改变自


事实上,性别始终是一个标签,无论如何都会落在艺术家的头上。


王珮瑜是一个从苏州走出来的江南女子,个头不高,身材瘦小,却有着一身英气,她扮演的老生形象,扮相俊秀,气质儒雅,唱腔浑厚。14岁入行的她,一出道就在家乡苏州所有的京剧比赛中拿了名次,在当地小有名气。1992年她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才改行专攻老生行当。如今看来,这条“老生”路与王珮瑜自身的气质、性格非常相符。生活中的王珮瑜常常一身中性打扮:长裤、西装。她坦言穿裙子就不舒服,小时候,妈妈要求她一定穿裙子,她就在裙子里再穿一条裤子去上学,同学们嘲笑她,她也不以为然,因为这就是王珮瑜。她不肯为别人的眼光和喜好而改变自己,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她在戏曲之路一直坚守的准则。



既然选定了女老生的道路,自然艰辛非比常人。从一开始的举手投足,到运用嗓音塑造人物,如何克服固有的性别角色来适应京剧老生的表演程式,不知需要花多大的毅力与努力。亟待小荷才露尖尖角,又要面对观众行家对自己“唱得好演不好”的诟病,于是想办法拜师学艺,刻苦用功,一出唱做并重的《打棍出箱》令人刮目相看。进入上海京剧院,面对体制内论资排辈等等习惯、规则,既需要妥协,同样又激发要强之心……一路走来,若没有一种执着的坚守精神,王珮瑜恐怕很难有今天的地位与名声。然而,在记者面前的她,却从不会主动提起以往的种种困苦折磨,更不会对同行有任何怨言,“以前会去计较,后来发现自己是那么不快乐,这样很不好,于是学会看开,也学会坚强。”


△王珮瑜《珠帘寨》。


当然,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王珮瑜也曾走过弯路。有几年,她也曾脱离原单位,打算像当年的京剧大师那样,自己挑班唱戏,真正做到唱自己想唱的戏。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曾经的努力与梦想,并没有得到预计的效果,回到京剧院后,王珮瑜也反思了自己:“以前觉得自己是角儿,什么人、什么事都不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回过头来看,才知道自己的可笑。现在我是不会再那么偏执与自我的了。”令王珮瑜高兴的是,原来的单位与同事依旧欢迎自己的回归,如今,除了院里常规性的演出之外,她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要求创排剧目。梦还没有完,坚持的道路就不怕蹒跚。


我要做王珮瑜第一


除了女老生,流派同样也是王珮瑜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理所当然,既然被称为“小冬皇”,就肯定是宗余(叔岩)派和谭(鑫培)派。王珮瑜一度努力追摹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学得很像。可王珮瑜并不满足,周信芳的麒派,甚至计镇华的昆曲,王珮瑜都是由衷佩服并且真心热爱,更希望能从中认认真真地学到一些什么。特别是潇洒流利的马(连良)派,王珮瑜更是倾心不已。在她看来,“流派不仅是风格,更是手段,只要为塑造人物出发,就无需担心流派的问题。”


△王珮瑜《搜孤救孤》。


她的这一想法非但没被视为离经叛道,反而得到了不少前辈的肯定与鼓励。谭派大家谭元寿耄耋之年亲赴剧场坐镇,以实际行动支持她的演出,马派名家张学津更摒弃门户之见,毫无保留地将全本《赵氏孤儿》传授给了王珮瑜。当二人得知王珮瑜有意将余派的《搜孤救孤》与马派的《赵氏孤儿》做一次大胆的融合,糅两派艺术精华于一炉,纷纷表示“改,大胆地改,我们支持你!”这些行为都令王珮瑜感动不已。也正因此,才有了这回全新的“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这一称谓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到底是属余还是属马的流派之争。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有两位老师的支持,也就放心了不少。好在这次巡演过程中,这一新版得到了不少肯定,也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期望。”


△王珮瑜与史依弘《游龙戏凤》。


王珮瑜一度是非常保守的“传统派”,可就在这次的京剧清音会上,却有了一次不一样的尝试,将吉他、贝司与京剧对接,来一次不一样的跨界对话。然而对此,王珮瑜却并不愿意以“噱头”来简单概括。“这是一次尝试,吉他手梁剑峰对京剧的喜爱和痴迷是你想象不到的,因此他绝对不是乱来,反而节奏、气口的把握与京胡颇为相似,却又别有一番韵味。”


熟悉王珮瑜的人都知道,她对于每一次献唱都极为重视,“观众的期望越高,自己越要能与这样的期待相匹配”。王珮瑜始终有一个意识——自己身上肩负的,是古老京剧继续走下去的责任,而她已成了一个参考的范本,因此,唱戏已经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做好唱戏这件事”是她始终遵循的原则。



面对“小孟小冬”的称赞,王珮瑜曾说“我不要做孟小冬第二,我要做王珮瑜第一”。如今,经历了更多的打磨和成长,她认为“如果真能成为孟小冬第二,那何尝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呢!”她重新理解了当年谭元寿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只有先踏踏实实地做一个继承者,打下扎实的功底,不断充实自己,才可能把学到的化为己用,创造独有的风格。


瑜音何处,路,在自己的脚下。


最后,小编再贡献个手机里的珍藏,每天没事都要拿来听一听~



转载请后台联系周刊君,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却偏偏要靠才华——京剧明星王珮瑜
如何评价王珮瑜?
她是当今“第一女老生”,被人批评假借传承京剧之名到处捞金
“京剧偶像”王珮瑜:你什么心态,就什么命
梅葆玖先生为她打call,蔡康永只听7字就拜服,这位帅气的瑜老板到底对京剧做了什么? | 意外·视频...
“京剧第一女老生”玩起脱口秀,她是有多不安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